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會史話》 的感言

首頁Home | 教會史話的評介總檔 | 徐謙信  | 吳文雄  | 楊舒皓  | 邱善雄  |  郭東榮 |  盧俊義  |  王貞文 |  翁佳音 |  謝大立 陳黃義敏  | TCN Staff | 鄭連德 | 鄭仰恩 |

 

 

郭東榮牧師

載於《教會史話》4輯,1998年2月,p.231-239


  去年年底忽然接著賴永祥長老函,說《教會史話》 第四輯預定明年要出版,而要我寫其跋文。當時真有受寵若驚的感覺,繼而自省,是否擔當得起

  賴長老是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長老,擔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副館長多年。和他十年前還是素昧平生,不過30年前,我在淡水教會牧會時,就常聽到他的大名。那時他是台灣大學教授兼圖書館學系主任,其手編圖書分類法是國內各圖書館普遍採用的工具也兼了淡水工商管理事科學校(今管理學院)董事會董事長,而後應聘到哈佛大學。人生的離合冥冥之中有上帝的旨意及安排,這真理可由我和賴長老的相逢至來往來證明。十餘年前我大媳婦瑛妙的父親,就是親家張綠水長老的一家移民去波士頓,不久我的五男俊仁也去波士頓大學研究所進修,繼而大媳婦也蒙我親家的美意,帶孫女們去做小留學生,光陰易逝,今年大孫女恩慈已經由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次孫女恩純進大四,都和賴長老夫婦同一教會敬拜上帝:媳婦的妹妹瑛鶯和媳婦瑛妙,都先後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服務。我為此長則半年以上,短則數個月常去波士頓,就常有機會和賴長老相處了。他為人和善可親笑容可鞠,令人一見如故,一起時猶如沐浴在春風駘蕩之中,而另一方面具有謹慎穩重誠懇的氣質,我常在他的言談中受益。哈佛大學擁有一千二百餘萬本的書籍,藏書之豐號稱世界大學中首座,燕京圖書館的東亞書藏就有八十餘萬之譜。有一次賴長老帶我入書庫參觀,看藏書的高架如高峰,一層一層重重疊疊,也一排一排延延相繼而去,難看到末端,走在通道猶如行走在兩邊高峰聳立之幽谷中,只以壯觀言盡。遇一位日本來進修的教授,說他所需的資料在其他圖書館無法找到的,在哈佛莫不齊備,使他驚喜不已。賴長老能在此任要職,深覺是台灣人及基督徒的榮光,我亦頗有分享其榮耀之喜悅。

  正在為跋文事,躊躇不決進退失據之際,賴長老的第二信也到。他說:跋文可採讀後感、回應、批評、隨筆‥‥任何一體,(如您在公報所發表的「如何把信仰遺產傳給後代」也好,不用歷史學家的眼光,也不必寫褒獎之詞,字數不拘,總之任您自由寫。我不是史家,也不是寫作家,十七年久的學生生活,都在日據時期過的。所受的日本教育,用的是日文,只由先父(郭朝成牧師)學習些台語漢文,是古典文言文,在學校裡讀日語漢文,這是將漢文的原文以日語讀,均非白話文,所以可說略懂得文言文。

我是一介退休牧師,歲將屆八十。賴長老說:任您自由寫,我得解為天闊地廣無一限制,這就使我放心多了。人家美意若再拒,不但不近人情,就似乎幾近矯情了。這就二話不說,接受雅意,奪勇提筆,赴其難就是了。

  退休後不覺之中過十年了,遠離傳福音的第一線,但無法不關心台灣教會的動態,這就要「《台灣教會公報》」了。我每看報就由衷湧起慶幸喜悅的心懷,報內容進步多了,有助於信徒靈性的造就,這是報最重要的使命,靈命得交流,信仰得堅固,動態報導也提供代禱的事項,互相激勵學習,追求進步。我要感謝卓越的編輯,我也覺得教界寫作人才已不乏其人了。筆調流暢,內容豐富,有骨有肉,使我再讀難捨者已經不少,與時下一流報刊的文章相比,不遑多讓,甚至經常可看到擲地有聲的好j文章。在教會公報裡,這些年來我最喜愛之一就是賴長老的專欄《教會史話》 ,每週接著報就先一睹為快。在此我欲對《教會史話》 的感受舉數項做為跋文。

