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巴西慕義移民設教傳奇

許輝世撰 《傳揚福音雜誌》44卷8月號 2013年8月 p.9-14。許輝世是許有才牧師次男,1935年7月日18生,1963年台南神學院畢業,1969年12月應邀來巴西。
文分段 : 移民的起程、同心合意親手建聖殿、教會的成長、教會特色、起動大遷建的願景、聖殿的興建 、繼續擴建、移民設教傳奇、特設婚喪服務委員會、南美福音傳播中心的成立、向本地巴西人宣教、與本地華人教會的配搭。附 圖像 許有才、許輝世牧師與長執會(1975年)。

移民的起程
1960年代,台灣中部彰化縣原斗、溪州農村教會興起了移民熱潮,經搜集巴西資訊與努力,1963年8月20日有六戶共32名長執及信徒家屬,從基隆港搭荷蘭輪「德基保號」出發。他們以「唯有向前,決不後退」的精神,移民巴西,走上遙遠移民的不歸路。
在船上曾有人對這批農夫到巴西的適應存疑,但他們緊緊抓住上帝的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開船後除了禮拜天有主日崇拜,每天也按時舉行夕陽禮拜,不但家長們輪流主持,後來青少年也有份,成為枯燥海上生活,大家所期待共享靈糧的時間。慕義移民們從亞伯拉罕(創十二1)及雅各(創廿八10)彷如「客旅的人生」中得到共鳴,信靠神的心,就被鼓勵、挑旺、及培養了。
到達巴西的第10天,他們就在慕義市郊區Botujuru買下7公頃農地。本著「有無相通、相支援」的基督徒精神,有經濟能力的先多付,還說:「有困難的,等以後經濟穩定時才付,不限年日、也不算利息。」並將靠大路最值錢地段30 x 30平方公尺,先奉獻為蓋禮拜堂用地,然後分成六份,先付錢的又聲明不考慮優先選地,堅持一同抽籤分配。他們實踐了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約十三34, 35),自然地發出基督馨香之氣。
同心合意親手建聖殿
約4000年前,亞伯拉罕順服上帝選召,移民抵達迦南地時,就在那裡築壇敬拜、感謝上帝。1620年,清教徒千辛萬苦抵達美洲,首先蓋的也是敬拜上帝的禮拜堂。慕義移民效法這些好榜樣。
(1963年) 10月13日禮拜天,家長們一早坐公車、電車、徒步,輾轉到60公里外一間聖保羅台語教會作禮拜,深夜才回到家。當晚大家決定,以後主日就在本地自行聚會。所以,10月20日,就在巴西土地上舉行了頭一次自己的主日崇拜。這也是慕義教會訂每年10月第三主日為設教紀念日的緣由。10月28日,他們遷到新購的尤加利(Eucalyptus)林地上,胼手胝足、互相支援地開墾,並將建禮拜堂排為優先工作。12月初動工,1964年3月底就完成。
這座可容納50人的移民禮拜堂,小巧玲瓏,樸實無華,莊重而實用。4月5日復活節,大家歡天喜地的舉行獻堂典禮,由曾天來傳道主領,感謝上帝帶領大家安抵巴西,賜予新農場,完成這間禮拜堂,也求上帝繼續引導。並宣佈教會名為「臺灣基督教長老會茂特兒路教會」(Igreja Presbiteriana Formosa De Botujuru)。1965年再將中文譯音改為「慕德如露教會」。
教會的成長
1964年1月起,教會邀請曾天來傳道負責關懷事奉,每主日上午由他主持禮拜,下午由長老負責。1965年4月,許有才牧師夫婦由台灣退休抵巴西,與其長子許超世長老團聚。教會邀請許牧師來牧養。由於這是由移民而自然產生的教會,尚未符合長老會成立教會所需具備的許多要件與手續,許牧師遂與總會接洽,受委派依法擔任小會議長,組織教會小會及長執會,並任命主日學校長。後來就任為慕義教會第一任牧師。
