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吳和隆撰 《台灣教會公報》 2297 期 1996年 3月10 日 p. 10教會巡禮27 ,
又見於《台灣古早教會巡禮》 人光出版社 1997年1月 p.338- 343


一、百十年史蹟

彰化(舊名半線)係台灣中部文化中心,是早期開發的古城。主後1886年,本會創始者英國宣教師甘為霖與大社教會歐拿長老及兩位會友,在西門找到兩間店鋪準備當作禮拜堂,可惜賣主不肯寫契約,兼遭街民反對。但在上主的引導,幸遇彰化縣主,即八年前蒙甘牧師救援的恆春縣主,教會始得設立,當時民風未開,加上異教反動,傳道不易。

主後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民心惶惶,眾信徒且堅定信心,不畏艱難,按時同心敬拜,感動了進駐教堂的日軍,於禮拜日主動整理場地,讓信徒做禮拜。1896年間,英國宣教師梅監霧牧師興蘭大衛醫師相攜到彰化傳道施醫,信徒增加。1906年本會適逢設教廿過年,於西門街(現址),新建本地化大型的禮拜堂,嗣後文姑娘與安姑娘再獻一座福音堂為祈禱室,教勢振興,本會遂成為台灣宣教據點之一,福音亦延伸至附近城鎮,陸續分設鹿港、溪湖、草屯、和美、大肚、花壇等教會。同時又有感於社區環境的需要,乃於1931年設立保育園(現幼稚園前身),提供服務,1936年10月舉行慶祝設教50週年,編輯教會五十年史(白話字版),為教界最早的紀念史。

當宣教事工正大力推展時,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隨著戰局的擴大,所有宣教師被遣送,教會遭受迫害,但眾信徒仍在牧者帶領下,倚靠上帝的恩典,憂患與共,同心禱告,熱心事奉主,在患難中得安全。1945年戰爭終止,眾信徒深深體驗上主的看顧與保守,同心合力於宣教事工上,教勢大大進展。1955年蘇黃悅長老與王秀英長老奉獻一座現代式的牧師館,1956年起又分設永福、秀水、蘭大衛等教會,及提供原住民青年聚會的場所,協助成立彰山教會。1966年為慶祝設教80週年,將歷經58年風霜的舊教堂拆除,重建現代化教堂,1968年興建第一、二教育館,1980年興建第三教育館,為青少年活動中心,1986年舉辦慶祝設教百年紀念活動,有系統地出版編寫百年史贖,暨興建一棟佔地 140坪宣教百齡大樓(地下一樓地上九樓)為紀念,提供多角型傳道、服務與醫療的事工,於本會邁入第二世紀時再創新宣教據點,來榮神益人。

二、宣教特色

*中部宣教中心----台灣宣教的副中心

英國長老教會以台南為宣教中心,加拿大長老教會則以淡水為宣教中心。中部宣教始於平埔族,英國長老教會原擬大社為宣教的副中心,由於盧嘉敏醫師在大社醫療傳道的時間僅僅二年:因傷寒症病死,而醫館停頓。1896年梅監霧牧師、蘭大衛醫師,由台南徒步到彰化,開始醫療與傳教的事工,彰化地區因而取代了大社的地位,升格為宣教副中心( Sub Center),對台灣整體來說,則是中部宣教中心,當時所派駐宣教師人數僅次於台南。彰化副中心亦成為宣教師休息處,方便巡視附近新設的教會。1896∼1924年於中部開設鹿港、二水、柳原、溪湖、大里、芳苑、豐原、草屯、員林、赤水、和美、竹山、大肚、大城、田中、北斗、二林等教會。

*本地化的宣教

據先輩黃武東牧師口述,昔日宣教師為使福音本地化,於1906年興建當時台灣最大型的本地化教堂,造型採用台灣民間宗教的模式,外型以高大圓柱的中國福杉,及中國出產的石珠等所構成,堂內懸掛匾額,如:進教堂有「大開恩門」以救世真主」、「萬民天父」,講台上則有「皇矣上帝」、「宇宙主宰」等。甚至梅牧師在傳教士,也採用台灣喇叭(銅形如羊角的鼓吹),或銅鑼為工具,喊叫眾人說;「上帝遺失兒女」,一村又一村踏實地佈道、開設教會。

*傅道醫療服務

教會自創設以來,以傳道、醫僚、服務為三大任務。在傳道方面,用心於佈教的事工,形成中部宣教中心。在醫療事工上,百年來一直與彰基醫療未能分離,初期曾以教會為醫館,爾後雖兩體已各自獨立,但在事工上仍然保持合作,不僅以彰基人為主在教會組成醫事人員團契,信徒亦加入醫院義工行列。服務方面,重視教育與青年事工,1914年創設小學,在教堂內授課,1921年開設女子臨時學校,提高女子地位和教育程度。1913年組成台彰青年會,爾後成立青年勉勵會,彰化基督教青年會(非今日的 YMCA)為青年提供服務與教育。

*教界會議場所

彰化位居台灣中部,交通方便,是南北兩方人士聚集會議最適當的場所。在彰化教會召開過不知其數的大小會議,其中幾次係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上被稱為劃時代的會議。

  1. 南北定界的會議:1909年,彰化舊禮拜堂獻堂式,是日,南北代表聚會協 商,規定東海岸北部教會至花蓮港以南,南部教會至觀音以北,西海岸以大甲溪口 直入東溪為界線。

  2. 第一回台灣大會:1912年,南北教會假彰化成立台灣大會,相當於現今的 總會,為最高法策機關,經卅年後,南北再分開,各自成立大會。

  3. 第7回南部大會:1943年在彰化召開,議決無條件與北部大會合一,邁向 創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4. 台灣基督教奮進協議會:1949年於彰化教會舉行,在教士會方面就南北大 會各派代表開會,促成1951年成立第1屆總會。

  5. 教會音樂貢獻:老蘭醫生娘善彈風琴與提琴,是台灣三位教會音樂之母之一, 加上梅牧師也是教會音樂家,在教會帶動音樂風氣。後繼有宣教師沈毅敦,一 方面協助中部佈道工作,一面指揮聖歌隊,於二、三十年代就在中部演唱彌賽 亞,是台灣音樂界頗負盛名的團體;除幫助聖日崇拜,對於提昇教界與社會音樂風氣貢獻良多。其他如首設巡迴牧師的理念、重視婦女、文物保存、培育傳 道人等,亦是不可抹滅的貢獻。

三、宣教的展望與計劃

雖然經過時代、社會形態的變遷,彰化地理環境已非今日中部的中心,但教會仍然秉著先人的信仰與精神,繼承佳美腳跡,以傳道、服務、醫療為重大事工,展開第二世的宣教:

  1. 加強教會現有的團契組織--透過松年、兄弟、婦女、夫婦、醫事人員、青年、社青、少年、主日學校等,不同年齡層培育信仰,宗教教育的造就,使之參與宣教的事奉,建立上帝國。

  2. 通過教會二大事業機構--幼稚園與宣教事業(宣教大樓),展開對社區的活動與服務,以及關懷弱勢團體的事工。

  3. 配合總會二○○○年福音事工的目標,擬於百十週年再開設教會為異象。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12 月 0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