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思念“淡水阿公”蕭安居牧師 

外孫 柯威霖 撰


我們外孫都叫蕭安居牧師「淡水阿公」「因為他住在淡水。本人的父親柯設偕教授的父親柯維思(Tamsui Oxford College畢業後當馬偕博士的助教)住在台北,所以我們內孫叫他「台北阿公」。

「淡水阿公」(蕭安居牧師)(簡稱「阿公」)在一八七四年出生於桃園縣。一八九二年進入當時台灣最優秀的學府,淡水牛津學院(Tamsui Oxford College),從馬偕博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 D.D.)學習傳教、醫術等。多年當過新店教會的牧師。有許多會友從山內來作禮拜,阿公都很照顧他們,禮拜作完後,都準備中餐給這些遠來的會友,餐後再送他/她們回內山。

阿公說,有一年新店大水災,新店河水高漲,許多房屋被洪水沖走,有人站在流走的屋頂上,大叫:「救人仔」、「救人啊」,實在很可憐,可是阿公卻沒辦法救他們。但新店教會卻不受水災的損害,因為它建在較高的地帶。

淡水中學設立時

在一九一四年第二代馬偕,即偕叡廉(Dr. George William Mackay, D.D.)(被稱為「偕先生」),創辦淡水中學(現淡江中學)時,阿公乃創辦人偕先生的重要幫手。在淡江中學四十週年校慶日(同時祝賀偕先生七十歲生日)的慶祝大會中,偕先生在眾來賓、校長和學生的面前,請阿公起立,介紹給大家並稱讚他在設校時的功勞。

淡水中學任教時期

淡水中學開校時,偕先生做校長(當時私立學校的校長的正名是「學長」,不用「校長」),阿公受聘,任教師職。他教《聖經》、漢文(中文)、習字(書法)等課。

阿公所住的宿舍是前面有弧門的西班牙式紅磚建築,位於淡江中學校舍的東北邊,馬偕墓地及外國墓旁邊。

阿公出門時,都穿正式的西裝,都是黑暗色的。他穿衣服時,一定要先用刷子刷清衣服上面的灰塵,又如馬偕,一定要戴黑色的西帽出門,人家一看,就知道他是牧師身份,是淡中教師身份。

當時,淡水中學教員的薪水是每月一百元,比起當時傳道師的薪水每月只有十五元,是很好的待遇,所以阿公的家庭生活是很富裕的。

阿公教書很周到。學生所交出的習字功課,阿公都要用紅色墨的毛筆一字一字修改。

阿公同時也擔任舍監之職,管教住校的學生(學生寮)。家長都將子弟全學期的學費交代阿公鎖在鐵櫃內保存。每月初,在校生就拿印章來向阿公領出每月的費用,無印章的學生就用手指代替印章來領錢。

阿公同時負責在校生的膳食,請了一位很棒的廚師「水仔」來做菜,因此在校生都吃得很好,可以說是吃一流的料理!

有一天,六姨仔(蕭美完,當時是淡水女學院學生)放學哭了回來。阿公問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六姨仔就回答說,有一個淡水中學的學生撒草在她身上。阿公就開始一個一個叫學生來問。結果問到一個學生名叫「阿家」。他就承認是他撒草的。阿公就嚴嚴教導他,叫他不要再做這種事,要有紳士的風度。這樣阿公很好地教導了學生。

當時,學生中有不少患砂眼症。為了注重學生的健康,阿公特別從台北馬偕醫院請來醫師李長老,每週數次來淡水,治療學生的砂眼。阿公提供自己的客廳當做醫療室,因為當時李長老是晚上來淡水治療學生的。

當時,每到周末下午四點左右,偕先生、淡水教會牧師鍾天枝(一八九七年入Tamsui Oxford College),就來帶阿公一起到淡水高爾夫球場散步,並談論教會、學校的事。

一九三四年,阿公六十歲生日時,做了許多「紅龜」(Ang-ku)贈送同事、親人、朋友等。連一位無家可歸的單身漢(名叫做「楊水」或「石感東」)也得到一個紅龜!這位單身漢,當時阿公給他一軒寄身地點(淡水中學校內小軒房),讓他在校內(特別是在廚房)打工幫忙,使他有飯吃!