1966年12月底,教會差遣許有才牧師隔年回台灣「還福音之債」。當時教會新移民增加甚速,已有人提議籌建新堂。差遣禮拜時,許牧師致詞提出,新堂地點當遷往慕義市區內(離禮拜堂約七公里),並說明初代教會均以大城市為據點來擴展福音。他認為將來新移民必會以慕義市為中心,向四面八方發展。大家聽從牧者的規勸,擱置在原地建堂的計劃,繼續禱告尋求主。
許牧師夫婦返台傳福音十個月,所到之處得到非凡的回應,多少影響了台灣教會信徒到巴西的移民。1967年底,許有才牧師回到巴西。1968年,小禮拜堂已不敷使用。新移民果然散居Mogi市郊不同地區,也有向市區求發展的趨勢。大家逐漸認同許牧師對新堂地點的先見之明。十月和會中,全體以起立誠懇表達,一致贊成禮拜堂遷往慕義Mogi市內。
教會特色
教會長執覺察,許牧師在相距60公里的聖保羅與慕德如露二間教會事奉,負荷太重,就聘請許輝世牧師前來。1969年12月7日許輝世牧師安抵巴西,聖誕節就任為副牧。1971年許有才牧師離任,許輝世牧師就任為第二任牧師。
此時教會除了核心六家外,增加到約20家。信徒們有可敬可愛的特色:1、願虔誠追求屬靈長進。喜守主日及聚會。2、關心新移民及慕道者。3、信徒間互愛、互信、有無相通。4、大多都樂意參與教會事奉,分工合作、分層負責。5、有誤會或意見不同時,都願溝通,大事化小,小事化無。6、大家努力保持母語(台語)。
因得上帝恩惠,六家在種洋菇及養雞事業上,甚有成就,吸引了很多新移民前來參觀。六家的心態是:「因著自己曾經歷過移民的種種艱苦,更能體貼新移民的需要與感受。所以連陌生人,只要有熱切考慮試種洋菇的,就設法提供房子、菇舍給他們,與試種;並指導,多方關心、幫助他們渡過移民之初的種種難處……」我在慕義牧會17年,親身見證很多感人故事,許多人因著這樣的愛心而認識主,接受福音,加入教會。慕義教會自然成為移民生活的中心,此地也成為巴西最大的洋菇生產地,菇農大部為慕義會友。
許有才、許輝世牧師與長執會(1975年)
起動大遷建的願景
教會看中慕義市正發展的新社區Mogilar,從1968年底至1981年間,經購買與捐地共得八筆地,最後於2007年又購下東鄰的地皮與建物,成為現有教會整塊的用地,總共約七千餘平方公尺。每次購地及建設時,皆得上帝幫助。教會秉持甘心樂意奉獻的原則,不募捐而進行諸建設,上帝常適時賜福,信徒們經歷主後,都迫不及待的奉獻,完成各項建設。
1972年4月30日,第一期建築工程開工,興建主日學教室、牧師館等。雖雇了工人,但有些工程仍由會友志願參與,使工程進行極為順利。11月5日,在新址舉行遷建落成感恩禮拜,同時將教會易名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慕義教會」(Igreja Presbiteriana Formosa de Mogi das Cruzes),簡稱為慕義教會,如耶穌所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願教會成為主福音的燈塔,使飢渴慕義的人前來蒙上帝的賜福。從此Mogi市也被華人稱為慕義市。1973年初進行第二期建築工程,建主日學教室四間、乒乓室、大廚房等,六月中即完成啟用。
