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台灣籍神父涂敏正,1906-1982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陳胤撰「當鐘聲響起」節自《台灣人文寫真-半線心情》常民文化(吳氏總經銷)1999年12月30日出版;見於「懷古念舊」網站。 按:涂敏正(1906 - 1982.2.4),彰化埔心人,戶籍上名為明正。涂為彰化羅厝耶穌聖名堂之四名初代信徒之一涂心之孫。 1936年12月19日晉鐸,是首位台灣籍神父。其簡歷,可參見《臺灣歷史辭典》十畫 涂敏正 (陳梅卿、楊嘉欽撰)  

 

羅厝天主堂的鐘聲響起,鐘聲自天而降,低迴在教堂前的一排榕樹枝椏間,瞬間化做綠繡眼的啼鳴,跳躍在人們的祝禱裡。
當天主教在羅厝傳教第61年的時候,首位台灣籍的神父涂敏正風光地返回家鄉舉行首祭典禮,在羅厝,全台灣各地神父齊聚一堂,共同慶賀這位傑出的教友。
涂敏正神父,1906年誕生於虔誠的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就是當年自高雄聘請神父前來傳教的涂心。父親涂宰是一位眼科醫生,母親和一位大姊及二位兄弟也都是事主虔誠的教友。涂神父約莫六、七歲時,祖父涂心曾經向家人說:『如果我的後代有人當神父是多麼好啊!』幼小的涂神父一直把這話記在心裡,直到12歲時,他才鼓起勇氣向雙親說:『我能不能當神父呢?』沒想到獲得肯定的答案。自此,涂神父的意志更加堅定。
1940年代的涂神父日記 (羅厝天主堂) 
 
年紀稍長,涂神父正好有機會到羅厝教堂協助山神父做事。而山神父對他非常欣賞,有意栽培他,因此特別細心指導。據聞,山神父為了試煉他真誠,常常故意把零錢丟在地上,而他總是悉數把錢撿起還給神父,並天真的問:「是不是您的口袋破了呢?要不然地上怎麼常會有錢呢?」為此,還有些「抱怨」,耽誤了上課時間。山神父,只是報以會心一笑。不久之後,山神父就推薦他到台南傳到學校去研習。「台灣的傳道師
何必讀那麼多書,只教一些道理就夠了。」他在求學期間常聽到閒言冷語,涂神父不但不以為杵,反而更加用心向學。而後,經廈門主教馬守仁介紹,進入了白水營神學院就讀,完成學業後,又(1931年)轉赴香港(鴨巴甸華)大神學院進修,1936年12月19日,光榮地從馬主教手中領受鐸品晉陞神父,那時涂神父只有30歲。
涂神父,後來曾任西螺天主堂本堂神父,但一直沒有機會回到羅厝教堂服務,對故鄉及他本人或許都是一件憾事。不過,涂神父的兄弟有位兒子自幼過繼給員林黃家,其子黃清富神父竟然巧合地在1991年奉派來羅厝,擔任駐堂神父至今。
心願會在虔誠中超越時空阻隔相互傳承吧。流著涂神父血液的黃清富神父,7年來為羅厝這窮鄉僻壤延燒著一盞聖潔的光,驅散了長期深植村民心中的殖民陰影。
涂神父在當時修建蘆州與林內天主堂,並協助日據時代台灣教區長里協淺次郎(1941年-1946年4月任教區長)管理教務、代理監牧、蓋小學,出版台灣第一份公教報紙《台光月刊》。而他的《日記》、《雲林縣的傳教史略》及《雲林縣方志》都是日據時代臺灣傳教史非常珍貴的資料。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