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吳志仁談里港教會的福音事工 (2015)

吳志仁談 《台灣教會公報》 3328期 --2015年12月7-13日 特色教會觀摩22 屏東中會里港教會 (長篇)。里港教會, 1867年5月20日設立,現址 屏東縣里港鄉中山路1號。吳志仁牧師,1991年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牧過苗栗後龍、高雄前鎮,而今在屏東里港教會。牧師娘周亞芳。

屏東中會里港教會位於交通要衝的大馬路旁,緊鄰里港市區,不僅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交通也十分便捷。里港教會設立的聖愛幼稚園迄今已有80餘年歷史,教會各團契和福音事工也積極開拓。外展福音事工有週末兒童營、彩虹媽媽說故事、得勝者事工、社區老人照顧關懷據點,每年也會舉辦聖誕遊行以及復活節創意彩蛋競賽,而參與阿里港河堤公園的美綠化工程更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嚴謹考察教會史
里港教會牧師吳志仁在此牧會將近10年,發現教會歷史悠久,如今在里港市區裡的幾棟老房子還可以看到用白話字書寫的門楣,是活生生的教會史。然而相關史料卻隨著歲月流失十分可惜,於是他細心考證歷史,誓言「用寫論文的態度去寫!」期盼為教會留下正確的紀錄。他指出,根據史料記載「在台灣,府城看西街設教受挫後,成立教會者首為旗後(1865),次是埤頭(鳳山,1867),而阿里港居三。」而「阿里港」正是「里港」的舊稱。
早年老信徒黃深河因腳傷從阿里港到旗後,在馬雅各醫師開設的旗後醫館求醫,得到醫治也聽到道理悔改信主。回到阿里港之後,就向鄰居做見證。當時鳳山縣反教謠言滿天飛,因此勉強有幾位慕道友,在「加禮嬸」家中聚會。李庥 (Hugh Ritchie)牧師夫婦1867年抵達台灣後,得知阿里港有些慕道友穩定聚會,於是1869年5月來訪,並正式設立阿里港教會。
吳志仁說,台灣東部宣教的開展,與里港教會其實也有很深的淵源。1877年初,阿里港教會信徒張源春搬至後山花蓮,寄居於蟳廣澳(石雨傘社)頭目的家,以奇妙的「祈禱水」醫治了頭目的氣喘,更勸當地人戒除鴉片。頭目痊癒後大受感動,決志歸主。當時喝過「祈禱水」的居民都奇妙得到醫治,福音便在後山的蟳廣澳(新港)、觸階(加蜜山)及石牌(富里)等地廣為傳開。
認養阿里港河堤公園
由於隘寮溪與荖濃溪在里港一帶會合成高屏溪,因此里港鄉內河川眾多,大橋林立,也是台灣出產砂石的重鎮。高屏溪的里港河堤段原本雜草叢生,到處被傾倒垃圾。1996年底,第七河川局應地方人士的要求,完成里港河堤過江段的河堤整修工程。1997年元旦開始,一群熱愛鄉土的環保志工,自動發起河堤淨化、綠美化的工程。起初,里港教會執事王一清以個人名義、長老黃明白以教會名義參與,後來又有更多教會會友加入參與認養,教會松年團契亦共同參與河堤的清潔工作。
里港過江河堤長度約1820公尺。分別由100多位志工(含個人、商家、教會)以每人認養10公尺為單位,種植各種花草樹木、草坪,且在每段河堤上標示認養人的名牌,而里港教會從一開始至今都是最踴躍參與的團體,河堤上標示里港教會的認養立牌清晰可見。其中,黃明白夫婦20年來以里港教會的名義每日盡忠維護認養區塊,讓教會年年得到最績優認養人殊榮。在經費來源上,最初由志工認養,每一單位一年捐獻1200元,或是各自在自己的認養區段進行綠美化。後來成立協會成為與第七河川局的對口單位,向河川局投標,取得綠美化的經費。