因新移民增多,他們的孩子都送到教會附近的小學就讀,許輝世牧師夫婦就成了校方與家長間的橋樑,學生們放學後,來教會等公車回家,他們的巴西葡語及功課需要輔導,教會就開辦了「課業輔導班」,聘請張之秦與林淑媛兩位老師來輔導,很有成效,甚受好評與敬重。
聖殿的興建
不久,暫用禮拜堂又滿了。就決議興建約500人座位的聖殿,長執會派鄭昭穎長老擔任建堂籌備委員會主席,負起領導團隊建堂的工作。他每天上班前下班後,必來工地巡視指導,風雨無阻。全體會友也一起朝目標邁進。當時巴幣貶值得很厲害,很難預算,和會議決不編預算;有經費,工程就進行,經費不足工程就暫停。
1976年初開工後,弟兄姐妹同心建殿,最大一次灌水泥工程時(即第一層全部鋼筋水泥柱,第二層全部鋼筋混凝土橫樑及地板,總計75立方公尺混凝土,共使用15卡車),全體總動員;男會友參與灌漿工程,而婦女則在餐廳包粽子、準備餐點來加油鼓勵,大家同心協力,以參與建造聖殿為榮。二年間,上帝賜福各行各業的會友家庭,信徒蒙恩甘心樂意的奉獻也源源不絕,工程不曾暫停,1977年底聖殿建築全部竣工。1978年元旦舉行奉獻大典,這天成為慕義教會新的里程碑,教會內外都平衡成長、健壯而充滿活力,值得回顧與紀念。
繼續擴建
新堂建成後約5年,會友男女老幼總數已超過500人,是開設時32人的十數倍,主日學教室已不敷使用。遂於1982年底決議,興建教育大樓。1983年初開工,由教會工程師莊瑞芳執事為志工專職負責,他不辭辛勞、日夜監工。上帝再次像建禮拜堂時那樣,賜福弟兄姐妹的事業,奉獻又源源而至,建築工程提早完工。教育大樓有三層樓,包括20幾間大小教室、圖書室、大廚房、及大飯廳等。建築小組特別請有美術恩賜的吳吉芳弟兄,根據馬太福音十九章14節:「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作畫,並指導洗石泥水匠,以彩色碎細石和水泥洗出美麗又大幅的壁畫,在教育大樓靠大道的牆壁上,傳遞教育大樓重要的福音信息。於1984年元旦舉行奉獻禮拜。
為讓青少年有適當的運動場所,教會將原本的室外球場,改建成多用途的體育館;除了運動外,也可作結婚喜慶或特別聚會之用。2007年又將東邊鄰接的電力公司購下,將其辦公室等數棟修改成40人、100人的教室,與可容納更多人的副堂等。慕義教會因有夠用的空間,所以華人教會聯合性的聚會就常假本會舉行。去年2012年10月,聖保羅華人基督徒教育大會就約有500人出席。
移民設教傳奇
慕義教會不斷經歷上帝的奇事,回顧走過的50年,我看到這間移民教會的一些特點:
神居首位的生活方式:展現教會為生活的中心。重視家庭價值,孝敬父母,長幼有序,負起家庭的責任,並重視聖經倫理道德規範。這些都影響他們全人的生活。
下一代的勤奮:當我受邀到慕義牧養時,他們已移民滿六年,青少年們的葡語都很流利,隨時可替父母翻譯,主日崇拜及主日學從不缺席,團契活動一定到,放學回家都會自動自發幫忙家庭的事工。升上高一,就到聖保羅上大學聯考的補習班,準備應考。孩子都很獨立,自己找學校、宿舍,或與同輩同學分享與祈禱。大多認真讀書,不用父母擔心。我曾半開玩笑地問,會不會忙到每天沒時間靈修?他們都肯定的說:「不會的!」有些城裡的華人擔心,鄉下佬的子弟考得上大學嗎?不料,聯考一放榜,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大多進了名校,從此人們對慕義教會的青年都另眼看待。
注重主日學教育:70年代隨著教會的成長,學生按學年分級、分班,又有短期寒暑假聖經學校,並進行師資訓練計劃,以達基督教教育的目標。週間,也有九區的分區查經聚會,並配合推動小組長訓練。
