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中的馬偕家族

 

 

蘇文魁撰 原題「戰爭中的馬偕家族」見於部落格「從淡水的馬偕博士說起」分類:熱血澎湃的皇民時代。

按:關於偕叡廉受派到英屬圭亞那,可參見Brit. Guiana,1943.02 (The Presbyterian Record. March 1943. p.77)


偕叡廉(Rev. George W. Mackay)回到加拿大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與臺灣信息中斷。暫時卸下宣教工作的他,早先在多倫多從事翻譯工作。後來,他還是忘情不了宣教和教育的使命,再度受海外宣道會差派,到無戰事的南美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當宣教士。偕叡廉在新阿姆斯特丹的柏比斯中學當校長,夫人也在那裡教書,並在印地安人和黑人之間傳福音,直到戰爭結束(戰前在台灣服務的孫雅各,也是被加拿大海外宣道會派到英屬圭亞那工作)。

偕叡廉的兒女們孩提時代都在淡水長大,少年時代則在日本神戶的英國學校受教育,暑假才回臺灣於與父母團聚。偕威理(Leslie William Mackay)、偕約翰(John Ross Mackay)兩兄弟長大後回到偕叡廉母校聖安得魯學院接受高中與大學教育。兄弟兩人在校成績優異,也是田徑場上的名將(偕叡廉在校時是拳擊選手)。1939年威理入加拿大皇家空軍,是空戰英雄,不幸於1942年三月13日墬機大西洋為國犧牲(今日淡江中學有他的衣冠塚)。1940年約翰也從軍,最後以陸軍情報官少校退伍。

而偕叡廉在成為敵國臺灣的馬偕家人中,大姊夫陳清義牧師在1942年8月過世,沒看到戰爭的結束。大姊偕媽連(Mary Ellen Mackay)一直住在艋舺教會旁的家中。晚年受到愛戴她的艋舺教會信徒相當多的照顧。二姊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和柯玖夫婦,晚年與柯設偕同住,柯玖戰爭後不到兩個月就過世,在等待返國的有坂校長還盛裝來赴他的喪禮。

淡中在有坂校長到任後,教會時代留下來的老師不多,有柯設偕、陳敬輝和日人黑住、中野。但不久除了陳敬輝(改名中村,教美術和騎術)都相繼離職。但過去有教士會支持的學校還真像一把傘保護他們,離開學校後他們生活都大不如前,尤其在戰爭期間,讀書人的工作機會更是越來越少,日子實在不好過。幸好,隨著戰況之不利,淡中的日人老師多人被徵召入伍,教員短缺之下,在雙連宮前女中任教的柯設偕、陳能通和在樂山園工作的陳清忠(改名新島)也都有機會回淡中兼課了。

馬偕家的背景和血統,在戰爭期間一直受到監視。尤其柯設偕面貌較似英國人,有一次還遭熱心路人檢舉,被日本憲兵扣押,雖經瞭解後立即釋放,但柯設偕卻到戰後對此事還餘悸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