自從河堤開放志工認養後,美化成效顯著,水利署於是在1998年開始大力推動全台灣社區認養河堤綠美化。吳志仁牧師說,社區居民維護自己的家園,不但幫助里港人落實環境教育,河堤變得乾淨後,成為里港鄉民最佳的遊憩去處,遊客變多也帶動商家生意,更促進當地發展。每年鄉公所在歲末,還會在此舉行盛大的跨年晚會、施放煙火。傍晚時分,附近居民閒適的在河堤上散步、溜狗,甚至還可以巧遇附近教會會友前來發放《耕心》,在這裡可以感受里港最美的風光。這場美化河堤的寧靜革命,是從個人無私的奉獻開始,進而促成教會的參與,甚至將河濱公園化身為傳福音的好所在,成為地方上最美好的見證。
對外開拓事工傳福音
吳志仁牧師分享牧會理念時說,他認為對內需要重視信徒的教育,對外則是重視開拓事工、宣揚福音。目前里港教會禮拜一晚上會提供專職戒毒事工的晨曦會作為聚會場地。吳志仁說,24年前他從學校畢業後開始接觸相關的事工,曾親眼見證吸毒者成為牧師、也曾看見吸毒者身亡,教會會友體認到這項事工的意義,因此十分支持。
禮拜二晚上里港教會則跟世界展望會合作,設立全國第一個社區育樂中心。吳志仁牧師說:「里港教會有1500坪土地,而且位於大路邊三角窗,室內室外都很大,條件得天獨厚,因此十分樂於帶入生命教育、課業輔導,適時提供幫助給有需要的孩子。」每個禮拜三晚上,育樂中心則會有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的大學生來做志工,讓吳志仁深受感動,因為「這些來此的大學生都不是基督徒,卻願意做這些事。」
每個禮拜五則是里港教會社區關懷據點聚會的時間,這一天上午的9點半到12點半,社區內的老人會前往教會聚集,一同唱詩、分享、用餐。這項事工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共同關懷老人,提供社區長輩接觸福音的機會。每個禮拜六下午,則是週末兒童營的時間。這項事工已推行十幾年,平均都有30∼40個孩子,附近教會的同工也會前來支援,但是受限於人力不足,所以沒有繼續再擴張。特別的是,同工之中很多都是當初參加週末營的孩子,長大後也紛紛參與教會事工。週末兒童營另外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則是戲劇班,每到聖誕節都會排練演出彩虹聖誕劇,目前已經演出7年。聖誕劇演出口碑之後,還到附近國中、小學、甚至受邀至高雄市茂林區的跨年晚會演出,每年總計演出6到7場。
提及里港教會與附近中、小學合作推展得勝者課程、彩虹媽媽的事工,吳志仁牧師說,「學校因為跟教會合作而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樂於跟教會合作,甚至願意負擔教材的費用。」他說剛到里港教會時,牧師娘周亞芳主動前往附近的國小接洽、說故事,長執知道後大為感動,決定聘請幹事處理行政,撥款進入社區關懷基金,支應事工使用。周亞芳分享,她認為社區兒童能夠留下來的關鍵原因是參與聖誕劇的演出,在過程中委身。因為每年聖誕劇從9月開始受訓,10∼12月密集練習,因為長時間相處感情緊密,於是進一步參加青少契、成為週末營同工、詩班成員。周亞芳說,感謝神讓很多人陪伴孩子演出聖誕劇,不僅調整舞蹈律動、孩子家長也成為生命教育團隊、製作教具、衣服,即使家裡也有工作要忙,仍忠心服事。
吳志仁非常期盼能夠有更多人看見這些事工的意義,一起來加入成為同工。參與教會週末營的孩子9成以上都是來自社區裡非基督徒的家庭,這些孩子未來都是教會的生力軍,目前教會青少年約有30人穩定聚會,8成以上家人都不是基督徒。
對內牧養推廣讀經成獻禮
里港教會目前禮拜三晚上有查經禱告會、禮拜五家庭禮拜、緊接在禮拜六週末兒童營之後的則是青少年團契聚會。其中青少契聚會有20分鐘固定由牧師帶領查經,由於聚會的青少年大多是家中第一代信徒,固定查經將能穩固他們的信仰根基。此外,吳志仁牧師也非常重視探訪的工作,因為可以跟會友建立信任的親密關係,軟弱也願意吐露。