特設婚喪服務委員會
A、婚姻喜慶服務:設置委員會,負責訂費用、菜單、派負責人、佈置、接待、及交通等,費用低,新郎新娘不負債,不受陋俗綑綁。教會成一大家庭,喜氣洋洋,祝賀新人建立美滿的基督徒家庭。
B、喪事服務委員會:巴西規定人一過世,需24小時內安葬。當有人過世,喪家常不知怎麼面對,委員會接到通知,就迅速按所派好的工作,分頭進行:去醫院取死亡證明,殯儀館購棺木,墓園訂墓地,牧師準備葬禮講道的經節、安慰信息、詩班準備慰歌,及其他的配合等。
有一禮拜五,我們夫婦去探訪抵巴不久,尚未謀面的未信新移民,向這家介紹福音,並歡迎他們前來教會。但隔天下午,忽然來電說,昨天曾和我們見過面的兒子,不慎掉到池塘溺斃。我馬上聯絡喪事服務委員會,他們立即完成協助任務,隔天主日下午禮拜後,約近百人前往參加葬禮。喪家很受感動,開始尋求主道,家族共四戶,老少約20名同歸主名。類似見證、還有許多件。
華語查經班的誕生:1971年有位陌生人來訪,訴說他一家移民來巴西,舉目無親,人生無味,覺得很痛苦,盼我能每週撥出一小時,和他談談人生的意義等問題。他發出人內心很重要的呼聲,唯有神才能幫助,聖經才有真正答案。因他是客家人不諳台語,我靈裡領受了成立華語查經班的感動,大家就邀請講華語的同胞來參加,參加的人大部分都經歷了主,歸向主。
南美福音傳播中心的成立
1970年代,慕義六家事業漸趨穩定。在一次週間祈禱會後,大家談起一起開設食品工場的可能性;一方面解決洋菇的產銷問題,另一方面若有利潤,就將十一奉獻作為宣教基金,取名「路加食品公司」。意思是路加雖是醫生,仍終生不忘傳福音,另外「路加」的諧音有六家之意。後來,投資沒那麼順暢,但大家有了很好的學習,就轉讓獨資去經營。
1990年6月,我從哥斯大黎加回到巴西,擔任聖保羅教會牧職時,想到《台福通訊》(《傳揚》福音雜誌前身) 內容豐富,每篇信仰生活見證都很感人,是一份傳福音及助益信徒靈命長進的好週刊。因此徵得台福總會及台福傳播中心的同意與指導,出版了《台福通訊巴西版》週刊。編輯方向:1、以《台福通訊》為稿源。2、印製成篇幅少、福音性、超教派、又適合巴西本地的週刊(將第六頁換上巴西各教會要聞),以為傳福音分發、派送之用。3、由許輝世負責此事工,從巴西各教會招募志工、連絡人、收集消息、協助編輯、刊印、分發等。
自此《台福通訊巴西版》面世,以慕義移民為主力推動,隨之各教會呼應參與,成為巴西華人教會共同的一大福音事工。不久,應讀者要求,為使其更具本地色彩,改名為《巴西福音週刊》。
1992年6月,週刊負責人由鄭昭穎長老接任。從此週刊工作步入另一階段,還兼辦佈道、培靈特會或專題演講等錄音帶的錄製代售,及屬靈書刊的代售服務。1996年時,福音週刊寄發擴展到阿根廷、巴拉圭、祕魯等地。為達成「廣傳福音,胸懷南美」的異象,再度易名為《南美福音週刊》。
從開始福音週刊事工就沒有正式辦公場所。感謝主!慕義六家第二代適時接下第一代未完成的宿願,自發組成「路加福音基金會」,並在聖保羅教會附近,購置了一寬大建物,提供《南美福音週刊》之用。1996年7月27日舉行奉獻感恩禮拜,並登記成立「路加福音傳播中心」(Missao Evangelica Luca)。《南美福音週刊》事工同時納入該組織。
福音週刊在巴西發行23年來,承蒙台福總會及台福傳播中心持續的關懷,免費供應刊源(包括郵寄、連絡等),使週刊順利每週出刊3000份(繁簡各半)。願主記念他們!
