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台南的福音之路

王子碩 (聚珍臺灣總監,台南西門教會執事) 撰 《新使者雜誌》 165期 2018年 6月 10日 p.44-47 傳福音者佳美的腳蹤,藏在台南記憶的巷弄中。(文原附有 看西街舊址、太平境教會、台南神學院的相片,本網站另置)

主後1858年,清國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其中台灣三港口因此對列強開放並允許遊歷、傳教。在清國眼中的「不平等條約」,延續成為今日教科書上的觀點,但對台灣來說,卻是對世界揭開了自清國統治後被長期封閉的神祕面紗,外國人士從此得以進入清國治下與國際隔絕的台灣。來自西方的宣教師,一一來到這個衛生條件不佳、充滿疾病與治安問題的高風險島嶼,而其中最重要的起點,即為當時身為全島首府的台南。
看西街佈道所
1865年6月,蘇格蘭長老教會的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醫師來到台南,於台南城西側的看西街設立醫館與佈道所(今台南市中西區仁愛街43號)。沒想到短短23天,就被有心人造謠醫館取人眼睛及心臟製藥。憤怒的居民包圍醫館,馬雅各醫師只好轉往打狗旗後(今高雄旗津)。雖然時間短暫,卻是開啟長老教會在台灣150多年歷史的重要開端。
這間值得紀念的佈道所,建築原由台灣稅關總裁William Maxwell購入,轉賣給馬雅各醫師作為佈道所及醫館之用。在看西街攻擊事件發生後,原址輾轉易手,到了日本時代,已成為掛著「湯」字樣的澡堂(如圖)。由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台南城西側小巷的樣貌,大小商店林立,形形色色的人們穿梭其中。地面的水溝,為昔日與疾病搏鬥而建立的上下水道系統,路旁電線桿的出現見證台灣邁向現代化的歷程,原址的日式澡堂洗滌身體,有多少人知道其前身為洗滌心靈的佈道所呢?目前這條巷子街廓依然維持原本的布局,有幾間老屋還能找到以往的痕跡,來到台南不妨去以美食聞名永樂市場逛逛,順道來一旁的仁愛街朝聖吧!
相關景點資訊:
●原看西街佈道所(已改建)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仁愛街43號
●看西街教會(1955年新建)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和平街33號
太平境教會
馬雅各醫師在看西街事件後轉往打狗旗後宣教,幾年後再次嘗試在當時台灣首府台南宣教。 1869年初,於台灣府二老口街(約在今北門路老唐牛肉麵一帶)租地設立醫館與教堂,隔年又在附近的亭仔腳街設立教堂。
之後信徒日增、幾經變革,日治後亦面臨市區改正使亭仔腳街教堂部分拆毀,於是在1901年由吳道源捐位於測候所旁太平境區域的地,在信徒與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進行募款起造教堂,隔年竣工,命名為「馬雅各紀念教會」。教會造型融入台灣漢式建築的紅瓦,甚至有廟宇常見的圓柱、寶珠,而「太平境」有傳統台灣府城聯境的意象,拉近在地居民的企圖心不言可喻,也透露福音傳入台灣時遭遇險阻與困難的脈絡。
二戰後1954年,太平境教會重建新禮拜堂,典雅的教堂造型搭配高塔,為台南市區二戰後經典代表建築之一。美麗教堂與對街的測候所相互輝映,鄰近區域有原台南公會堂、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湯德章紀念公園(原大正公園)、消防隊(原合同廳舍)、林百貨店等景點,非常值得一遊!
相關景點資訊:
●二老口街舊醫館(現已不存)
地點:約在今北門路老唐牛肉麵、派出所一帶。
●亭仔腳教會(現已不存)
地址:中西區青年路111號
●太平境教會(1954改建為現貌)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公園路6號
台南神學院
台南神學院本館至今尚存,戰後幾經擴建,建築細節略有變化,如原本的紅瓦換成水泥瓦、尖拱窗的百葉窗已移除,立面標誌原為盾牌中鑲有十字架〔(戰後新裝為賽爾特十字架(Celtic Cross)〕,這些原汁原味的細節,都可以在老照片中觀察到。
典雅優美的台南神學院本館,曾作為戲劇「一把青」的拍攝地點,一直以來都是台南不可或缺的美麗景色。鄰近的新樓醫院、神學院校區、台灣教會公報社,訴說著1880年代長老教會在台南城東逐步建立據點的脈絡。來到這裡,每踏出一步、看著一草一木,都散發著難以言喻的歷史氛圍。
相關景點資訊:
●台南神學院
地址: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17號
●台灣教會公報社
地址: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新樓醫院
地址: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57號
台南身為清國時期的台灣首府,從城西看西街佈道所被居民驅逐,到位於城區中心的二老口街醫館、亭仔腳教堂及後來的太平境教會,到落腳城東的教會聚落,可以視為基督大愛傳入台灣一步又一步的歷程。來到台南,不妨租台T-bike,騎著單車,細細品味這條埋藏在台灣記憶中的福音之路。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8 年 10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