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追想安平教會史

林希平撰 《台灣教會公報》 2310 期1996年 6月 9日p. 10 教會巡禮 40 ,

又見於《台灣古早教會巡禮》 人光出版社1997年1月 p.486-491


一間以上帝的愛為基石的教會

一首膾炙人口的「安平追想曲」,道盡了早年一位安平漁家女,因著對出海捕魚久久未歸的情郎思念之心而引發她對自己那位苦命的母親因生父──荷蘭的船醫──一去不回,卻含辛茹苦的將她扶養成長的昊天親恩之感念。同樣的,一部簡短的「安平教會史」也訴盡了一百零三年前上帝慈愛的教恩種子,藉著當地一位難產產婦在危急的情況中,不但沒有受到生命的威脅,反而奇蹟似的母子均安而開始在安平地區落地、生根、成長、茁壯、結實。因為在那次令當地人也幾乎難以置信的神蹟後,讓那位名為黃蕭連女士得以平安產子的前新樓診所外籍助產士朱約安姑娘,便經常來到黃家,一方面關心她們母子的身體狀況,一方面趁機向黃家家人介紹基督教福音,讓她們全家知道這個素昧平生的外國人之所以肯這樣關心協助她們,完全是受到她所信奉的上帝的愛所激勵。果然黃家便成為安平的第一顆福音果實,而在往後的日子裡,朱姑娘便邀約宣教師文安、萬真珠、連瑪玉、盧仁愛等人,偕同台南市之本省籍信徒龔得、潘筱玉、顏振聲先生媽等共同發起籌設安平教會之計劃,待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就在1898年2月19日於黃家正式開設佈道所,每禮拜二下午聚會,初時求道者約二十多位,安平教會的雛形於焉誕生。

此後直到1912年大約十四年間,聚會場所經過三遷四移,最後由高金聲牧師集資購買一棟房屋做為禮拜堂,經過了二十年,因信徒數逐年增加,該禮拜堂已不敷使用,遂於1932年9月17日商借信徒張鴻圖所有之一塊空地──即現今之會址──著手興建一棟木造平房為禮拜堂。感謝上帝之鴻恩,張鴻圖受到上帝愛的感動,甘心樂意將這片土地全部奉獻給教會,自此安平教會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再歷經不算短的四十年後,該木造禮拜堂已逐漸陳舊,難以再繼續使用,並且也已不符當時宣教上的實際需要,為了讓這棟在安平教會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的木造禮拜堂能功成身退,並且避免發生倒塌之危險,教會全體咸認有重建聖殿之必要,經過信徒們的迫切祈禱、竭力奉獻以及各教會的關懷支持,終在1969年10月完成現今樓高三層之禮拜堂,同時張鴻圖亦奉獻一幢二層樓牧師館的全部建築費用,於設教七十一週年紀念時一併舉行落成奉獻典禮。

得天獨厚的宣教環境

在以討海為生之地區的一個特色,就是廟宇特別多,安平也不例外,大大小小的寺廟總數超過三十,幾可以用「三步一坎店」來形容,而在安平教會的東、南、西三邊就有廟、壇、祠堂各一,因此在這種民間宗教鼎盛的舊部落地區,要把福音傳開不受排拒並讓人接受實屬不易,所以安平教會百年多來能夠屹立不搖地繼續克盡地上教會之使命,並且在民風日開,對基督教已不再像早期那麼的排斥,同時與隔鄰的民間宗教信仰者也能彼此互相尊重、和睦共存的本身即又是一件神蹟。安平教會也就在這種多樣性的宗教文化與結構下推動各項事工,並在穩定的成長中秉承基督的教導,亟思如何將宣教的觸角延伸至社區之中。

在安平教會從無到有及至現今的一百零三年的歲月中,雖然難免也有其滄桑艱困的一頁,但是因為這是一間以上帝的愛為基石所建立的教會,因此上帝的恩典與慈愛也就未曾間斷地施落在教會內外。百年多來,無論是教會本身或歷代信徒的信仰及日常生活上,都有上帝難以數算的大恩,也因此,在所經歷過的大大小小艱難、試煉和信仰的考驗之中,誠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28節所說:上帝使「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對那些愛上帝的人,就是上帝按照自己旨意呼召的人,都有益處」一樣,安平教會歷代的信徒都經驗過上帝這個應許,都親身體驗到這間充滿上帝愛的教會所承受從祂而來的恩惠與慈愛,也更因為如此,已經邁入宣教第二世紀的現代安平教會,雖然與大多數教會一樣受到社會結構與變遷的影響,加上捕魚人口漸少,不僅人才外流,青少年人信仰的建立不易,而且新新人類也已經在教會出現,就更當思及如何建立上帝的國度於此地。

宣教展望

有鑑於此,安平教會除繼續發揮以從上帝所領受的愛來積極關懷弱勢族群(不分教會內外)之外,更為了使教會不致出現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也就極為注重教會新生代的信仰培育,為達成此一目標,乃於1986年復活節當天舉行一棟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多功能靈修館的奠基禮拜,並於翌年2月15日設教八十九週年紀念感恩禮拜時舉行落成獻館典禮。十四年來,這幢靈修館不但成了位處安平舊部落窄小巷道內的教會指標,同時更成為各團契、主日學和過去的托兒所等最理想的聚會、上課場所,並且也提供給各教會或機構做為靈修會等之用,三年多前並成立幼兒與國小音樂班、半年多前又組成吉他班和曼陀林班。我們期盼藉著這幢靈修館多方面的使用,能真正發揮各種宣教的功能,達成宣教的使命,讓安平教會所宣揚的上帝愛,得以像「安平追想曲」一樣長留於人們的心中。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