外州的宣教與植堂
1970年代有位姐妹喪子後,搬到距教會約1200公里之遙的南大河州愉港Porto Alegre, Rio Grande do Sul。她努力靠主重整喪痛的家園,熱切向僑胞傳福音,引人歸主。禮拜天就以慕義教會主日崇拜的錄音輔助敬拜,週間探訪慕道者,找機會個人談道,派發單張,內心、家庭的傷痛得到醫治,全家信仰得到堅固與長進,過了一段時間來電邀我前往施行洗禮。從此慕義教會更積極支援成立為愉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讓他們成為該地華人的福音燈塔。
約1987年,我在柑縣台福教會認識了有傳福音恩賜、《有愛才有羊》一書作者黃文雄醫師。他告訴我他有一弟弟,剛移民巴西,雖向他傳福音,但心門仍未開,盼我回巴西後關心他。我請一會友的高姓朋友(高增障先生),代找黃醫師之弟,我們夫婦則自聖保羅搭14小時公車,抵達巴拉圭與巴西邊界小城Ponta Pora。當我打電話給高先生時,他說已找到黃先生,並邀請一些同鄉餐聚。當晚大家坐滿一大桌,都是初見面的未信朋友,我就向他們分享福音。聖靈運行在我們中間,他們很有領受,就提議在會館連續三夜介紹福音要道。我立即答應,也請他們邀請同鄉來參加。這別具一格的聚會:由未信者邀請未信者,出席有數十名。
黃醫師的弟弟說,這次決不會讓他哥哥失望。一個月後我們再去開佈道會,共有八人決志。上次分發了聖經,已有好些人勤讀,也有經歷禱告蒙垂聽的。當時已有十數位求道者,是成立佈道所及有主日崇拜的時候了。上帝也適時引導一位會領唱聖詩的弟兄一家移民到那裡,我們給這些新的弟兄姐妹簡單扼要的培訓,分配交代工作,並把公用的聖詩、聖經及一些屬靈書籍留給他們。
這佈道所在那個禮拜就成立了。之後每主日有崇拜,傳道人每個月去一次,大家靈命長進,信徒也繼續增加,並有許多的恩典與見證。黃弟兄全家也信主了,幾年後他們大多都移民到巴西,分散到各地華人教會熱心事奉。該佈道所不得已關閉。感謝主,這幾年又有新移民遷入,教會又重開福音大門了。
向本地巴西人宣教
自1993年起,教會積極向本地巴西人傳福音。在慕義市Botujuru區開設葡語兒童佈道所,漸漸成為教會。2003年興建禮拜堂、主日學教室,並於10月5日隆重舉行奉獻典禮。其他另有三個佈道所也在發展中,即慕義市Cesar de Souza區、Jundiapeba區,及Alto da Serra區。這些事工都是教會青壯年熱心推動的,願聖靈繼續帶領。
與本地華人教會的配搭
約近90年代,聖保羅眾傳道人及教會認為應當在巴西開辦一所高水準,能授予道學碩士學位,能培養1.5代傳道人的神學院。1989年,美國基督工人神學院院長于力工牧師得知後,就積極鼎力相助。在巴西眾教會及牧者長執同心協力下,1990年12月,成立了「南美基督工人神學院」,可說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基督工人神學院的分院。第一期全時間學生有10位。1995年獨立為「南美華人基督神學院」。這23年來也得正道神學院劉院長及教授們鼎力協助,亦得蘇文隆教授擔任數年的代理院長。2001年由陳寶鎮牧師擔任院長迄今。
這所神學院不但造就了華人眾教會,也服事了巴西教會,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如詩篇一百二十六篇1節所形容的,我們「好像作夢的人」,許多不可能的美夢都成真了!至2013年五月止,學院共有200多位神學畢業生,17位「家庭事工班」的畢業生。阿根廷分校有15位畢業生,校友分散在美國、台灣、中國、澳門、日本、巴西、阿根廷各地。現今,學院的學生:中文部約有10多位,葡文部約有400多位。她已成為一所跨宗派、跨文化、跨種族,裝備造就神僕人之地;也是本地華人教會熱誠互相配搭的事奉與成果。
唯願慕義眾弟兄姐妹秉持50年來信仰寶貴傳承,蒙上帝帶領,繼續不斷地經歷屬靈更新與傳奇!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4 年 01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