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台北和平長老教會和我

賴永祥述 《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訪談者/許雪姬、張隆志、陳翠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與遠流出版公司2007年9月29日出版 第2章第3節第5段 「昭和町教會」昭和町教會及第4章第4節 「臺北市和平長老教會」(該書p.57、118-121,有補有刪)


1947年2月2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市和平教會,假昭和町教會舊址成立。我和太太劉慶理應莊丁昌牧師之邀參加禮拜,慶理早期曾擔任司琴,我歷任執事.主日學校長.長老等職,一直到1972年1月。

台北昭和町教會和中森幾之進牧師

我原本在基隆長老教會領洗禮,會籍屬於基隆教會。1939年4月至1942年3月間我就讀台北高等學校(校址就是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而寄宿於學校旁的「岩川下宿」。當時長老教會在臺北只有艋舺、大稻埕及雙連三間教會,而高校附近有的就是日本メソヂスト〔Methodist,美以美會〕昭和町教會。這教會裡有高等學校的兩位老師當委員(相當於長老、執事),一是教德文的石本岩根,和教地理的齋藤齋。石本老師的家就在教會的對面。高校第二年,中森幾之進牧師赴任以後,他更會招呼我們。所以我禮拜日就常會上昭和町教會。

中森幾之進牧師(1904-1981)生於日本德島縣鳴門市,1933年關西學院神學部畢業,被日本メソヂスト教會〔Methodist,美以美會〕派到朝鮮鎮南埔教會、臺北昭和町教會當牧師。他1942年6月到回到日本,在八幡濱教會、東京淺草北教會當牧師,後來到東京淺草貧民區山谷傳道所服務。1967年9月我到日本東京找他,看他在山谷租睡僅有二帖的榻榻米房,每日一早同勞動者排隊等候上工,過者儉貧的生活,這在一般人是無法做得到的,令我非常敬佩。

中森幾之進牧師

和平教會就是是接收自中森幾之進牧師的台北昭和町教會而來。1949年4月17日建堂破土,當年12月18日本堂部分完工,崇拜移入新堂舉行,1951年3月29日獻堂。

不過戰後教會土地以「日產」歸國有,早期政府想賣給教會,教會只能考慮租用,但是租金也有問題。教會為了土地問題和政府力爭,不斷的申請,但是多年來都一直沒有解決,也因此沒辦法改建。2001年11月我回台,教會說教會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土地贈與案,需要提出日治時代昭和町教會的資料,我就提供中森幾之進牧師的自傳《下へのぼる歌》。

這本書第八章曾經寫到這筆土地移轉的經過,說明土地雖然是冠以私人名義,但其實是為了教會而購置,目的是要籌建禮拜堂。中森牧師說,當初教會要買這塊土地時,前任藤田牧師貸給了教會一筆錢,教會必須設法歸還;再說,教會已經募好款要在這塊土地蓋禮拜堂,但是戰時日本政府不准蓋,他只好把錢還給信徒。這些紀錄是很好的證據,表示那塊土地真的是為教會購買的。

 

後來國有財產局把這塊土地送給和平教會 (參見和平建堂土地獲贈經過 )。問題解決後,教會將改建較大間的聚會中心。2003年11月23日臺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舉行「土地贈與感恩禮拜」,教會特送我張敬的檜木藝術刻「生命之光」。

莊丁昌牧師牧和平教會

剛開始和平教會是屬於艋舺教會為支會。1948年6月和平教會才成立堂會自立門戶,

和平教會的牧師莊丁昌在1934年自台北神學校(今台灣神學院)畢業後派在新店,擔任傳道師。第三年到廈門參加宋尚節牧師舉辦的第二屆查經班,時間是一個月。1937年4月16日在新店教會受封為牧師。後來日本的「東亞傳道會」派他到廈門傳道,共四年多,1942年回到臺灣。之後他又在新店四年,1947年來到和平教會。

