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馬可•瑪修士牧師的〈雞籠淡水教務報告書〉導讀

林昌華撰 見於電子期刊《原住民族文獻》 7期 2013年2月

荷蘭人在1642年趕走西班牙人,成為臺灣北部的統治者。兩年之後,巴達維亞東印度總督希望大員小會立刻派遣傳教士前往雞籠和淡水,但是大員的評議會拒絕總督的要求,後來大員評議會經過討論,如果東印度總督願意另行派遣傳教士前來淡水雞籠傳教的話,未嘗不是好的提議。因此評議會在1645年的2月15日寫信給東印度總督Antonio van Diemen,希望他派遣牧師前往淡水雞籠和噶瑪蘭灣進行傳教工作,然而大員評議會的請求並沒有得到巴達維亞當局首肯,導致相關的傳教計畫也擱置下來,直到十年之後才有首位傳教士派駐雞籠淡水,這位傳教士就是本報告書手稿的撰寫人馬可‧瑪修士(Marcus Masius)牧師。報告書名稱為〈就有關福爾摩沙島北部堡壘,亦即淡水與雞籠的學校的狀況向政務官員Daniel Six報告〉,簡稱〈雞籠淡水教務報告書〉。

在整個報告書中,作者不斷強調語言的問題,不管是居民說西班牙語的問題、北部地區的語言複雜的問題,以及作者提議讓原住民熟習荷蘭話,以便將來可以在東印度公司擔任譯員或者是職員的工作。語言的問題成為荷蘭統治後期傳教和政務推動的阻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西班牙統治者的語言教育算是相當成功,所以在荷蘭取代成為統治者的十多年後,本地人還能夠通曉西班牙語。另一方面,荷蘭後期傳教人員也缺乏早期傳教者的學習當地語言的興趣與熱情,所以沒有興趣學習當地人的語言。

有關西方人在雞籠與淡水的教化,先前的研究都集中在西班牙對臺灣原住民的統治與教化之上。而有關1642年以後荷蘭人的教化則是因為史料欠缺,使得研究的成果非常有限。本文是以2002年發現的馬可‧瑪修士牧師手稿所做的初步研究。

本手稿顯示,由於宣教士必須向行政當局提出報告,以及他要任免學校教師也必須徵得行政官員的認可,在荷蘭統治的晚期,基督教會的權力完全被架空,教會的系統掌握在行政系統中。

有關教育的內容,基本上反映出荷蘭本土的神學立場的變遷。前期的教會學校是以原住民的語言教導他們所能夠瞭解的內容為主,而後改以荷蘭本土的教理做為教材,因此教化的成果極為有限。

有關教師的問題,基本上面臨和南部教會相類似的困難,由於學校教師是由識字的士兵轉任,這些轉任教師基本上對於教育的熱情與理想不是很強烈,因此造成大部分的教師不是曠於職守,就是酗酒、生活不檢。

雖然在本手稿也提到原住民因為忙於伐木與開採煤礦,因而使得學校孩童上學的人數有限,在雞籠則有非常多異族通婚的情形,以及淡水因為反叛加上瘟疫而使得學生的人數極少等問題,但是由於報告書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帶過,因此期待在有更多馬可‧瑪修士牧師的往來書信解讀出來之後,能夠為荷蘭人在北部的教化工作描繪出更清楚的圖像。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3 年 09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