  文章集精簡之美好

  《教會史話》 文章樸實無華,描述清楚,脈絡連貫,讀者易懂而流利,沒有一句拖泥帶水的話,是那麼乾脆俐落,讀起來如雲流水,週身舒泰,帶來一點清新空氣,這是由於作者的學養而來。若我,開場白未完,早已經衝出門欄,發覺煞住時已經把門欄遠遠拋在後面回不得也。曾聽到有人這麼評:「短文,很好啊不囉唆不浪費時間,適合於忙碌的工業社會各人的口味,時下不是各報紙很流行嗎?」,說的好輕鬆,在我聽起來這種口吻幾近風涼話。我認為世上最中難之一者短講,更難者短文,君不可只見鑽石璀燦光芒四射。一小塊價值連城,要知背後有名匠慧心設計,熟練工人細心琢磨,經過不少手績才成。全於我麼,短文未曾寫過。而短講卻曾備嘗煎熬之苦,有些經驗更能欣賞《教會史話》 文精簡之美好難能可貴。恩師劉主安校長(長榮女中j,昔時在中學教我們物理、化學,由英國留學回來後做台南神學院兼任教授,授英文課,為此師生密切關係,告別禮拜時蒙遺族託負,講略歷,以自己常識判斷,講十五分鐘總可以吧?以此準備,不料到台南時治喪委員會要求以七分鐘為限,這就慘矣,需要大變更大縮短,經過似女人臨盆之陣痛煎熬之苦,終於發現辦法,只講恩師最大成就及頁獻,簡單引例證實,言詞盡量短,恰七分鐘結束。事後參加禮拜的同學向我姊妹報告,得知不辱使命而放心。

  把握主題.堅守中心

  在講道中我要驚覺之一便是不要節外生枝,走入迷途,以致忘記上句,接不下去,若自已尚且不知所云,哪能讓聽眾聽懂。文章還不是這樣情形《教會史話》 使我欣賞者,就是「把握主題.堅守中心」,始終沒有脫線離題的情形。我想人生要美滿也是不例外。天父上帝是宇宙主宰,卻賜人類自由,能接納,也能拒絕上帝,若接納主的統治,順趁其命令,遵行聖旨意,生活才會一絲不紊,不離中心則我主,才會享受美滿的生活。

  我夫婦曾一起參觀一新竣工而被譽為全台最美好的養老院。庭園遼闊,佔地一萬坪以上,只一望就心曠神怡,設計顯出其卓越慧心,樹林占據一方,極外蒼翠奪目,高大的松柏,沿小道相對成行,那一排一排高聳大樹既有秩序也頗有美觀,如茵的草坪,挺立的樹木,交織一幅綠意盎然的圖。我們散步於小徑,望遠山白雲,也欣賞眼前花葉扶疏的草坪,這庭院被太陽照得綠盈盈,在寂靜中卻讓我注意到在微風中樹葉搖擺生姿的美麗動態,忽然聽到不知名之鳥,發出呼嚇呼嚇的聲音,忽以靈巧的身影掠過眼前,劃了一條半弧線消失於半空中。這小許的喧擾使靜謐的環境立變有聲有影有生命的飛躍。身處此景此地,我們幾疑為人間樂園。舉步跨入房內,眼睛一亮以為錯入一流觀光旅館,光潔可鑒,陳設精緻,全都美好上材的傢俱,浴室更是磁磚潔淨也顧及老人的安全設施周全,用心無微不至。看得令人抨然心動,老伴耐不住對我建議,把我們那一棟公寓賣掉,餘生寄託在這裡吧我幾乎要點頭,但忽覺不對,硬煞住衝動。為什麼豈不是有美麗庭園供人散步,周全的臥房浴室,樓下有自助餐廳,近鄰有醫院,這還不夠麼是我不知足麼但我要說對他人可能理想,而不適合我個人。唯一理由者缺我的生活中心。人生是否睡眠生理需要解決就該滿足不必他求麼不對我的生活中心是和上帝相交,書房是我的聖所,在那裡每日向上帝表達感謝、讚美、祈禱、讀聖經、學習、研究、看書,也練習毛筆書法(這是退休後才養成的興趣),還有無法藏萬卷,卻能藏數千之書,這裡不容許,回去吧這裡不是我度餘生之地。我那小公寓,三十餘坪,空間猶如彈丸之地,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重要者有生活中心,主要的書房,我的聖所,這就萬事足矣。

  《教會史話》 各篇只一千字以內,但把主題、中心牢牢把握,使文章有靈魂,有生命,毫無脫節。那中心便是上帝,只要上帝主宰統治一切,這就萬事自然而然就道。我信奉此言:「豐盛的生命,不是由物質造成的,而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建立起來的」。

  台灣教會的信仰遺產

  希伯來書十一章4節:「他雖然死了,卻因信仍舊說話」。人類言行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不可否認的嚴肅事實。信仰的生活言行也曾感化及至後人,使他們得良好的影響。也可以這麼說吧,祖先好的言行仍舊會活在後代,在於靈性行動之中,不過範圍只及子孫,他信仰生活的根據地,所屬教會而已,無法普及各地。信仰不是個人私有財產,屬公有,不可獨佔,這就要靠著流傳,正如《教會史話》 這種書才能傳佈下去。我主活在聖經裡,主自己講:「我的話有生命」。《教會史話》 也可以說繼承新約聖經裡的「使徒行傳」,是行傳的台灣版。《教會史話》 的使命、貢獻莫不在此,把先人的信仰言行,廣佈於教界,信徒們讀後若再口傳就遍及各角落,若能共勉就必能激勵信仰復興,鼓舞實行仁愛,若我們不只共享先人信仰遺產,也做橋樑傳給子孫,就不枉此生,這是《教會史話》 向我們的啟示。

