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張清庚的選擇─樹葬 |
|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諸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
|
張惠慧撰 「父親的選擇─樹葬」《台灣教會公報》 3134期 2012年 3月19-25 日 p.14。 張清庚牧師,1930年8月 21日生,2011年4月16日去世,於台東基督長老教會信望園樹葬;牧師娘蘇素玉,育3女,即長女張惠慧、次女張惠娜、三女張惠堅。 雙手捧著橢圓形的骨灰盒,裡面裝的是父親的遺骨。這個骨灰盒是我從美國帶回來的,因為聽說這種可以自然化解、百分之百天然材料製造的骨灰盒在台灣還不普遍。我可以想像父親一定會說:「何必這麼麻煩又浪費錢去買這種骨灰盒,普通紙盒就可以!」 在宜蘭鄉下長大的父親,一向就愛好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當他在台東教會牧會時,我們全家常在傍晚去教會後面的海邊散步,也順便探訪住在那附近的 會友。在往海邊走的途中,總會經過當時的台東第一公墓,看著台灣傳統的墳場,父親常說:「為什麼我們要將墓碑和墳墓做得這麼大,既浪費空間又醜化環境。」 後來父親有機會到美國,看到他們的墓地規劃得像公園,小小的墓碑不佔空間,看起來高尚優雅,他非常的喜歡,之後常聽他與朋友分享他個人對將來墓 地規畫的「異象」。當台東教會開始策劃教會墓地時,他極力主張採用西式的設計,但由於台灣人還是無法完全接受,在妥協的情況之下仍然採取較大的模式。 祖母過世之後,遺骨是放在宜蘭的張家公墓。父親想到當年祖母反對他們3兄弟信基督教,就是擔心將來沒有人會祭拜思念已故的親人,為此每年父親回台灣都會去探望張家公墓,他常感慨的對母親說:「現在還有我們來探望,再下一代,大家分散海外各地,還有誰可以再來探墓呢?」 因體諒我們3姊妹散居外地,父親表示,墓地的存在反而帶給晚輩需要探墓的心理負擔。後來又聽說,一些埋在教會墓園會友的子孫都沒有來教會了,所 以也不繳納墓園的管理費,對先人的墳墓不聞不問,父親說:「這些信仰前輩的子孫沒有好的見證,聽了讓人心酸。」其實,父親更難過的是這些信仰前輩的後代沒 有承續先輩的信仰。大妹惠娜曾問父親要安頓他的遺體在何處,他回答:「人死了什麼都不知道,不管在哪裡,我都不想留下有『形狀』的墓。認識的人頂多2代 吧!再來就不知道你是哪裡的『A-kau-só』(台語『阿狗嫂』!」後來聽到有「樹葬」,一向喜愛樹木和大自然的他馬上告訴母親: 「樹葬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 知道身為得救的基督徒都有永生的盼望,肉身只是上帝用塵土製造暫用的軀殼,人死之後就如傳道書3章20節所說:「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所以,我們3姊妹都能了解父親的選擇,也分外珍惜在這世上相處的日子,父親病倒之後更是彼此無話不談。2010年12月,我突然有一股想回去看他的衝動,於是很快地決定買機票趕回去。那次的探訪期間,我利用夜深人靜與他獨處的時候與他傾心交談,在彼此流淚和擁抱當中,我讓他知道我們一定會忠心的將他 所珍惜的福音和信仰傳給下一代。那也是我與父親同過的最後一次聖誕節。 2011年4月16日清晨5點,在一陣電話的鈴聲中驚醒,是小妹惠堅哽咽的聲音在電話的另一端:「惠慧,爸爸過世了。」 父親生前談到樹葬,當時會友還跟他說,會種一棵櫻花樹,因為他曾在日本牧會多年,到時櫻花盛開時,大家還可以在樹下唱日本名謠〈Sakura〉 等等,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後來,並沒有種櫻花樹,因為台東教會的信望園土質比較乾,怕新樹會枯萎,再加上信望園也無樹葬的前例,所以決定找園中現有的樹。 在母親為父親挑選的茄冬樹下,我將手中的骨灰盒交給教會的弟兄放入他們親手為父親挖的洞內,禱告之後,主內的親友開始一個接著一個將花和土撒入洞中…..直到整個洞被填滿。樹下放著一個深色的大理石版,上面刻著金色的字: 「傳福音的人,他們的腳蹤多麼佳美。 」 羅馬書10章15節 How beautiful are the feet of those who bring good news! Romans 10:15 紀念張清庚牧師 主後1930年8月21日出生 主後2011年4月16日安息 * * * 今年1月,惠堅陪母親到信望園探望父親的「樹」,竟然看到一棵小樹就在那棵樹下成長出來,讓我們再次體會到生命的奧妙。對我們而言,看到那棵樹 就好像看到我們的父親。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