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巴西慕義教會恩典滿徑

莊守平撰 「恩典滿徑」 《傳揚福音雜誌》44卷8月號 2013年8月 p.7-9 撰者為莊永得長老次子,現任巴西慕義教會長老。

巴西慕義教會是由六個來自台灣彰化縣的農民家庭所創立的。六位家長中,陳振昌、紀慶誠、莊永得、陳恩勤來自原斗教會,王首寶、陳榮華來自溪州教會。
1963年,六個家庭共32個人,乘船移民巴西,同船的還有虎尾人簡榮鴻長老一家7人。海上50天,這七個家庭每天都由七位家長輪流主理,在甲板上作禮拜。10月10日,一行人在巴西Santos港口上岸,簡長老一家留在聖保羅市,六家庭則暫住同鄉的農場18天。期間,紀慶誠長老與莊永得長老去探訪同鄉吳先生,經他的介紹,憑信心決定幫大家買一塊位於現在六家所在的慕義市郊的地。面積大約六甲,地點很好,價值四千美金。但同一日,另外四位家長也得知有同鄉願意以優厚的條件,邀六家一起去Iguape合作種稻。紀長老和莊長老商量後決定,即使另四位家長選擇去種稻而不買地,他們兩人也要堅持。這四家因看到他們的決心,想去種稻的心就冷淡了一半,最後只有兩家決定去種稻。
草創艱難神恩滿徑
如何分割土地是一大挑戰。富裕的家庭要獨立負擔買地,是綽綽有餘;而貧窮的家庭則連溫飽也堪憂。當時,紀慶誠長老毅然決定:同行就要同命,有餘的先負擔,不足的再補上。當考慮到離去種稻的兩家時,紀長老說:「地還是要分成六份,萬一他們種稻不順利回來,也可在六家的土地上有份,而且要以抽籤的方式分地,以示公平。」移民時的艱難,能有如此肚量,實為可敬可佩。
開墾土地的過程十分艱難,最初的伐木、挖樹根更是困難重重。那時,無論男女老少都是共同勞動,一同辛苦。剛開始缺乏經驗,便以最簡易的方式建造可供暫居的房子,一週造一屋,房子之簡樸可以想像。稍有經驗後,大家便一同在最佳地點建造禮拜堂。兩個月後的聖誕節,原先去種稻的兩個家庭回來探望,也加入建堂。七個月後,因種稻不順,兩家決定搬回來,六個家庭再次團圓。1964年4月5日,首座自建的教堂竣工,舉行獻堂禮拜,命名為 Botojuru 基督教會「茂特兒路基督教會」。
圖像 1965年聖誕節全體合影
萬事起頭難,安頓後的生活仍有種種難題,如言語不通,人生地不熟。但神為愛祂的人預備,先有同鄉的指導和關心,後有日本鄰居的諸多照顧。新移民的家庭事業,有成功,也有失敗。「一夜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正是六家在巴西生活的寫照。慕義地區主要的營生是種菜、種洋菇和養雞,無論日夜,都十分忙碌。從大到小一同勞苦,七、八歲的小孩放學回家,也要幫忙工作直到日落。看似可憐,生活卻十分充實。50年後回顧,只有感恩:一切都是神的恩典,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因經歷過初期移民的艱苦,更能體貼同樣處境的人。就算是陌生同鄉,六家也慷慨提供居所、傳授經驗、悉心關懷,甚至傾囊相授立命之技。因此,慕義地區的台灣移民都曾直接或間接受到教會的關心與幫助。因為六家這樣愛人如己、甘願犧牲的精神,慕義地區初期移民中百分之90的人都會來教會作禮拜。這六家族,按世俗的眼光,是卑微沒有學問的人;按信仰來說,卻在此地彰顯出神的榮耀。
建造禮拜堂
六家移民到巴西,雖輾轉數地,卻從未停止聚會禮拜。第一個禮拜天,長輩們到聖保羅教會作禮拜,因聖保羅市離慕義市很遠,小孩子無法同去。所以第二個星期日,就是10月第三個禮拜天,就開始在楊博士的農場作禮拜。因此,10月第三個禮拜天就是慕義教會的設教紀念日。