在牧養上,吳志仁牧師鼓勵會友自己帶聖經、聖詩,他認為若是沒有養成主日攜帶聖經詩的習慣,週間在家裡也很難養成固定靈修的習慣,就跟學生上學時要帶課本一樣。因此教會目前只提供少量的聖經、聖詩供訪客使用,「安裝投影設備不是問題,但刻意不打在螢幕!」施行4、5年來成果顯著。若是有人買不起聖經、聖詩,吳志仁牧師說,「沒有問題!教會可以送你,但是送你之後不能不帶!」他舉例近年教會全面改用新聖詩,便贈送所有的會友一人一本,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聖詩。
此外,吳志仁牧師說,里港教會今年開始推行讀經運動,從新約開始研讀,每週聚會時會發放「自我研習卷」,帶回家自行作答,回來交給牧師訂正,準時交卷還會提供獎勵,「日前讀完馬太福音時就有贈送一包白米!」由於里港教會即將邁入150週年,吳志仁期望在150週年之前,會友都能夠把新舊約聖經讀過一遍,「這樣做的目的不是測驗考試,而是希望會友能夠翻聖經自我作答。」他認為讀經、宣教事工就是150週年最好的獻禮!除了鼓勵會友研讀聖經,吳志仁牧師期盼未來里港教會還能出版讀經手冊,內容就是邀請牧師、長執把每個主日的禱告詞寫下來,集結成冊,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成為一本見證信仰的書籍,更是替教會留下珍貴的史料。
吳志仁分享自己已來里港教會牧會9年,過去教會只有兒童週末營,沒有主日的兒童主日學,如今不僅開辦主日學,幼幼班學齡前的孩童聚會地點更選在禮拜堂內,因巧妙設計玻璃隔音不會互相干擾,父母可以看到孩子也能安心聚會。在教材方面則選用長老教會出版的教材,國中生則是使用《少年新眼光》,全教會推行新眼光讀經運動。現在主日禮拜後,青少年都會回收《耕心》,並在禮拜六一起到鄰近的阿里港公園發送《耕心》。
除了各項事工之外,里港教會在附近還有自己的墓園,是市政府的土地委託教會管理,裡面設有禮拜堂可供追思禮拜之用。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社會來臨,吳志仁牧師表示開辦安養院也是未來教會思考事工的方向。
聖誕遊行與復活節彩蛋競賽
里港教會每年聖誕節有一個優良的傳統,就是在聖誕節當週禮拜六下午舉辦化妝遊行,以1小時的時間繞行里港最熱鬧的街道,成員以幼兒園的小朋友與家長為主,遊行時發放福音單張與福音手冊。6點遊行隊伍回到教會聚餐,隨後舉辦聖誕晚會,晚會之後還會一同練歌、報佳音,隔天9點半舉行聖誕讚美禮拜。吳志仁牧師提到,里港教會獻詩沒有聖歌隊,而是由團契詩班輪流獻詩,雖然水準參差不齊,但是每個人都參與服事,別具意義,只有在特別節慶時才會組成聯合詩班。
復活節彩蛋比賽也是里港教會的特色事工,每年復活節,社區小朋友會前來彩繪鵝蛋型的保力龍球,製成復活節創意蛋。內容還有唱歌、說故事、看影片,更會請專業的美術老師來評比,每年都有上百名社區小朋友參與。過去曾將彩色的復活節故事單張夾報,向社區介紹復活節的由來,近年教會與附近學校取得默契,校方還會幫忙發放單張。
吳志仁牧師分享這一路走來的牧會心得時說,他在探訪時,時常跟會友的朋友成為朋友。有一次在教會外有人問他:「牧師,你到底是在做什麼?」他回去思索幾個禮拜後終於做出結論:「牧師所做的就是一個人從出生到入土都要去關懷。牧師就是進行全人、全人生的關懷。」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20 年 07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