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美麗島精神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王昭文、王貞文撰 《台灣教會公報》 3014期 2009年11月30- 12月6日 p.12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化的一個苦難的契機,在台灣人的心靈刻下印記,也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帶來一波熱烈的、通過行動來做神學的信仰奮興。

美麗島事件的檯面上人物,在過去三十年的浮沉中,有些人變了很多,我們面對這些美麗島的「英雄們」,確實無法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樣毫無介蒂、不帶任何負擔地為他們立碑。但是回到美麗島軍法大審的現場來看,我們仍可以在歷史上為美麗島找到一個位置。這場被逼得不得不公開的審判,突顯不公義,喚醒沉睡的人心。被美麗 島所震撼的年輕一代,心靈已經有了改變,更帶動了八十年代的新抗爭。

在美麗島大審中,一旦開始公開的審判,被起訴的人都放棄為個人的行為 辯護,不再尋求自身的脫困,而是為台灣的民主化請命,將審判變成了一場公開的民主論壇。面對戒嚴時期的軍法大審,大家都有最壞的打算,死刑的陰影籠罩著。 但是在審判的過程當中,為主張民主自由而殉道的精神開始萌芽。有機會旁聽審判的人,應該也都在被告身上感覺到那一股近乎宗教敬虔的獻身決心。

美麗島大審最深植人心的,就是1980年3月29日,幾位被告的最後陳訴。報紙刊出了這些最後陳訴,即使用標題加以扭曲醜化,仍無法掩蓋這些最後陳訴的力 量。因為它們不是在暴力脅迫下逼出來的卑屈認罪文,而是充滿尊嚴的見證。就是今日重讀,也確實感受得到那種一掃台灣人退縮、怯懦、自私的心態的淨化力量, 正在改變了台灣人的形象。如林弘宣懇求上帝原諒折磨他的治安人員;施明德也收起他在審判過程中一直保持微笑,被認為吊兒郎當的態度,嚴肅而沉痛地陳訴他為林義雄家中的苦難所感受到的痛心,並請求庭上不要為他減刑,最好判他死刑。當年,姚嘉文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是他引用波蘭作家顯克維支的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將基督的受難,以及追隨基督者的殉道精神,與美麗島被告的處境與心情轉折相連結,成為一篇很有力量的見證文。

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著有高俊明牧師的受難,一方面被污名化為「搞政治」的基督教團體,成為政府的眼中釘,一方面卻也因此活出了「焚而不燬」的精神。在高俊明牧師入獄期間,總會繼續任命他為總幹事,他也以書信來鼓勵同工。從高俊明牧師在獄中所寫的簡短書信當中,可以看到一顆在受苦中懷著愛的、安寧的心。在獄中 他寄出有名的詩歌:「莿帕互火燒,燒到真厲害;總是無燒去,猶原teh徛站在。炎火一下過,in就閣發芽,春天一下到,in就閣開花。」傳遞了無比的希望。當高牧師在獄中的時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開始著手進行寫作一份能回應這個時代的信仰告白。這份信仰告白經過詳細、周全的討論程序,在1985年通過了。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關於教會的部分,有這樣的告白:「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教會以這樣來自我期許,在台灣受苦的年代,能與受苦的人站在一起,活出上帝的愛。

殉道者之死,會帶來社會的淨化,改變人心。就像使徒行傳當中所記載的,司提反的殉道,在少年保羅的心裡撒下了種子。這樣的盼望,帶來改變的力量。現今我們回顧美麗島事件,應再次告白願與眾共苦、甘心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公義,並透過信仰的實踐,帶給台灣和平寧靜的新希望。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