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在北美牧會的片段省思

洪健棣(現任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暨北美教協主席) 《台灣教會公報》 3247期 2014年5月19-25日 p.21

有感於北美(美國、加拿大)教會長久以來渴望有更多牧者加入牧養事工,而有心的牧者對此地宣教認識的有限,甚至誤解,或不知從何預備起,因此,容許敝人以野人獻曝的心情,分享一些粗淺的觀察與心得。
清楚上帝旨意與帶領
似乎每一個事奉(ministry)都很容易──順服上帝的呼召、效法耶穌、真心愛羊群就好了,不是嗎?事實上,在不同社會與文化情境下的牧會與宣教是不同,也充滿挑戰。因此,秉持堅定的奉獻心志,而不是為移民才來找教會「工作」。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忘記,不只上帝鑒察我們的心思意念,會友多少也能「心領神會」──牧者是否只是抓住機會的「跳板」或像約拿一樣的「出走」。
認識美加的台美教會
美加地區早期的會友,大多是留學生完成學業後留下來,教育程度高,思考和行為受美加文化影響較深。面對此種情形,有些牧者或許會在學歷、收入、居住、或語言,甚至講道方面有「矮人一截」的自卑心理,或是在牧養與行政上會有格格不入的情形,這是需要克服與面對的。
有些會友是因投資移民或依親,或為某些原因而移民,例如政治因素等。這些人若再投入就業市場時,可能會遇到因為薪資低而抑鬱不得志。有些人可能會積極投入教會事奉,成為事工好幫手;也有可能對教會或牧者很有「意見」。
無論如何,長久以來,定居下來的留學生沒有以前多,新移民也少了許多,致令此地教會大多面臨人口老化與教勢衰弱的現象。另外,此地教會的制度與運作和台灣雖是大同小異,但還是有些不同,牧者要努力熟悉、尊重並且遵守此地教會的法規。
與同鄉的關係
教會和各地的同鄉會關係密切,牧者要盡量和同鄉會保持友好關係,當然也要避免捲入可能的派系糾紛,畢竟這些同鄉會的成員是傳福音的主要對象。但是,牧者與會友都要謹慎,不要任意將教會內的問題或紛爭,沒有過濾地向同鄉傾訴或是告狀,若是如此,不只會在同鄉間鬧笑話,也可能造成「反傳福音」的後果。
語言能力與屬靈成長
具備一般水準的英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和台裔移民第二代聯合禮拜時,英文可能會成為牧者挫折的主要來源;遇有婚喪喜慶幾乎都需要用英文或是雙語證道,如果沒有人翻譯,壓力只增不減。另外,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牧者常有的挫折是對台裔移民第二代「不怎麼關顧得到」的無奈,加上若與牧養台裔移民第二代的牧者或輔導,因信仰和理念差異而困境倍增,導致教會形成「一國兩制」或英語部(EM)成為「孤兒」的窘境。
神學進修、信仰與屬靈生命不斷地成長是很重要的,教會若有編列購書費,務必要善加利用。另外,建議參加每年5月母親節過後美國基督長老教會全國台灣人教會聯合會 (NTPC)舉辦的年會與進修,以及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TCCCNA)在10月第3個禮拜(加拿大感恩節10月第2個禮拜一過後)的年會與神學研討會,這兩者都是非常好的進修機會,同時也可與來自各地的牧者同工敘敘舊、交換意見、互相鼓勵。
面對孤單
除在少數地方,大部分在方圓百里內只有少數的台灣人教會,加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讓不少在北美的牧者感到相當孤單,生活圈子變得越來越小,牧者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學會獨處」。不過,比較少交際應酬與「權與錢」的誘惑,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好處。此外,移民教會的牧者(不只台灣牧者)多少都會有「缺乏安全感」的壓力,如果未適當處理,久而久之,可能會對建議或批評有過度的反應,或陷入過度抬高牧者權威(為了掩飾不安、焦慮、或自卑)而不自覺。如果能夠找到屬靈同伴(牧師的牧者),或利用保險給付的心理諮商,或許有幫助。
適應本地文化
此地牧者與教會的「磨合適應期」可能會長了一些,小自教會內的次文化,大至整個社會的文化適應,特別是未曾在美國讀書或生活過的牧者,可能是不小的考驗。牧者應不卑不亢、多聽多學習,切勿直接將台灣的牧會經驗全盤拷貝過來,要對文化差異有敏感度。
鑒於過去許多教會與牧者的互動經驗與教訓,今天有意來美加牧會的傳道人大多比較審慎;而美加教會也都比較期盼覓得擁有北美留學或居住經驗的牧者。因此,建議有意的牧者可先為自己和教會做一件雙方都可「加分」的事,即事先來美加做短期進修或實習。
在北美地區「換」教會,有時會遇到不算短的等待期。美國教會平均約需18個月找到新牧師,移民教會大概也差不多,甚至更長。但目前此地缺牧者的情形算是嚴重,因此,也有可能會被「搶著要」。但別忘記,此地台灣人教會的圈子不大,稍有風吹草動,很快就會傳開來,因此要謹言慎行。
牧者的謝禮
長老教會各中會都會根據當地的生活指數訂下最低謝禮標準,因此牧者的生活大多可以得到保障。謝禮換算台幣好像很多,但別忘記,此地的生活費與稅金相對也高出許多,獨立教會的謝禮與福利差異可能較大。
另外,美國國稅局(IRS)對傳道人有一些扣繳的優惠,並且允許傳道人有權選擇要不要參加社會安全福利系統(Social Security),必須注意的是,一旦選擇加入就無法退出,原先選擇不加入的,則可以在任何時候改變主意、重新加入。
移民身分的取得
持台灣護照來美國牧會需先申辦R1簽證,最好是現有的牧會事工沒有間斷或停頓太久,以免辦理簽證時有額外的麻煩。當牧者與教會彼此「心有平安」後,建議就可開始申辦綠卡,費用的分攤則視個別教會而定。最好在簽證到期前6個月,就申辦R1延期或申辦綠卡,否則可能面臨須先返台,再重新申請簽證的窘境。
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來美國牧會,有兩個現實的因素必須考慮,首先,就美國現行社會福利與退休制度來說,必須至少工作滿10年(有繳交社會福利稅金者),才能在65歲以後領取社會安全福利金(Social Security),否則以前所繳交的稅金(Social Security tax)都將白費了。
第二,要考慮希望自己的孩子保有多少台語或中文能力?年齡愈小的孩子較易適應,只是不易保存或提升台語或中文的能力。如果國中以後才來,保有台語或中文的能力會好很多,但可能會在學業與生活適應上面臨較大的考驗。
如果想重返台灣牧會,可能得等孩子上大學以後,以及服務滿10年之後(如果加入社安福利金制度的話)。總之,來美加牧會可能無法輕易更換跑道返回台灣,甚至要有心理預備,這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馬其頓的呼聲
北美教會急需牧者,已經到了入住「加護病房」的階段,期盼更多牧者願意加入宣教與牧養行列。前面所敘述的似乎是不小的挑戰,但如果是上帝的呼召,祂必預備與負責,只要穿戴全副軍裝(以弗所書6章14∼18節),相信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哥林多林後書12章9節、希伯來書4章16節)。不要忘記來自北美的呼聲,是呼召,是機會,是挑戰,更是生命的見證。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4 年 05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