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趣的老牧師胡文池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俊義談胡文池牧師之四     

盧俊義撰 文載於《台北東門教會週報》2006312日     


盧俊義談胡文池牧師 (一) (二) (三) 

(2006年)2月27日那天下午,離開天主教醫院之後,我們又去看對我牧會影響甚深的胡文池牧師夫婦。

胡文池牧師可說是布農族的信仰之父,他從1947年開始就進入台東縣海端鄉布農山區開拓福音事工,直到目前為止,在台東海端鄉以及高雄桃源鄉的布農山區之教會,可說都是他開拓起來的。

就像在許多地方的福音事工一樣,開始之初都是以醫療配合著福音的事工開始的,台灣最早的福音事工如此,到戰後胡文池牧師去布農族部落開拓福音事工,也是在一位名叫黃應添醫師的幫助之下建立起來的。有醫療幫助福音,這樣的效果確實是助力相當大,特別是在戰後的那時代,不但是醫師相當少,就連一般的醫藥也相當缺乏,但黃醫師卻很願意放下自己醫院門診的時間,全力幫助胡牧師開拓布農族的福音事工,這一點真是可貴。

交通的不便,可以想像得出來。東部的花東鐵路在日據時代就已建造五座鐵路專用的「鐵路橋」,而這五座用木材作路面建造起來的橋樑一直到我去東部牧會的時候,都還是日據時代非常特別的建築物。所謂「鐵路橋」,就是指唯有的交通要道,但屬於鐵路局的財產,不論甚麼車 子要經過,都必須收過橋費,包括摩托車、鐵牛、公車,以及一般車輛,而且必須讓火車優先通行,因此,每座橋的兩端都有人在管制,因為只能單向行車。直到1982年,國民黨政府才建造出五座新的公路大橋,讓鐵路和一般公路分開。平地尚且如此,就可以想像得到戰後的東部後山,交通是多麼的難行,至於山區就更不用說了。就在交通如此阻礙甚多、不便之下,胡文池牧師靠著雙腿走入山區向布農原住民傳福音。

而最使我感佩的,就是在開拓教會起來的一年多之後,也就是在19491月底開始,胡文池牧師就開辦 「聖經講習班」,教導信徒怎樣認識聖經,這一點是最令我動心的地方,也是我一再在構思的「聖經補習班」火種。有一件事一直深記在我心中,就是在1981年,有一天來自瑞士的賈斯德神父跟我說,他發現利稻(在南橫公路的頂端)長老教會的青年想要讀聖經,但卻買不到,因為聖經公會一直沒有再版。因此,他就將存放在教會裡的新約聖經送給他們。但這件事卻讓天主教會的青年不諒解,他們問賈斯德神父說:「賈神父,你怎麼可以將聖經送給他們?他們的上帝跟我們的天主不一樣啊!」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原來胡文池牧師翻譯的布農語新約聖經,瑞士天主教會也有參與協助出版的工作,那是一位中文名叫「貝神父」的,在胡牧師翻譯好手稿之後, 特地從瑞士請他的妹妹專程來台東關山,替胡牧師打字編排,且捐獻印刷費給聖經公會,才有布農語的新約聖經。因此,印刷出來之後的布農語新約聖經,是基督教會和天主教會都共同使用的版本,不論是在聖經名詞和地名的使用上都一樣。因此,天主教會也購買給他們的會友讀。

去年,胡文池牧師夫婦和他的親人來咱教會參加主日禮拜,真可惜,我因為咱教會有事,無法設宴款待他們,就拜託陳寬墀兄夫婦幫我接待一下。陳寬墀兄後來告訴我,說胡文池牧師夫婦非常風趣,一直說菜非常好吃。然後,還告訴寬墀兄說:「菜是很豐富,很好吃,但還缺少一樣,就是沒有ice-cream。」而牧師娘則是接著說:「請客人吃飯,應該要有汽水。沒有汽水不算是請客。」哇,客人怎麼是如此對熱情接待的主人說這種話?但大家聽了這對年老福音僕人說了之後,都笑得幾乎都差點嘴合攏不起來。難怪秋娟姊說,以後去看胡牧師娘時,一定要記得帶汽水去給她喝。

這次回去關山探望修女,同時也去探望胡文池牧師夫婦。我跟他說,我帶這些朋友去海端看他過去上山傳福音時走過的路,並且說:「胡牧師,大家都說您很不簡單,可以走到山上去傳福音。」沒想到胡牧師竟然回應說:「會到山上去,是因為都市裡的人不聽,我就只好上山去找人來聽,比較容易。」大家聽了都笑起來。

我記得有次他談到傳福音的心得。他說:「傳福音真不容易,我想還是自己生比較快。」我起先聽了覺得怪怪的。然後他接著說:「我生了八個兒女,他們都結婚,如此就有十六名,每個人生兩、三個兒女,這樣就有四、五十名信徒了,一間小型教會就誕生出來了。不是嗎?」聽了之後,我甚覺有道理。也曾因此有想過要多生幾個孩子的念頭。

胡牧師已經高齡96歲,而牧師娘也有90歲了。牧師娘已經有失憶症的現象,倒是胡牧師身體狀況依舊健朗,精神抖擻。他們夫婦都是早期在孫雅各牧師娘創辦之芥菜種會的支援下,全心全力投入關懷原住民事工的福音僕人。胡牧師不但開拓布農族的福音事工,且在芥菜種會所創辦的原住民肺結核病患關山療養院工作,每天都會到山上去傳福音給那些住院病人聽,他從來不戴口罩,也不怕被感染。他傾聽入院病人的呻吟、哭泣,以及內心的告白,然後為他們祈禱,替他們想辦法處理家裡的疑難雜事。而牧師娘則是負責芥菜種會所開辦的關山「馬利亞產院」,專門替原住民臨盆婦女接生。

每次看到胡牧師夫婦,都會激勵並堅定我獻身傳福音的使命感;想到王興武牧師每逢看到人,就會問說:「你有沒有信耶穌?」若是對方說「沒有」,就開始講耶穌的故事給對方聽,這種傳福音的熱情,都會使我自己覺得相當汗顏;每當看到那群來自瑞士的神父、修女們,我內心都會有著一份羞愧的心,總覺得自己在福音的事工上做得太少,獻身的毅力軟弱,對苦難的人憐憫之心欠缺甚多。他們就像我眼前的一片鏡子,我知道這片鏡子有一天會逐漸「模糊」起來,可是烙印在內心的痕跡,卻是永遠清晰的。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