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仁壽醫師傳 Dr.George Gushue-Taylor 自序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董英義.陳秀麗撰 《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醫師傳》台灣教會公報社 2010年10月 252頁;

其「自序」����下。 [書的摘要]



1975年8月我(董英義)自美國返台,就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設立台灣首創的“社區健康部”,我想突破傳統的醫療藩籬,把醫院的資源和功能帶入社區,以期達到預防與治療醫學合一,使彰基成為一所沒有圍牆的醫院。此時適逢彰�����特別皮���科診所的貝珍光(Ms. Gerda Bech)宣教師退休回丹麥,因此彰基蘭大弼(Dr. David Landsborough IV,1914-2010)院長要求社區健康部負起癩病個案居家照護的工作。為此我專誠前往拜訪當時台灣痲瘋救濟協會理事長陳拱北教授,並向他請益。陳教授為當年台大公衛研究所所長,是我所敬仰的一位長者,他提供許多癩病相關工作的建議,對我日後的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

爾����,我開始從事彰化地區癩病個案之居家照護工作,但遭遇許多困難,因癩病患者與一般病患不同��當時台灣社會一般民眾對此疾病認識不足,非常恐懼排斥,家中如有此類患者,皆深怕外人知道,因此我們前往訪視時常被婉拒,經過一次次的懇談後,取得家屬的信任,才得以見到患者本人。而患者常被隔離在住家之外,家人常將他們安置於鄰近雞舍或豬欄的小屋裡,甚至獨居山邊、溪旁,狀甚孤單無助。

此期間,我參加痲瘋病救濟協會同工靈修會,從中學習到同工們寶貴的工作經驗。1980年,我應邀參加亞洲癩病學會會議,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地癩病工作者,互相交流癩病工作的經驗,從中獲得不少寶貴的資訊,並得到癩病專家溫慈愛醫師(Dr, Grace Warren)的大力協助。1983年在彰化地區籌辦台灣區首次的國小學童癩病篩選活動,獲得日本京都大學皮膚科尾崎教授的支援,順利完成此項工作,也因此獲得日本世川基金會的資助,得於1984年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癩病會議。

會中,得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她應邀在大會中演講,她說:「從事癩病工作就是見證與體現基督的愛,要以愛心、同理心來理解癩病患者,要對待他們如同兄弟姐妹。」,又說:「每當我為癩病患者洗滌傷口時,我就看到神在那人的裡面,我感覺是在為神洗滌傷口,那是美得無比的經驗。」,她也呼籲大家同心協力來撲滅癩病。

本人自彰基退休後,有次在報導中,看到董芳苑教授在國史館舉辦的“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學術研討會中,推崇戴仁壽醫師:「為台灣痲瘋病患者所做的貢獻,就像一位當代的耶穌」。此話深深觸動我,想起當年與同工們面對癩病患者與居家照護工作的種種回憶,也想起在書櫃中珍藏著當年明有德牧師贈送我的幾本著作,其中一本為英文版的“戴仁壽傳記”,引發了我撰寫這位「志在撲滅台灣癩病」的抗癩仁醫-戴仁壽醫師傳記的動機。於是,我與內人開始多方蒐集戴醫師的生平事蹟,多次前往國家圖書館及位於中和市的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又到中興新村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找到早年出版的書刊中,有關樂山園的資料。並走遍台灣南北拜訪曾參與癩病工作,熟知戴仁壽醫師的前輩們,也曾專誠前往參觀八里樂山園紅磚聚落的建築群及位在新莊樂生療養院的聖望教會。並在嘉義林業試驗場找到成排被戴醫師稱為「醫療樹」的大風子樹,當我看到當時被視為「治癩仙丹」的大風子樹,菓子墜落滿地時,不勝今昔之感。

兩年來,戴醫師伉儷的身影,他們為撲滅台灣癩病所做的努力,所經營的樂山園的點點滴滴……,時時縈繞在我心,亦成為我們夫婦倆茶餘飯後散步時討論的話題,我們想把戴醫師伉儷當年經歷的種種,及為癩病所貢獻的努力,忠實地呈現出來,寫…寫…寫…,寫到「戴仁壽醫師伉儷紀念園」,不禁黯然擱筆!

