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松 街頭結識牧師 讀解放神學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陳韋鑑報導 《台灣教會公報》 3120期 2011年12 月12-18 日。又見於劉峯松部落格。  

從參政到信主,劉峰松因著上街頭而認識牧師,接觸基督信仰後,在獄中研讀聖經,進而決定成為基督徒。從他信主的故事可知,信仰不是中產階級的避難所,更不是窮人的 嗎啡;信仰是追求公義真理的途徑。
劉峰松表示,「自己的政治意識啟蒙得非常早,」歷經員林鎮長選舉與國大代表選舉,更重要的是,在美麗島事件後,以煽惑內亂罪被判處3年6個月徒刑, 也因而開啟了其妻翁金珠的從政之路。劉峰松曾經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專欄作者,當年還未受洗的劉峰松在獄中寫信給妻子,他說,「當時信的內容主要是希望太太能了解為什麼我要成為一個基督徒,」而後來這些書信也集結成《黑獄陽光》一書,並獲得《台灣教會公報》百週年的「巴克禮寫作特優獎」。
為什麼劉峰松會從參與政治走到信主這條路?回想起那個台灣民主剛萌芽的時代,他說,當時在街頭運動中認識許多長老教會的牧師,「他們是重要的參與者,在戒嚴的體制下願意挺身而出,非常勇敢,是真的有獻身的精神,」透過這些牧者的介紹,劉峰松認識了第三世界的「解放神學」。他說,「與台灣主要的福音 神學不同,解放神學是要幫助弱勢,是可以幫助人改變生活的,這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因為有著與牧師一起上街頭的經驗,劉峰松牢中開始閱讀聖經,他說,在監獄時有3本書影響最大,「影響最多的當然是聖經,新約讀了好幾遍,舊約也讀了一遍。」第2本書是《獄中書簡》,第3本則是矢內原忠雄所寫的《耶穌傳》。他說:「尤其是《耶穌傳》,當時由涂南山翻譯出版後,又請我順過文字,所以很認真的讀過,」因此,劉峰松的信仰也受到無教會主義影響。
身為戒嚴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劉峰松對於郝柏村提到的「沒有戒嚴就沒有今日的民主」,他認為郝柏村的大言不慚是鴨霸、無法理解的,「但也由此看到台灣人得到了斯德哥爾摩徵候群」「和解是有意義的,但是前提是加害者的認錯,被害者原諒以後才是和解,郝柏村根本沒懺悔。」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他也認為,「雖 然基督徒的處境是上帝所賜,我們藉此學習超越,但是我們是感謝神,不是感謝折磨我們的魔鬼啊!」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