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寬威牧師 輔導人生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2011年1月14日公告

按:洪寬威牧師,1944年2月10日生,父親洪金得、母親陳吟(參見三角埔洪陳吟長老 ),1971年7月30日受派為后里教會傳道師,1973年10月25日封牧,1974年7月1日受聘為台灣神學院助教,1976年7月1日受派為真理大學校牧,1983年7月1日受派為馬偕紀念醫院院牧,1996年7月1日受聘為三角埔教會牧師,2004年2月29日退休。


洪寬威牧師年輕事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初嚐牧會青澀滋味,在不斷地摸索學習中成長,漸漸蛻變為身經百戰的關懷勇士,用一生所學,將經驗化為行動力,關懷並造就無數需要的人。   

洪牧師平易近人的特質,言談中帶著學者的風範,對於教授後生晚輩更是熱切地傳授所學。至今雖已退休仍致力於關懷事工的推展,諸如在醫院、校園以及各政 府與民間團體等,皆得見洪牧師的足跡,數年如一日,只為讓眾人更加認識主的愛,主的真理中站穩腳步,傳揚救恩,努力回應神的呼召。

輔導人生 洪寬威牧師


洪寬威牧師夫婦合影

輔導的恩賜  

身為傳道人,終身為傳道人。既是受託就當忠心,以便在主人(神)面前被稱讚「好,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太廿五:21)。由於這信念深刻吾心,所以 凡是受託之職務都會全心全力去完成。也因為這種個性,忽略了自己的有限,在面對壓力又沒有適時調整的情況下,把身體搞壞了。因此在六6年多前三角埔教會(自 己之母會)提出退休申請,在長執同工的體諒下,我退休了。

主後2004年退休後,熟悉的朋友見面第一句話就問:「你目前在哪兒服事?」,一方面表示他們的關心,另一方面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是閒不下來的。運用 我的專長,為主做工的心志反而因退休有增無減,所以不論是家庭、婚姻、哀傷等輔導事工,依舊持續進行著,深信只要好好地使用恩賜,上帝必擴張境界。

發揮恩賜

退休的第一年我們夫妻花了一段時間重新調整生活步調,早睡早起重視養生,三餐飲食均衡,運動健身;登山、泡溫泉、SPA…等。每天清晨除了靈修外,有 較多的時間閱讀,生活不再是那麼的匆忙,可以停下腳步安靜欣賞神美好的創造。

由於在真理大學與馬偕紀念醫院服事期間,有機會至國內外深造,獲得台灣教牧關顧協會所認定之「CPE督導」資格,得協助各訓練醫院參與授課和協助培訓 工作。六年多來,除了禮拜天講道外,常受邀至各教會所設松年大學擔任「心靈講師」、市政府所設之「老人關懷站」或民間社團講課。目前在耕莘醫院協助春季班和暑期班之「教牧關顧臨床教育」專業培訓講師,除此之外,關懷站、扶輪社、北市府社工訓練、紳士協會、七星中會等單位的課程已排至今年11月份。

三年前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中心李位鼎牧師的邀約下,編著「牧靈關顧探訪手冊(3)」--哀傷關懷探訪篇*,陸續接受許多教會的邀請前往講課和長 執信徒訓練。感謝主!上帝讓我可以盡情地發揮所得的恩賜,服事眾教會,建造神重用的僕人,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真好。

培養專長成恩賜

這六年的退休生活,有些感想與各位分享:

一、傳道人追求身心靈之平衡生活非常重要,應學習獨處--避靜,找合適的人暫代職務,放鬆心情放假,有時間去充電,不再是7-11,為神的工做另一階段的預備,有健康的身心靈才能做好更多的服事。

二、傳道人除了懂得牧養藝術外,也當培養在某方面之「專長」。專長可成為恩賜,一般人把傳道人認定是全才,什麼都要做,結果什麼都做得不够完全。在新加坡 接受訓練時,觀察教會成長的動因,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各教派皆重視牧者和信徒之專才,在「成人主日學」中互相交流彼此造就,一切以建造「合神心意」的教 會為目標。而教會興旺係因信徒勤讀聖經與願意受栽培,靈命提升的結果。

三、退休後,除了調劑身心靈外,有項更重要的功課,就是成為「信徒」,放下舞台才知舞台下一般人的需求是什麼?心態的轉換很重要,是不容易,但需學習。另 外,退休傳道人也當學會願意幫助「後起之秀的傳道人」,經驗傳承,讓晚輩更優於我們。

總之,人生就是一齣戲,有開場與落幕,心胸得坦然接受事實,一直以來把「人生之意義不在於長,而在於好。」作為我的座右銘。正如耶穌說:我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退休不是人生的句點,善用恩賜從事另一層次的貢獻,施比受更為有福,保守我們的心,不與人爭競,反而會得著另一種收穫和祝福。

-------------------------------------------------------------------------------------------------------------

* 洪寬威撰《哀傷關懷探訪篇》使徒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是《牧靈關顧探訪手冊》之3。本書針對12種不同類型的哀傷者,各撰寫一篇關懷技巧,另加上概論及兩篇附錄(「牧者如何應用葬禮儀式從事哀傷關懷」及「教會如何舉辦哀傷輔導團體」),一共撰寫15篇,提供牧者或有心參與哀傷關懷的弟兄姊妹參考。編寫架構上,儘量參照理論和實務面,從不同情境下所引發之哀傷心理反應和需求的角度切入,提示基本關懷的重點,及可參考的經文、禱告內容和詩歌等。

哀傷關懷探訪篇主題:

1.絕症或末期病患(瀕死者)之哀傷關懷

2.親人過世之哀傷關懷

3.親人意外(車禍、天災人禍、突發性…)死亡之家屬哀傷關懷

4.自殺死亡之親人哀傷關懷

5.癌症病童治療(含死亡)之父母哀傷關懷

6.流產、死產或早產之母親、親人哀傷關懷

7.喪偶者之哀傷關懷

8.失能或殘障兒誕生之家屬哀傷關懷

9.乳房切除、顏面或肢體傷殘之哀傷關懷

10.離婚之痛的哀傷關懷

11.遭受性侵害者之哀傷關懷

12.關懷家中患有阿茲海默症之家庭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