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 (2014年4月1日於北門嶼)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台灣教會公報》 3241期 2014年4月7-13日 p.7 黃以勒台南報導。王金河醫師,1916年4月23日生,2014年3月13日去世。 

「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 2014年3月13日於台大醫院蒙主恩召,享年98歲。家屬3月29日於王金河生前聚會之七星中會中山教會舉辦告別禮拜,4月1日另於故居台南中會北門嶼教會舉辦追思告別禮拜,並安葬於北門家族墓園。
王金河辭世消息傳出,教會會友與社會賢達同感哀傷,除總統府頒發褒揚令外,北門故居也設立追思空間,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鄭榮峯亦率同仁前往追思,他說:「王醫師一生為烏腳病患奉獻,晚年積極參與管理處舉辦的各項觀光活動,關心鄉土及對烏腳病患無私的奉獻,是台灣精神最佳表率。」王金河過去的患者、北門居民也紛紛前往獻上思念與感謝。
北門嶼教會的追思告別禮拜由台南市疼惜台灣促進會理事長黃德成牧師主禮,他提到王金河除了為人稱道的人格與醫術,身為長榮中學董事,他擘劃長榮學園的願景也為教會界感念。長榮大學創辦人黃仁村醫師提到,王金河不只是醫界的學長,也是信仰的導師,對於設立大學念茲在茲,不只一次向黃仁村提到「設立大學是基督徒的本分」,因而催生了今日的長榮大學。
現場並播放王金河紀念影片,影片中的王金河笑說:「我比較懶惰,所以上帝還留我一口氣……要留在世上繼續做工服事祂。」「不是賺錢快樂,而是讓病患好起來,能夠去工作養家……再回來醫院道謝,這才是上帝的祝福。」現場約250人莫不為之動容。
台南市長賴清德親自到場獻花並致詞,提到自己在醫學院求學時就常聽教授提起王金河的事蹟,當了市長後與王金河談話,更體會他對台灣的關心,雖然住台北,每年北門有活動都回來參加。賴清德稱王金河為「台灣史懷哲」。
王金河生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台南廳北門嶼支廳,就讀長榮中學時信主,後赴日習醫,並回鄉開設免費診所,與謝緯醫師、孫理蓮宣教師合作醫治烏腳病患。他行醫超過50年,摸過近4000雙發黑的病腳,不只治療病患,連洗澡、倒尿壺等照顧工作都親力親為,甚至親手埋葬過世的患者,但卻不覺辛苦,反而愈做愈開心。
過去王金河醫治烏腳病的「金河診所」在2007年整建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保存王金河、謝緯與芥菜種會以信仰與醫療專業照顧患者的紀錄。他的故事曾被寫為小說《烏腳病房》,並改編成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獲得1988年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亞太影展最佳影片。
戰後,王金河投身公職,任第一屆北門鄉鄉長、兩屆台南縣議員;並獲終身醫療成就獎、李登輝前總統頒贈「仁醫濟世」匾額、陳水扁前總統頒授三等景星勳章及台南市卓越市民等各界肯定。他退休後仍努力學習英文、參加合唱團、演講,北門嶼教會小會議長李仁育牧師說,他真是我們身邊真實的見證者。禮拜用提摩太前書6章12節及後書4章7∼8節作為王金河一生的註腳,他已做了最美好的見證,此後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