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至成 一位台裔哈佛好醫生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賴其萬撰 「一位台裔哈佛好醫生」 《自由時報 電子報》2007年9月19日 推薦《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位台裔哈佛醫學生的美夢成真》 [譯自When Invisible Children Sing byDr. Chi Huang、Irwin Tang]黃至成、 唐藹邦 撰 劉介修譯 望春風出版社 2007年09月01日


黃至成(Chi Huang)1971年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父母為台灣移民[父親黃春生]。黃至成先後畢業於德州農工大學、 哈佛大學醫學院,現任職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同時積極推動「玻利維亞街童計畫」;該計畫源於他在1997年的玻利維亞宣教之旅中,與拉巴斯街童多次難忘的互動,促成他對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展開長期的關懷與救援。他的卓越貢獻,使他榮獲台美基金會第2屆(2001)國際青年社區服務領導獎。

賴其萬(Irwin Tang)定居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華裔美國作家,母親為台灣移民。他與黃至成是童年摯友,也是 德州農工大學同學。1998年到玻利維亞拉巴斯訪問黃至成,不久即與他合作撰寫本書。著有《我如何變黑人與其他變形》(How I Became a Black Man and Other Metamorphoses, 2006 )、《我們的歷史與我們的生命》(Our Histories and Our Lives , 2007 )等書。

--------------------------------------------------------------------------------------------------------------------------

能夠催生《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這本好書的中譯本問世,我有說不出的喜悅。這本書是介紹出生於美國的黃至成醫師,十年前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前,到南美最窮困的國家玻利維亞服務的感人故事。書中以黃醫師的童年回憶穿插他在玻利維亞的服務,使讀者更能了解黃醫師的心路歷程。

黃醫師的童年時代,正是父母都是窮留學生捉襟見肘的日子,而台灣人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要求,與小孩成長於不同文化環境下的矛盾,都是在美國的台灣移民熟悉的故事,使我們讀來備感親切。

黃醫師在玻利維亞的服務,不僅限於兩家孤兒院的工作,更主動每天晚上到危險的市區照顧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街童」。他真誠的心意、認真的態度以及有效的醫療,贏得了街童的信任,而替他們寫出許多辛酸道白。作者說:「我希望這些故事是關於他們的,而不是我的。我只是把眼鏡借給你們,讓你們可以看到這些街童。」

在這本書裡,黃醫師以幾個街童的故事,讓讀者體會到所謂街童「骯髒」、「吸毒」、「嗑藥」、「邪惡」、「暴力」的背後,有亟待人們了解的社會問題。他們需要有人幫忙重建他們的價值、尊嚴以及給予他們機會。黃醫師因為深入了解街童,使得他本來是畢業前幾個月試圖獲得一些人生歷練的計畫,竟變成他的終身志業。他目前是任職於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小兒科主治醫師,但每年仍有一段時間繼續到玻利維亞為他的街童計畫奮鬥。

本書的另一作者是黃醫師的大學同學唐藹邦(Irwin Tang),他是已經出版了幾本書的名作家,曾到玻利維亞,親睹黃醫師的義行而深受感動。難能可貴的是,黃醫師的父母都來自台灣,而唐先生的母親也是來自台灣。看到這兩位台灣人的後裔在美國社會有如此成就,真令人引以為榮。

值得一提的是,為本書原文寫序的美國醫學人文泰斗、哈佛大學兒童精神科教授柯爾斯醫師(Dr. Robert Coles)對黃醫師推崇備至,認為他是「堪為表率的有敏感度、有能力,能超越地域、國界和社會階級的好醫生」,他說這種義行堪與史懷哲醫師為非洲的貢獻相比。這種讚譽出自柯爾斯醫師之口,真是無上殊榮。

黃醫師應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之邀,來台參加本週末的「醫學院學生人道醫療服務工作坊」,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可以啟發醫學生的愛心,更盼望這本書可以在追逐名利的台灣社會發揮暮鼓晨鐘的功效,以激發大家對周遭弱勢族群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