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林何秀眉女士和太陽堂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張宗隆撰 見於 點燈人部落格 2012年5月27日 牧場風雲。 林何秀眉,1906年12月11日生,2004年6月22日去世。太陽堂是她和夫婿林紹崧所創辦。「第2代林義博於2012年8月14日去世」。

2012年5月13日太陽堂餅店開始停止營業!
雖然早兩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可是經過了幾天,內心仍然反應不過來。「太陽堂以後要怎樣延續下去」雖然幾年來就盤旋在腦中,可是「停止營業」的日子仍然是那麼突然、那麼快就到。
在「老台中」的心裡,以及對太陽堂餅店「知味」的人眼中,只有太陽堂餅店才是太陽堂,所以都只以「太陽堂」稱呼太陽堂餅店,並且「太陽堂」僅此一家。
過去牧養的台中民族路教會會友當中,有人咬了一口太陽餅,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出自太陽堂(餅店),甚至只願意吃太陽堂做的。本教會還有位外地來的會友買了台中一家也屬名店的「太陽餅」,去送給旅居溫哥華幾十年、台中出身的朋友。這位朋友吃了那「太陽餅」之後,馬上跟我們這位會友說,還是太陽堂做的才是好吃,並向這位會友描述太陽堂的太陽餅的皮和餡的獨特之處。
林何秀眉女士和太陽堂家人從未說太陽堂是他們發明的。不過,將太陽餅精緻化和國際化的,是林女士和太陽堂!
太陽餅原稱麥芽餅,是台灣很早就有的糕餅,不過家父(1914年生於大雅楓樹腳---後來的大雅鄉下楓村)卻習慣稱它為「白糖餅」。家父說,他小時候肚子餓的時候,祖母就曾經用溫開水泡白糖餅餵他。
秀眉女士跟我說,太陽餅是經過無數次的改良和「嚐」試才確定的。她還說,有一次日本人來店購買糕餅,品嚐了麥芽餅,覺得非常好吃,就問這餅的名字。她說還沒有名稱,這位日本人就說:「那就叫『太陽餅』!」「太陽餅」就這樣定名,並從此大大暢銷。太陽堂和太陽餅就這樣直接間接推動著台中與其諸糕餅店的聞名度。
太陽堂的經營方式很單純。我曾試探是否要到其他都市開設分堂,他們都表示沒有意願。光台中這唯一的店已經讓他們忙得不可開交了。太陽堂的糕餅不是光抱著「傳統」(主要是台式和日式),而是一直可以趕上時代,始終為人所樂於品嚐和購買。太陽堂之所以名揚島內外,不是單純的糕餅技術和經營法而已,而是有她和全家的人文背景以及堅持、提升、推陳出新的精神。
太陽堂的停止營業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後接無人。在秀眉女士過世幾年之後,太陽堂也刻意逐漸限縮營業時間,似乎慢慢在迎接「停止營業」那一天。
林何秀眉女士(1906~2004年)畢業於長老教女學校(今長榮女中)、東京登麗美專科學校(今杉野大學)師範科。在日畢業後,曾任高島屋百貨公司服裝設計師。留日期間,與嘉義陳老英先生「英安堂」系親人(亦即家母娘家家族)相熟,一起在東京,並一同參加郭馬西牧師牧養的教會。那時候,秀眉女士已作了信仰的抉擇,並接受洗禮(1993年接受「堅信禮」再見證對主耶穌的信仰)。
秀眉女士起先開設秀眉洋裁研究所;原想擴展為專科學校,可是身體難以負荷教學和訂製的負擔,只好放棄願景。民族路教會曾有在裁縫界已負盛名的長輩會友也受教於秀眉姨,她一直感念這位老師。
秀眉女士開設太陽堂時已四十七歲。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做生意。她謙稱自己不會做生意;她只秉持誠實、信用,和單純。
秀眉女士非常慈心、和藹,好親近,善待人。很多人得到她的好款待。
秀眉女士愛主,愛教會。她除了身體不適和送禮給教會之日以外,沒有主日不參加禮拜。太陽堂每年至少兩次(母親節/重陽節和聖誕節)贈送糕餅給民族路教會會友,也送給在台中的長榮女中校友會委員。聖誕夜,秀眉女士必然下樓迎接前來報佳音的教會青少年,並贈送「加油」禮物。她為民族路教會和長榮女中設置獎學金。本教會牧師無不得到太陽堂的禮遇,並經常得以享受太陽堂的美食。太陽堂也一直關心教會宣教工作,包括支持我的女兒悅慈傳道全家在巴紐(Papua New Guinea)的宣教,和我的兒子懋禛牧師所開拓的真光福音教會。
太陽堂代表台灣的精緻糕餅文化,成為糕餅業者的人文素養和商業品格的典範。太陽堂留下的記憶必為後人津津樂道。 (2012-05-27)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