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蘭帝 再思(千風之歌)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許蘭帝撰 《台灣教會公報》 3145期 2012年6 月 4-10日。許蘭帝是許文宏教授與郭淑員的長男。千風之歌 (日本曲名 “千の風になって”‘、英文詩名「I Am A Thousand Wind」。这首歌原为美国诗作,诗名为「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讀過陳祐陞牧師的〈再談千風之歌〉,想起另一首出名的歌〈風的顏色〉,迪士尼卡通電影《風中奇緣》的主題曲。這兩首歌有3個共同點,1.都以「風」為詩中的意象(Imagery),2.有相同的世界觀,3.都傳達著「萬物有靈論」(Animism)的訊息。
「Animism」原文是拉丁文「Anima」:生命和靈魂的意思。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Sir Edward 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中首先為此論下了定義:「一種相信大自然中萬物皆有靈魂和意識的信仰。」根據他的觀察,大多數的游牧民族都有此信仰。然而在科學進步的社會中只有少數人會有同樣想法。現代的人類學家會用「世界觀」來定義此論。據他們的觀察此世界觀廣泛的被接受,包括新世紀運動、新異教主義(Neo-Paganism)、環保異教主義(Eco-Paganism)、泛神教、神道、佛教、印度教&hellip&hellip等信仰。主要的單一神信仰,如: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都拒絕此世界觀。
「萬物有靈論」相信靈界與自然界毫無區分,是合而為一。根據人類學家的觀察北美洲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是此世界觀的忠實實行者。舉例說,當他們獵殺一頭大野牛,他們會坐在牛的身旁對牠說:「我們尊重你的力量和生命,因為你是我們的親人。今天我們感謝你留下你的身體讓我們分享。安心去吧!與你的祖先團聚,變成樹葉上的露水、天上的星星、溪水中的流水吧!」當他們的親人與朋友去世,他們會對死者說:「平安去吧!在森林中和草原上我們會再相遇。我會仔細的聽你在風中對我說話,會在閃亮的露水和雪花中看見你的影像,會在雨中和霧中被你觸摸。我會看見你在空中飛翔,我會對著滿天的星空與你談話。」
分析〈千風之歌〉原詩中的意象與含義,進一步推論,人類學家不排除〈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別在我的墓前哭泣)的作者Mary Elizabeth Frye有印地安人血統的可能性。若讀者想更了解印地安人的世界觀,請看迪士尼卡通電影《熊的傳說》。
〈千風之歌〉有很動聽的旋律和美麗的歌詞,但這些特質在聖詩中並不難找。相信基督徒在告別式中唱《聖詩》446首〈願主保護咱後會有期〉或《聖詩》287首〈救主我愛就?〉更能安慰遺族。基督徒的世界觀是:「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5章8節)不是嗎?因為我們「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希伯來書11章16節)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