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與祭祖

一個初代信徒的觀察與反省

首頁Home | 諸家論述總檔 |翁佳音曾宗盛 | 徐謙信 | 夏文學 | 江玉玲 | 郭東榮 | 郭正昭 | 李加恩 | 林昌華 | 林俊育 | 林暢有 | 盧俊義 | 阮宗興 | 王昭文 | 王成 | 蘇慶輝 | 謝大立 陳俊宏 |鄭仰恩| 張德麟 | 張德謙 |張妙娟

 

本篇是曾宗盛牧師於2006520日在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演講的大綱


前言

    祭祖對基督福音在亞洲的宣教是個嚴肅的議題。在這次的演講裡,我想用第一代基督徒的角度來談論「基督信仰與祭祖」。首先我會用個人生命史中遭遇的故事來作為反省的起點,我相信許多第一代基督徒經歷過類似我個人的遭遇,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與反省。接著我要從基督教會對祭祖的回應做簡要歷史的回顧,然後對於我們教會今日如何回應這議題的挑戰,提出個人的觀察與建議。

1.初代信徒面對親人過世:個人經驗的回顧

在台東鄉下傳統民間宗教家庭中成長,高中在台北求學,從教會活動而接觸信仰,信主決志受洗引發與家人與村落信仰傳統的衝突。後來祖母過世、祖父過世,面對傳統信仰禮俗的壓力與挑戰,促成更深的信仰反省。

傳統家庭:民間宗教的氛圍

高中信主與受洗:家人的反應

大學後讀神學院:祖父母的過世與喪禮

出國求學:反省福音與文化的議題

回到台灣從事神學教育

2.基督教會面對祭祖的態度

基督信仰與祭祖的議題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天主教耶穌會利瑪竇到中國傳福音時就遭遇到祭祖的問題。而十九及二十世紀到中國的西方宣教師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從加拿大來台灣宣教的馬偕博士也遭遇到類似的難題。面對祭祖如此涉及多層面的議題,我應該如何來回應?在專題中與大家分享我所觀察到的現象與心得。而回顧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對現況的反省做適當的評估。

天主教的回應:由拒絕而接納,祭祖成為教會禮儀的一部份

基督教的回應:拒絕,因祭祖涉及敗偶像,違反第一誡

3.祭祖議題在當今台灣教會的討論

130多年來的台灣教會,祭祖/祖靈不只挑戰福佬教會及客家教會,也同樣挑戰原住民教會。近幾十年來各地台灣原住民族群興起尋根的運動,熱切的尋找與恢復傳統的文化,祖靈再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平地教會面臨的祭祖問題,原住民教會同樣也面對祖靈的問題。

馬階看法引伸的策略:漸進式的信仰造就、消除祭祖的拜偶像成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未形成共識

客家教會的轉化儀式:澆水、蠟燭、獻花

原住民教會的態度

一個新實例:李喬的信仰旅程

 4.北美台灣教會對祭祖的態度:處境與回應

祭祖的議題在北美台灣社群與教會

教會傳統

第一代信徒面對家族及傳統

個人的經歷與教會生活

結語

家庭是祖先、活人與子孫的命運共同體。

對祖先的尊敬不應成為一種對神明的祭祀/禮拜(第一誡)

祖先不是神明或偶像,而是不可見的家庭成員,我們應該在家庭中給予祖先一個尊榮的地位。利用祖先的生忌日或節慶舉行家庭禮拜,感念上帝透過祖先對後代的恩澤。

 

問題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