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南港教會-三重埔教會時期的情形(1874~1882年)

聖奇撰 見於天空部落難忘大提琴又見於「歡欣歌唱!我們是南港長老教會聖歌隊!」2009年3月23日

按:《教會史話》多篇談到南港教會-三重埔教會時期的情形,例如 276 三重埔至水返腳  284 光緒二年三重埔教案 285 姦犯冒稱入教而起 517 三重埔早期受洗者 等。


南港是生活了三十幾年的地方,找了些書寫了篇文章慶祝教會135週年生日

在南港教會的沿革中如此記載著南港教會的歷史「本教會於1874年由加拿大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創設,同年31日禮拜堂落成,開始聚會,敬拜上帝。經過8年之後,於188212日偕牧師將本會遷去水返腳。」南港教會1874~1882年名為三重埔教會[1]是偕牧師設立的第五間教會也是沿基隆河岸設立的第一間教會[2] 早期的歷史和偕牧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查閱了手頭的幾本書,大概勾勒出偕牧師這8年在南港地區宣教的情形,其中包括設教的經過、禮拜堂的風貎、會友的組成、會友聚會的狀況、會友的宗教教育、信徒的施洗、長老的就任、歷任的傳道、當時發生在教會的一些故事、以及遷移至水返腳教會的原因,在此慶祝南港教會設 135週年紀念,讀來有很深的感受,很值得我們來深思與體會先人們早期信仰的歷程,謹將可得的文献資料分類節錄如下:

馬偕傳道: 1871年底偕牧師抵達台灣,以淡水為宣教基地,18729月與學生嚴清華及挑夫一名沿著淡水河、基隆河往上游抵達基隆展開了巡廻傳教的工作,在馬偕日記[3]中記載1873126日準備在南港設立教會,並舉行佈道,有許多鄉下人來聽。18741月下旬,再往南港傳掦福音,雖然反對的人很多,而我們卻更加努力傳播主的聖名。1874224日馬偕和學生們到南港傳道,有許多人很喜歡聽道,學生也出力幫忙蓋這座禮拜堂。187431日舉行献堂典禮。18752月中旬與加拿大長老會差派來台協助馬偕的華雅各(J. B. Fraser[4]醫生一同來到南港做巡廻醫療傳道,共有120人就診, 221日在三重埔教會舉行聖禮典施洗了9人共有37個接餐會員,4月、7月北部巡視教會均曾抵南港醫病及教導學生。馬偕非常小心接納入會者,過去領洗者個個忠實地遵守道理。[5]馬偕致母會報告中則描寫了馬偕曾在南港講道的內容:「如真的要事奉活活的神,就要信主耶穌不怕迫害或死,並建立神的殿。」 

會友宗教教育 馬偕曾探訪會友發現,父母都將福音教育孩子們,也見了很多兒童都會唱美麗的聖詩,禮拜日有父、子、孫甚至曾孫坐一排,吟詩讚美主[6]

初期教會的建築 位於基隆河邊約一百步,在三重埔路上(同註1),門懸「耶穌聖教」匾額,門外有院,院前有竹籬圍護,禮拜堂是將泥土攪成泥漿做為土牆,裡面塗上白灰,堂中有十誡誡律,屋頂蓋草,看起來非常清幽。[7]

建堂經費:完全由會眾出資,學生及會友們都献出時間與力量幫忙蓋這座禮拜堂。[8]

會友組成:來自錫口(今松山區)、南港、水返腳(今汐止市)(同註8)

献堂禮拜的情形 187331日一大早,會友都來了,10點舉行献堂典禮,會友一個接一個都起來做見證,每個人都講了五分鐘,下午又聚會,這是傳道的好機會,有些人一直待到晚上,我們再聚會唱歌讚美我們榮耀的救主。(同註8)

北部教會第一次封立長老的教會:馬偕日記載187791 日與阿華一同至三重埔[9],有31名受洗、3人受選擔任長老職份,一人受選為執事,而這三名長老分別是五股坑人陳炮、水返腳人陳天(陳廷海、陳棋雄長老親族)[10]、大龍峒人陳願。

歷任傳道師:馬偕、吳寬()裕、高振。

三重埔教會時期的受洗者名單:依馬偕的施洗名冊記載,在三重埔受洗的信徒有多位後來成為馬偕學生同時部份成為早期北部教會的基石,依名冊記載受洗者有:1875221日陳天63歲、高振45歲、陳加和38(陳廷海長老曾祖父)、杜福36歲、陳王33(馬偕學生)、杜賞30歲、姚揚27(馬偕學生)、陳心正25歲、曾俊20(馬偕學生)1876 917日受洗者4名:曾振旺26歲()、陳清風46歲、陳王嫂23歲、姚揚嫂26(1884123l日死) 187791日受洗者有4名:陳萍實18 歲(馬偕學生又名陳萍)、陳玫21 歲(後任傳道)、杜漠57歲(18861121日死)、闕淡30歲。 18791125日受洗者2名:陳玫摟23 歲、陳琴4歲(女)。(同註8)