  歷史的主角是人物,時代是其舞台。《教會史話》 常出現信仰前輩的記錄,這是最有益的,他們今日仍然向我們的心靈呼叫,絕望中生出盼望,他們生活的模範激起我們熱心。崇高的靈性生活對後代的影響力是永存的,他們的入信及人生體驗 -- 勞苦、失敗、挫折及至成功 -- 在在引起我們的興趣及共鳴,更重要者,他們生活習慣在信主後的改變、重生後的新觀念、信仰的歷練、其言語、所奉經文,其偉大處等等,後代要學習者甚多。是啦!他們今日仍舊激勵我們,先人的模範今日仍生動、活潑、有力地說話。

  一例證:讀李豹傳

  《教會史話》 第四輯裡,涉及李豹傳道傳略者有《教會史話》 355∼357、398∼399共五篇。李豹的傳奇性生涯,真是令人感動。由信主而戒賭,初信未深造就受派傳道,不如意失志時糴米回家半途跌倒,米袋開,米散於地,可謂雪上加霜,真是倒霉透頂,設身此地我們豈能不表同情,難怪他埋怨不如未信主時,再加一讀書人向他拆字解釋「信」,寫起來不過人言而已,他以為言者有理,就離開工作而重操舊業;由於從戲台上跌下,良心受責迷途知返,從此終生服事主,信心不再動搖;他一面售聖經,一面佈道,兩項都有卓越成就。一八八四年在茄苳仔(西螺)做傳道師時,竟然一次使38名決志要受洗而問道理,不但當時漢人之間罕有,今日依然也是難能可貴。

  李豹的兒女們(參見《教會史話》 185)及其後代,不少是我所認識的,做長老、做醫生,敬虔的基督徒相繼不絕。五十餘年前,我在鳳山教會牧會時,其女兒們仍多在世。小女兒阿拿是鳳山教會信徒,其子許東輝是現任鳳山教會長老,一私人大公司廠長。他的長男許澤霖是內人二妹前金教會柯玉娥長老大女婿,是加州大學院附設醫院醫師,兼教醫學院。我曾訪問,他就請我主持在他家每月一次的查經會,那次聚會參加者,似乎有四、五十名,夫婦打電話邀請參加聚會,殷勤親切招待。當時聽到,許醫師把十三名台灣人同事醫師教授中帶領九名信主領洗,使我深深感動,許醫師有繼承先人的信仰遺產及熱誠傳福音的恩賜。我欣見上帝盡忠僕人李豹的遺風躍然在他的後代再現。

  文章出自作者人格

  一個人的人格,由他的言談、行動以及文章,會自然而然表現出來,這就是主耶穌講的,心充滿的嘴就講出。而人格是由他的信仰、品德、思想、行為、習慣、性質、智慧、知識的綜合。基督徒最重視信仰是應該的,但不可排斥智慧及知識。罪惡害人甚大,而由於無知而害人也不少。這就是所羅門王向上帝求智慧蒙上帝悅納的原因,箴言廿四章5「智慧人大有能力,有智識的人力上加力」。事奉主,服務人群,生存在世,在在需要能力,這就要靠智慧及知識了。

  賴長老學貫東西,留美也留日。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是全日本學子夢寐以求的名校。東京大學有一赤色大門,曾是前田侯爵府宅的大門,府宅劃歸屬東大,是以東大出身者以「赤門」出身稱呼。當時日本僅有九所帝國大學,「內地」(本土)七所,加上「台北」及「京城」(韓國漢城),其中東京帝大,高居頂尖,各系莫不全日本的精英,其中法學院(日稱法學部)尤著,其出身者任首相、大臣(各部部長)、法院長、高級官吏之多,無任何一校一系可比,而且在法治國家,社會各界各層都爭聘法科出身的人才,所以赤門的法學部是最熱門,至今不退。賴長老就是東京帝國大學法學士。據聞日本治台五十年,台灣人赤門出身者各部合計只一百名。

  智慧及知識,並非至高,彼得後書一章5節,其次序是這樣的,信仰第一、美德第二、第三才是知識,只有知識沒有信德會入魔道。知識與信德要任你擇其一時,基督徒應毫無遲疑,不蹴躇地,選信德,但若擁有信德而兼備智慧知識,這就力上加力了。賴長老正是我敬仰的這等難得人才。《教會史話》 就是他為事奉主,為台灣教會,獻其由主得之美好恩賜寫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