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推薦序 李永熾

 

首頁Home / 日文文章 / 日人列傳總檔  / 本土信徒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總檔/Google Search 網內搜尋

李永熾撰 此是《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何義麟撰 台灣書店 2011年4月22日出版)的推薦序。


20世紀末葉,日本岩波書店曾出版一系列一般人必須精讀的著作,稱為某某書《精讀》,由精研該書作者的研究者撰寫詳細的解讀,例如班雅明的《歷 史哲學綱要》名為《歷史哲學綱要精讀》,由著名的研究者今村仁司撰寫解說。在日本領域中,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稱為《日本思想精讀》,由宮村治雄撰寫 詳細的解讀。而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也被列為必須精讀的書籍之一,由日本台灣史研究者若林正丈教授選出該書上半部,施予詳細的注釋,而後進 行精密的解讀,讓日本青年學子易讀易懂。可見《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已被列為日本青年必須精讀的著作之一。這些被列為必須精讀的著作大都是學術性或思想性而 具突破性的傑作。   

當初,國立編譯館策劃《青少年歷史讀本》時,也曾計劃選些台灣史上一些重要著作,委請專家學者進行改寫的工作,讓年輕 人能輕易習得歷史的知識。當時就曾將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列為必須精讀的傑作,委請台灣史研究上學有所成的學者何義麟教授改寫為青年學子易讀 易懂的漢文。這項工程是相當艱巨的,首先這是一部學術性著作,而且不容易解讀;第二,殖民地研究與帝國主義的思想相關性必須有所理解;第三,要將戰前的日文改寫為我們日常使用的漢語,委實有其困難。何教授卻把這些問題一一克服了。   

不止如此,他還進一步展開矢內原忠雄人格與宗教的探討,進 而理出他的人格與信仰對《帝國主義下之台灣》這本著作的影響。這些從他這本書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正當何教授全力進行此一工作,行將完成之際,國立編譯館突然放棄《歷史讀本》的出版計劃。何教授仍然堅持下去,並利用赴日講學的機會,將此一改寫工作做得更為完整。因此,目前所完成的跟國立編 譯館的初稿,已有極大的差異。   

何教授這本書大略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矢內原忠雄的人格與信仰,而其人格又跟信仰有密切的關聯。 他的基督教信仰屬於內村鑑三與新渡戶稻造的無教會主義系統。無教會派以無教堂,隨機聚會,解讀聖經為主旨,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座教堂,進行自我的聖經 解讀,而後與人互動,形成有共同觀點的聚會共同體。這共同觀點,大致言之,就是內村鑑三日俄戰爭之後所堅持的和平主義;在殖民地政策方面,矢內原不是激進的列寧主義者,而是霍布遜式的殖民自治形態,更是新渡戶稻造自主自治的殖民意義。當然,這不是跟殖民帝國主義站在同一戰線,而是反獨占(壟斷)資本的殖民地人民的共生自治形態。他的這些觀點似已投影在他的著作中,也成為他反軍國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國家理想》。   

第二部分,是何教授改寫《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的主要部分。何教授在這部分充分掌握了矢內原的著作結構,並依其結構將若干章節結合為一章,改寫為可讀性的篇章。細讀後,不僅可以知道 1929年之前的台灣政經結構,也可以了解日治政府與日本資本家的的結構圖像,更可以了解台灣的資本主義化是何種樣態。   

第三部分,是相當有趣的篇章,它一方面呈現矢內原與台灣知識分子的關係,以表達矢內原對台灣的關心;另一方面則論述《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在學術上的繼受發展,這方面何教 授有精彩的分析與陳述。   

總之,這部書一方面呈現了傑作之所以為傑作的內在理路,一方面也彰顯了矢內原忠雄人與書的內在關聯;非常值得一讀,甚至細讀。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