對帶有地位的人,或是身份最低的流浪漢,阿公都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這樣,阿公為人是:對富者不媚,對貧者不輕蔑。

阿公六十歲生日的那天晚上,慶祝宴是在阿公的公館舉行。辦了若干桌的盛宴請客,請一流的廚師「水仔」(淡江中學餐廳的廚師)。餐後,阿公親自從房間裡捧出很大的生日蛋糕來,上面點著六十枝亮晃晃的紅蠟燭,來賓一看,都用力拍手!阿公一口氣就吹熄了蛋糕上的燭光,切下蛋糕與所有來賓分享。

一九三五年,日本政府發令,教書一定要用日文,不可以用台語。所以,不懂日文的阿公不得不離開淡水中學,搬到雙連,以後被北部宣教師會聘為巡迴牧師。光復後,阿公再次被聘回淡江中學教授中文,仍然是用台語教書。

阿公度量大

阿公在淡水中學教書時,西瓜、橘子等水果,一次都買一百斤左右,放在床下的空間,又有熟的花生很多缸。所以,如果頑皮又飢餓的孫兒回去找阿公,都有充分的食物可以享受。每次去拜訪阿公時,他就拿出大桶的餅乾,一片一片分給孫子。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本人六歲,罹患白喉入院,在台北赤十字社醫院。阿公放學後,從淡水趕來台北,探望我的病情。當時,他帶我哥哥柯叡理到醫院外面的餐館吃特製的包子,哥哥回來說,他從沒吃過這種好吃的包子!

一九三五年阿公離開淡水中學,搬到宮前町(現中山北路),學校放假時,我們常常去台北找他,阿公照樣拿出大桶的餅乾,一片片分給我們吃。

有一個隔壁的女孩,名叫「美麗仔」,站在旁邊看,阿公照樣將餅乾發給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孫女一樣。「美麗仔」長大以後,常常講起阿公的為人。

注重家庭禮拜

阿公在淡水中學教書時,週末,親人常常到阿公的公館聊天,以及吃、喝等等。晚上大家要回家前,阿公一定會帶領家庭禮拜。先唱一、兩首詩歌,接著高讀一段《聖經》給大家聽,以後大家一起用主的祈禱文來祈禱做結束。當時所唱的詩歌在此,翻印給大家看。阿公最喜歡唱的詩歌是:

今我得著朋友 耶穌屬我……(台語聖詩195首)

當時,在家庭禮拜時,小孩子常常唱:

1、我做耶穌之羊羔,我纔歡喜無煩惱……(台語聖詩399首)

2、耶穌疼我我知明,因為記載於聖經……(台語聖詩397首)

當時,祈禱完是用「心所願」,不用「阿們」。

散步/遠足/旅行

在淡水中學時代,阿公嘗在週末時,帶領親人大家到淡水高爾夫球場的草地野餐、散步、大遊,看看路上農家的風景,聽聽各種鳥聲。春天時,可以看野外的百合花等等。

搬到雙連以後,沒有高爾夫球場可去,就到圓山動物園旅遊、野餐,看各種怪動物。當時,大家都是坐台北市營巴士(外面漆銀色)4號到圓山。

暑假時,阿公會帶孫兒到鶯歌鎮四姨仔的家旅遊,吃一頓好菜、紅龜糕等等,有時會順便坐輕便車到三峽觀遊,看馬偕早年所建的三峽禮拜堂。

還有時,阿公會帶孫兒坐火車到基隆,然後坐市營巴士到社寮,拜訪宗榮舅。宗榮舅是阿公的哥哥的孩子,經營數隻漁船,所以每次到他家,都有新鮮的海產可以享用。

光復後,阿公又搬回淡水來住,這時,我已進入台灣大學讀書。但阿公照樣帶著我們這批孫兒散步到淡水的油車口、沙崙、海水浴場一帶。路兩旁會見到很高的松樹,風吹時發出小小的聲音,阿公說,這種聲音叫做「松濤」。

一九六三年(阿公已八十九歲),本人從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畢業,拿到航空學博士學位,阿公特別在一九六三年五月十日寫來一封信祝福我。他叫我本人「賢明的孫」,此信在此複印出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本人寫下以上各項來紀念本人所敬愛的“淡水阿公"。

願主再臨,聖徒阿公復活時,再見面和阿公多談一下。            外孫 柯威霖 寫 (4-18-2004)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