馬偕博士溺水記:有一次率領學生數人到三重埔教會視察,那天天氣熱的令人難耐,馬偕就邀學生到基隆河中游泳,馬偕則在一旁泡水,當時有厨子叫陳雲騰[11]生性調皮沿著竹林躲躲藏藏,想偷看馬偕博士的游泳本領,結果看到偕牧師在河裡一沉一浮,知道他不會游泳,要沉在深潭了,於是趕快跳入水,將馬偕拉起來,救到岸上才沒有溺斃。

吳寛裕傳道遇難記:吳寛裕是馬偕第二個學生,與馬偕同歲, 187665 在牧會期間,因有流言一受捉自基隆押解至艋舺冒稱會友的姦犯,會在路過南港時為教友所截,導致紳紟地保及義勇等千人圍聚禮拜堂,有人持長茅對準門窗刺入, 新婚的吳寛裕傳道夫婦遂跪在地上禱告求助神,後來有三人衝進禮拜堂,東張西望卻沒見到半人,於是出去告訴眾人:「亦無番公、亦無番婆,無半人」圍困教會的 眾人始離去。後傳道自述雖然人在眼前,卻無法得見,此乃上帝顯神跡使此三人迷目,如同當年羅得一般(19) [12]

遷移至汐止的原因:1875年錫口教會設立,錫口會友離去,留下的會友以水返腳會友居多,比三重埔地區的會友更熱心,馬偕得會友同意於188212日派學生並會友一起將三重埔教會的設備搬至水返腳[13],以會友蘇六吉(蘇光洋牧師曾祖父,參見《教會史話》577 水返腳蘇六吉一家)宅為禮拜堂。

行文至此,心中有種莫名的悸動,南港教會何其有幸成為馬偕在台灣初結的果子之一,卻又由於信徒的不夠熱心,而失喪了此一福份的延續,導致在此之後四十六年間南港地區沒有禮拜堂[14]1927年重新開設後的歷史,亦歷經多次的紛爭致信徒流失,但感謝主,在設教135週年時得見教會兄姊在合一中成長,努力為主做工。

偕牧師曾在「馬偕台灣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15] 到北台灣宣教之所以成功,在於「基督徒的門徒職份」不斷被教導及實踐,而這「基督徒的門徒職份」就是當被恩典揀選的重生基督徒感受到基督的生命,不只信基 督教義更活出來,同時籍由他們來把這恩典傳給別人,當教會信徒信道、行道而後傳道才是具有主所要教會該具有的力量。最後祈願南港教會成為一間具有「主所要力量的教會」。


[1] 南港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乾隆初年有泉州人詹性任武職,曾屯營於此;因地臨基隆河,有港可以泊舟,與汐止基隆河北岸北港(今烘內,拱北二里)相對稱,故曰南 港。開懇最初在今南港橋附近靠岸,然後才逐步向內陸墾殖。三重埔名稱則源自在開闢之時,眼目所及有三塊荒埔,因而將該地命名為三重埔(另有一說是大台北地區的第三段開墾之地,但應以三塊荒埔說較符)。大坑溪和基隆河交會處現經貿展覽館東側的南港路110巷附近為明鄭時即己出現的的道路,稱為港仔口老街,為當時南港三重埔地區河運的港口及往基隆古道。

[2] 馬偕設立的前四間教會分別是:淡水教會、五股坑教會、新港社教會、和尚洲(蘆洲教會)

[3] 陳宏文牧師譯:人光出版社20013月版-《馬偕博士日記》

[4] 加拿大長老會派台灣第二位宣教師。

[5] 賴永祥長老著:《教會史話》517

[6] 馬偕致母會報告

[7] 《教會史話》:285276

[8] 《教會史話》:276

[9] 馬偕日記187791日,《教會史話》276

[10] 《教會史話》290-陳雲燕裔簡譜

[11] 陳宏文:《馬偕博士在台灣》東輝出版社1972年版P.109-救命恩人、《教會史話》256,陳雲騰傳道師五股坑人為北部教會首名長老之一陳炮的兒子,為嚴清華牧師之妹婿、馬偕博士的媒人,1877年溺水事件後成為馬偕學生,1878年受派傳道師,曾牧會大龍峒禮拜堂、艋舺教會、竹塹(新竹)教會等。該事件應發生在1876~1877年間。

[12] 《教會史話》:278,284,285、楊士養牧師:《信仰偉人列傳》、《台灣教會公報》2515期、蔡信續口述

[1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P.47,《教會史話》276

[14]  本教會沿革

[15] 《福爾摩沙紀事》-From Far Formosa-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林晚生譯P.141(另有中文譯本《遙寄台灣》、《台灣六記》)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12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