然而台灣的癩病治療工作並未就此停歇,戴仁壽醫師的精神感動千千萬萬人“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所以有後續的台灣痲瘋救濟協會(TLRA)及芥菜種會的工作。

物換星移,前人的努力、時代的變遷,生活環境、衛生習慣的改善及醫藥的進步,感謝上帝,可怕的癩病已逐漸從台灣社會中消失。如今,樂山園、芥菜種會等機構,也隨著時代需要轉型。更感謝上帝,在我倆退休後,有機會能重溫這段感人而艱辛的台灣抗癩歷史,並花費兩年多時間共同完成此書,留下一些珍貴的資料與照片。

在此也特別介紹本書中幾項不同的記述:

加拿大學者漢密斯(Ion A Hamish)的著作中記載:“戴醫師本來在台中州彰化地區找到一處理想的地點,該地與英國長老教會經營的基督教醫院很靠近,院長蘭大衛是醫療同儕,可以相互支援,對癩病患者有所幫助。”但日本政府要求戴醫師設在北部,靠近馬偕醫院的地方,同時加拿大差會也要求戴醫師夫婦留在馬偕醫院工作,因此改尋覓地點於八里。

戴醫師建構樂山園時,淡水八里庄的地方士紳群起反對,抗爭阻撓不斷,為還原歷史真貌,筆者特別找到當年日文版的「台灣日日新報」,逐日譯出。

樂山園落成典禮當天,當時的台灣總督中川氏原本預定出席,但當戴醫師上前迎接時,發現前來赴會的竟是警務局長石垣氏。教會方面,當時的南神院長巴克禮博士則特地由上海趕回來參會。

許多著作中談到戴醫師夫婦為專心照顧病患,將夫人的子宮切除,身為基督徒醫療人員的觀點,很難接受此論調,後經再三查證顯示,戴夫人是因婦科毛病而動刀。

戴醫師對台灣癩病醫療有很多前瞻性的做法,不僅為癩病患者開辦特別門診,創辦癩病療養院,並在樂山園採用工作治療、音樂治療及戲劇治療,這些治療方法歷久彌新,至今仍廣泛使用於一些慢性病患。

戴醫師有著很高的語文天份,漢密斯在其著作“十字架與日昇”乙書中提到,台灣的宣教師中,戴醫師不僅精通英文、日文、漢文,甚至亦有很深的台語造詣,戴醫師的著作廣見於當時的英文、日文及台語書刊中。在我們夫婦蒐集到的“樂山園園規”是刊登於日文版的《社會之友》,“台灣癩病救治會十項規則”則是以台語白話字寫成,又如早年的《內外科護理學》亦是以白話字書寫而成的。

附錄中收錄本人及當時彰基社區健康部,從事癩病居家照護工作同仁的文章,重現當時的工作實錄。

本書所稱癩病(Leprosy)即聖經記載的痲瘋病。1873年挪威籍的漢生醫師(Dr.G.H.A.Hansen)發現痲瘋菌桿是致病的元兇,為紀念他的成就,又稱癩病為漢生病(Hansen’s Disease)。

本書承蒙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現任樂山療養院董事長高俊明牧師,及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董芳苑教授惠賜序言,由衷感激。在撰寫過程中,承蒙董芳苑教授、趙榮發醫師(樂山園前任院長)、郭文興先生、郭文隆先生、郭碧雲小姐、鄭信真牧師、聖望堂的吳西梅長老及澎湖的翁明雨長老、高齊繁老師提供資料與珍貴的照片,又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及建國科大圖書館趙介雷老師、謝怡文小姐、彰基圖書館曾玉華小姐、黃美華小姐等的協助,在此一併致謝。並感謝遠在加拿大的震亞及慧麗伉儷與好友鄭光人醫師,楊麗蓉小姐、吾兒佳璋、吾女佳璿及吾媳純綺的支持。

也感謝台灣教會公報社協助出版。

本書匆促付梓,疏漏之處難免,敬祈見諒。

董英義.陳秀麗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