教會初創,每星期日由六家家長輪流主理,後來聘請曾天來傳道帶領主日聚會。其後,因神美好的帶領,台灣屏東教會退任來巴西的許有才牧師,成為慕義教會第一任牧師。許牧師是一位有恩賜、有經驗又老練的神的僕人,通過他,神將豐盛的生命之道澆灌滋潤眾信徒。在移民初期的困難中,能得到許牧師的牧養實在很有福氣,使教會在信仰上得到很好的造就,得以堅固。
紀慶誠長老愛教會,計劃5年內要再重建禮拜堂,而許有才牧師從神得到智慧,建議將教會遷移到慕義市區,就如使徒保羅將教會建立在大城市一般。提議之初,有一部分的人覺得很難接受,因為市區還沒有會友,土地貴,路途又遠。如今回顧,很清楚看到其中有神的美意。之後,許有才牧師的兒子許輝世牧師受聘繼續其父的聖工。許輝世牧師到任不久,便在市區選址,並協助建造可以容納120人的第二間禮拜堂及牧師宿舍。1972年,教會遷至新址,並更名為「慕義基督長老教會」。
隨著70年代移民的增多,第二間禮拜堂逐漸不能滿足需要。雖然當時多數信徒生活尚未安定,教會仍然計劃建新堂,並由鄭昭穎長老負責設計,即如今的慕義教會禮拜堂。原先只計劃先蓋樓下的交誼廳,也就是餐廳,作為暫時聚會禮拜之所。建堂之先,大家就立定志向:無論對內或對外,都不募捐;因相信神會自己感動人奉獻,「神的聖工,神會預備」。有錢,工程就繼續;沒錢,就停工。有多少錢,就做多少工程。如此,憑著信心,建立根基。靠神的恩典,交誼廳很快完工。教會人數繼續增加,主日崇拜隨之遷到交誼廳。大家商定,神的聖工不要停止。於是,在使用樓下交誼廳作禮拜堂的同時,樓上也動工建造新堂。從開工到完工不到兩年,從未停工,從不缺乏。
教會建立的第15年,1978年1月1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工程完成,資金仍然有餘。神的恩典果真超過我們所求所想,也使教會經歷到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所經歷的「耶和華以勒」(聖經中寫,「直到今日,人還在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是的,直到今日,我也要見證說,35年前建這聖殿時,耶和華就預備了。建堂期間,從始至終,弟兄姐妹的事業得到神的眷顧與賜福,雞蛋、洋菇豐收,無病蟲害,價格優厚。所以有人說,「這間聖殿是用白色的雞蛋和白色的洋菇,如同白色的嗎哪建造起來。」也有人說,「應該每年都來建禮拜堂。」可見,聖工若合乎神的旨意,必蒙神賜福
美好的榜樣和見證
美好的聖工總是有人背後的犧牲,鄭昭穎長老和許輝世牧師在建造聖殿時,勞苦、奉獻時間和精神,不分晝夜,親自監工。他們的精神感動了眾人,大家同心協力完成了建造聖殿的聖工。因為神僕人的勞苦和用心,教會得以用有限的經費,完成禮拜堂的建造,猶如再看見五餅二魚的神蹟。因此,教會禮拜堂大門上有五餅二魚的記號。聖經記載,大衛王愛神,用盡心思,設計製圖,準備建材,聖殿尚未建造,就過世了;而許有才牧師愛神,從開工到獻堂,他都看到了,真是比大衛王更為有福!
如今,六家的家長,已有五位相繼離世安息主懷,然而他們美好的榜樣和見證仍然在我們當中說話。六家的後輩子孫成熟長大,教會也更加成長壯大。50年來,神的恩典滿滿,僅簡述這些,唯盼望神的榮耀持續不斷的光照,也盼望敬虔的信仰代代相傳,更加委身,倚靠神,建立能榮耀神的教會。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3 年 12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