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大學時期的團契生活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信男/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新使者雜誌》53期 1999年8月 p.67-69


 念大學期間,我先後經驗了二個性質不同的基督徒團契生活。首先是在台南成功大學的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SCM)。後來是在台北的 Friendship Corner。至今回憶那段團契的往日生活,仍然回味無窮。
1959年我到成大電機系就讀,租住台南東門教會高林錄聰長老位在台南神學院後面的房子。禮拜天則到東門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很快的就有學長介紹參加成功大學的基督徒團契SCM。當時參加SCM的成大學生都是長老教會出身的。聚會多半是借東門教會或南神舉行。SCM的活動,除了每週固定的聚會外,有時會去訪問教會或與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團契交誼。SCM就曾有過一大票人馬去高雄訪問高醫的團契。當時該校只有坐落在農田的幾間房子。我們在簡陋的田邊運動場舉行交誼。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黃昭聲院長也是當時的學生。
當時台南神學院的老師常常參與SCM的聚會,擔任講員。當時院長是黃彰輝牧師,教舊約的彌迪理牧師到SCM演講時,穿條短褲,隨身帶著煙斗。有一次演講完 了,他半開玩笑的問學生對他的抽菸有何批評,因他曾被質疑牧師怎麼可以抽菸(當年抽菸與癌症及健康的關係尚未受注意,反對抽菸的理由是信仰上的考量)。他回答學生說,基督徒信仰的好壞如果能以抽菸與否來衡量,那基督教信仰未免太膚淺。宋泉盛牧師當時也已回到神學院任教。南神另外有一位學哲學出身的老師吳振坤先生。當年南神的老師,真是人才濟濟。他們關心成大SCM的學生,也給學生許多啟發。這些神學院的老師也會到東門教會講道。他們的講道對大學生來說頗合適,但對坐在前面幾排長榮中學及長榮女中的初中學生,則不見得能領會。
那一段期間剛好德姑娘及梅姑娘兩位教音樂的宣教師都在台南,成大SCM也得到她們的照顧及指導。並曾舉辦南神長榮女中及成大SCM之連誼音樂會。如果我沒記錯,目前南神的駱維道院長,及高雄新興教會的陳博誠牧師當年都還在南神念書。SCM並曾連續兩年,在她們的指導下,借太平境教會演劇。我記得劇名是「祂來到自己的地方(He came to his own)」,演耶穌的一生(根據福音書編劇)。演出者除了成大SCM學生外,尚有南神副院長安慕理牧師及彌牧師兩家的小孩,以及劉華義牧師的小孩。演那齣戲是成大SCM的年度盛事,台南幾個長老教會的會友也很捧場,使太平境教會坐無虛席。
成大SCM的學生,除了團契活動外,也各自參加教會活動。我曾與南神的學生去支援在台南縣較弱小教會的主日學教學。當時我們沒有摩托車,客運也不方便,回想起來當年還真有衝勁。另外,由於我喜歡唱歌,所以有時會與幾位SCM契友到梁秀德牧師在南神的宿舍唱歌。梁牧師的女兒秋圓姐,目前人在芝加哥的外文系李秀雄兄(曾回台神總務處工作一年),中文系黃碧玲姐(我不知她現在是否仍在台灣,台灣神學文化研究院之雜誌「道」的劃撥帳戶那位黃碧玲不知是否同一人?) 加上我四個人在一起合唱是美好的回憶。
1960年夏天,我代表成大SCM報名參加在花蓮鯉魚潭邊之玉山聖經書院(目前之玉山神學院)所舉辦之國際勤勞營(work camp)。有台灣各大學的在校生及畢業生,及從外國來的大學生,一起在那裡學習服事的功課。當年那裡只有用竹片搭起來的房子,高俊明牧師擔任院長,楊啟壽牧師也在那裡工作。所有參加的人都住在簡陋的竹寮內。天一亮就起床去開闢山路。我們每個學員都要自己取個綽號。高牧師因滿臉鬍鬚,所以綽號就叫「鬍仔」(Ho-e)。已過世的張逢昌牧師(當時總會青年幹事)第一次參加時,剛好44歲,他自我介紹年齡44(siap-siap),所以綽號是澀澀。醫院管理專家張錦文先生的綽號是「金馬」。那次的勤勞營使我有機會認識高牧師及楊牧師。對我以後的信仰生活頗有助益及激勵。
美南長老教會所設立的Friendship Corner也頗吸引大學生參加(Friendship Corner的地點後來改建為目前之長老教會總會辦公大樓)。當年負責Friendship Corner的是宣教師宋美珠(Miss Sells),她也在台大外文系當兼任講師。每週有英語查經班,週末有詩班,禮拜天晚上有英語禮拜,並由參加聚會的成員中,英文程度較好的,輪流負責中文翻譯。目前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伍焜玉教授,當年曾擔任團契主席,也常擔任翻譯。Friendship Corner禮拜天晚上的聚會相當吸引人,幾乎都是滿座。青年聖歌是禮拜時所必唱的英文詩歌。聚會中講道與詩歌交叉進行。講道後,有茶點聯誼時間,由團契同工當招待。詩班的指揮是徐頌仁兄(目前是關渡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他指揮兼鋼琴伴奏。當年他雖然是台大哲學系學生,但其音樂造詣之深,比音樂系學生還有名。因此我們都很樂意在他指揮下唱歌。Friendship Corner除上述活動外,每年也舉辦夏令營退休會。這些活動吸引不少慕道學生,其中有些人後來成為很熱心的基督徒。對我而言,這期間是上主賜給我大的恩典,我在Friendship Corner認識我的「牽手」桂芳!
美南長老教會除Friendship Corner外,另設立一大專學生宿舍Friendship Home。因是向民間租房子的,有時租期到了,不得不搬家,所以地點不固定。我在Friendship Home住了二年。第一年是在和平東路。第二年宿舍搬到Friendship Corners附近。有15至20位學生住在裡面,都是台大學生,各學院的都有。每天早上有晨更,由美國宣教師法牧師(Mr. Fallow,台大土木系兼任講師)帶領。住Friendship Home的學生,多數會參加Friendship Corner禮拜天晚上的聚會。大家在宿舍包伙,聘有一位廚師兼清潔人員鄧師傅。由學生輪流擔任採買兼司庫。每個月底加菜一次。徐頌仁兄的音樂界朋友李泰祥先生偶爾會跟著來吃飯。
當時住宿舍學生,在禮拜天上午也各自到不同的教會活動。有些人參加附近靈糧堂(當時尚未改建,寇世遠先生擔任駐堂牧師),有些人到懷恩堂,講台語的,多數到和平教會。我雖然有時客串在和平教會教主日學,卻是到中山教會做禮拜(因我的家教學生屬該教會)。美南長老會的宣教師被認為是比較保守的,有一次我們到 和平教會聆聽林宗義教授演講,介紹史懷哲的信仰。第二天在宿舍晨更時,美國宣教師很委婉的對我們說,史懷哲的基督教信仰有些地方值得商榷。當時台灣長老教會經常在寒假中,於台南神學院辦大專退休會。我們住Friendship Home的學生也曾集體報名參加。參加分組討論時,住Friendship Home之學生的發言,有時讓別人覺得不像美南長老教會出來的。
拉拉雜雜回憶30~40年前大學時代的往事,總歸一句話,不論境遇好壞,感謝主讓我在大學時期能參與團契生活。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