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文 臺語文學的世界觀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王貞文講 林慧瑜記錄整理 2011年8月13日在臺南誠品書店 台文戰線聯盟主辦的演講會講的。
此文2011年10月9日刊登於台灣時報。

王貞文現任臺南神學院的講師,多年來研究的教會及台灣歷史,累積頗多的成果,她將許多外國文學翻譯成臺語,也用臺語來創作文學,曾獲得王世勛文學新人獎及海翁臺語文學獎等,這一次獲邀請至臺南誠品書局演講,敘述臺語文學的世界觀。
王貞文首先朗誦了一首德國文學家Brecht的詩並翻成臺語,她認為要體會臺語文學的世界觀,從朗讀外語詩的臺語譯作是一項很入門的手段,就像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竊聽風暴」所想表達的,當你用心、用耳聽,才能夠體會到生命所帶來的美好,主角對於曾經愛過的人只有模糊的印象,但對於愛情發生的瞬間,卻一輩子銘記在心。這首詩以「看雲」來比喻愛情。天空朵朵浮雲飄浮在空中,隨風逐流、轉眼間天空迅速改變了雲的景色,如同愛情般,一閃而逝。因此她期望著臺語文學別像雲朵般,成為過眼雲煙,但仍可以成為烏雲,經過天空時,能夠為乾涸的大地帶來雨水,滋潤這一大片文學福田。
王貞文在1999年便開始用臺語文學寫作,當時臺語運動的起點不是在臺灣,而是美國,著名的文學刊物「臺文通訊」(現臺文戰線)的資訊傳遞,讓她逐漸思考起關於「臺語文學」的存亡問題。為何原先就應該存留的東西,在1990年仍流亡海外?在王貞文求學的那個年代,因學校的教育只限「北京話」,臺語是被強迫封鎖、扼殺的,不過讓她開始注重這項「失落的語言」並進行臺語的訓練,卻是從教會開始。因在十九世紀開始時,透過「府城教會報」就已經能夠敘說種種事物,甚至能夠以臺語來敘述灰姑娘的故事,王貞文提到灰姑娘中的神仙教母竟是以較粗俗的民間語言「祖媽」相稱,王子更以「太子」來敘述,令人莞爾一笑,也感受到臺語的親切感。格林童話的精神也著實成為臺語文學推展的一大助力,因為越生活化的傳達,越能深入民間生活的點點滴滴,自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同捷克詩人JaroslavSeifert,即使他所愛的「故鄉」只限於某地區,但就因為這樣,更能夠以在地人的眼光去深入生活,並看待這個繽紛的世界。
捷克詩人Jaroslav Seifert在198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以浪漫的筆調勇敢對抗共產主義,王貞文朗誦著<追揣釣漁翁>這首類自傳詩,敘述在混亂的政治環境中(蘇聯攻進布拉格,德國反抗蘇俄之時),萊茵河畔居民對於當時環境的悲傷,許多人因而紛紛出走,即使當時不能夠隨意的發表著作,Seifert仍堅持使用捷克語寫作,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混仗,從春天景色的暗喻描寫,詩中仍傳達著希望走向光明的期盼。
王貞文最後以因暗殺蔣經國計畫失敗被待捕的黃文雄,及黃文雄的妹妹黃晴美當例子,敘述在北歐的天空下,駐留海外不能回故鄉的臺灣人心聲,當時黃文雄抬頭挺胸說著:「讓我站得像個男子漢,為了臺灣的尊嚴。」三十年不放棄的臺灣情,期望著我們在臺語文學中都能夠默默耕耘,卻能夠在低頭打拼時,抬頭看看這廣闊的世界。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