早年的和平教會有兩個特色:第一,和平教會是雙語的教會。莊牧師曾經被派到廈門傳道,有機會學普通話,而能講普通話。大陸來的教友,有長老會、浸信會、衛理公會,或他教派,尋找原來的教會不得,就來和平教會。教會有臺語禮拜,也就有國語禮拜,會友的籍貫也就不限於台灣。會友是合在一起,一起選長老、執事;長執會開會時,也都是兩邊在一起。教會裡只有一個牧師,既講臺語,也講國語,這在當時臺灣是異例。臺南南門教會和臺北濟南教會有臺語、華語兩種禮拜,但是臺南南門教會是有臺語的牧師,也有華語的牧師,只是名義上一起;臺北濟南教會也有兩堂,但是完全分開,其中一堂是屬於國語禮拜堂。

第二個特色,和平教會是學生教會。臺大、師大的學生多集中在和平教會(臺大醫學院的學生多就近到濟南教會)。教會因為學生多、學生集中,所以學生活動就多,主日學、聖歌隊、有臺語、華語團契,團契會組團到臺灣南部或全島巡迴演唱,平時也有講演等等活動。教會讓學生自治,長執會指定長老、執事擔任顧問,從旁協助,推行得非常成功。

莊丁昌牧師對於經營教會很有一套,會將許多事情分配給長執事去做,縱使自己不在,也都沒問題,譬如舉行祈禱會時,他不在場也都可以進行。

早期幾位長老

吳南雄(1914-1990)是會計師,一直擔任教會會計三十餘年,任「代議長老」多年,他的家成了許多和平青年的家,認了許多「幹兒子」

陳柑果(1917-1994)是牙科醫,和平首任長老之一,受選時才30 歲。1950年移台中開業,在中山醫學院教授口腔病理.矯正學十年。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被選為第一屆青年處長,連任三屆,達十年之久。我曾聽過他在日本親眼見到大戰末期廣島遭受原子彈的慘景及參與急工作的體驗見證。

許鴻源(1917-1991)是藥劑師,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曾任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及國內外公私立大學藥學系教授,是順天堂製藥廠負責人,台灣必安研究所董事長,被稱為「科學中藥之父」。

陳郭錦鳳(1902-1981),助產士。她一讀再讀楊士養牧師著 《南台教會史:Lâm Tâi Kàu-hōe sú》,先將白話字譯作漢文,再改編為詩詞。1981年2月她來函說:「已編好詩詞1448題」。不過同年5月23日郭長老就過身(去世)。《南台教會史詩》是故人以台語詩唱出福音在南台灣傳開的路徑,誠是她信仰的表達。[2006.年3.月23日,我收到陳黃義敏牧師的函說: 母親有完成史詩,共有1482首]。

劉燕溪,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瀋陽文會高中校長。戚光烈,山東人,國民大會代表。還有春浩泉、依克倫、欒心圃、莊樹人、魏兆淇、史宣、劉盧瘦秋、李志傳、孫華書、邱邵士華、彭明輝。

我與和平教會

1947年2月2日和平教會成立,莊丁昌牧師知道我是信徒,要我去參加,我倆就常去和平教會,但是當時我的會籍仍然在基隆教會。我的太太劉慶理是最早在和平教會裡司琴的人,

我在1956年2月12日受選為執事。同年3月4日起,當主日學校長,一直做到1972 年1月,我徒有校長虛名,事情都是大學青年在做的。在我任內當過教(總)務主任的,有隆玉麟、 許登龍、 陳黃義敏、 莊文生、 洪輔徳、 羅明徳、 廖述忠、 吳道昌、 尤明彥、 蔡慶三、 張拯民、 蕭奕仁、 陸毓熹、 王榮德、 蕭百惠等,而陳黃義敏、莊文生、張拯民後來都當牧師。1957 年5 月,主日學刊印母親節劇本,是許常安著的《康乃馨》。吳南雄長老、許鴻源長老與我任和平青年團契顧問多年。

我也自告奮勇為教會編印《和平之聲:和平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十週年紀念》(1957年2月2日)、也編《二十五週年紀念冊》(1972年2月),不過後面這一冊,我就要離開臺灣,是商正宗牧師收尾完成的。

1962年1月12日我和戚光烈被選為長老,3月4日戚光烈就任,但是我沒有上任,只是繼續當執事。直到1970年2月8日,我才真正擔任起長老的職務。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