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 Marsh Chapel

 

首頁Home

賴永祥著作目錄

 

劉慶理著作

懷念 Marsh Chapel

恩師左近孝枝を偲ぶ

「愛の点字図書館長」

追憶吳威廉牧師娘

上好的工

父親的入信

慈愛和誠實

按神的旨意做奴僕

熱愛尼泊爾的父母


日文原著:劉慶理,華文翻譯:林俊育

              

1972128日,我和外子永祥抵達冰天雪地的Logan Airport;雖然從台灣來到遙遠的美國,尤其是位於東北部的波士頓,但到達之時不知何故,一點疲倦的感覺都沒有;第一次體驗嚴冬,站在銀白色的冬天景色中,心裡充滿著喜樂與希望。

二弟革新夫婦及堂妹夫婦來機場迎接我們兩人,然後直接驅車至堂妹位於Worcester的家暫住兩天,而後堂妹就開車送我到Cambridge的臨時住家。外子隔天就去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報到,我陪他出門踏上雪地街道。三月初,我們搬進公寓去住,其時寒冬將盡,春天的腳步已近,每戶人家前面的庭院,可愛的花草開始長出嫩芽來。

記得好像是在四月底,台灣的鄰居王老得醫師娘來探訪我們,帶她來的是其親戚王錦柏小姐,她是個基督徒,參加台語禮拜。為了帶我們去禮拜聚會的場所,她特地於514日(星期日)來接我們。那天是母親節,由邱明忠牧師講道。當時教會兩星期一次的聚會是從下午四點開始,借用波士頓大學的一間叫作Marsh Chapel的小教堂;張信一牧師當時就讀波士頓大學的神學院,擔任聚會負責人的職責。參加聚會的有十幾位年輕夫婦、孩子和幾位年長會友,除了張陳玉脩先生媽當時六十幾歲外,我們夫婦也算是年長的;說是這麼說,其實外子和我當時都未滿五十歲,只因周遭的人都是來美國留學畢業,而後就結婚生小孩,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所以我們被列入老人族,感到有點不合理,因為以現在的標準來說,五十歲左右只能算是中年族,不過這是話題之外囉

那時候參加台語聚會的有張陳玉脩先生媽、張啟典/柯玲玲夫婦、邱漢烈/徐榮謙夫婦、高昭龍牧師娘、邱明忠牧師夫婦(後因就職的關係而移居紐約州的Ithaca)、鄭清溪/王錦柏夫婦(610日在教會結婚)、吳光勇夫婦、盧榮富/賴敏蓮夫婦等;到了七月,黃賢理/許澄瑛夫婦從紐約搬來;八月高昭龍牧師自洛杉磯回來,而我的女兒賴真理及郭永輝/胡滿妹夫婦也來參加聚會;到了九月,賢理兄的雙親黃丁旺牧師夫婦也加進來,但信一兄學成移居加拿大牧會。

禮拜的時候,鄭清溪、張啟典、高昭龍牧師都開車來公寓接我們;參加禮拜的人數雖然不多,但講壇、司會、司琴、茶飯招待、看顧嬰兒等事奉大家分工合作。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會友都是盡全力來努力小聚會的發展。

當時可能是因為小聚會的關係,從年長到年輕人,無論在什麼場合都是一起行動,充滿著家庭的氣氛;尤其是家庭聚會,都是將七、八歲大的孩子帶來聚會,參雜孩子的吵嚷聲音,整個聚會非常熱鬧。雖然欠缺嚴肅氣氛,但大家都像似回娘家一般,在神的懷抱中非常喜樂,有無限溫暖的感覺。聖誕節及感恩節,就在白中道(Douglas White,夫人蘇明美)的家中慶祝。

1973323日,我們遷入Arlington的家,行李都尚未整頓好的兩天後,也就是325日,會友就要來我們的新家舉行家庭禮拜及聚餐。當天出席的有高牧師一家人、邱牧師一家人、黃丁旺牧師夫婦、黃賢理一家人、盧榮富一家人、張啟典一家人、吳榮明夫婦(太太Norma)和他母親吳蔡杏老太太、鄭清溪夫婦、吳煥堂兄(四月返加拿大)等。至於張林玉心姊、吳重德夫婦的參加聚會,是在那以後的事情。1973年秋天羅榮光牧師來Andover Newton神學院進修一年,也常來與會。

當時最困惑的是,學校放暑假期間不能使用Marsh Chapel,只好尋找其他的場地聚會。經過大家的商討,決定到野外去禮拜,在夏日晴空之下,坐在草地上守主日崇拜,郊外的背景湧出點點滴滴的美麗景色,大家都心懷感謝來聚會。

人數少有時也有好處,聚會之外,大家就像去郊遊一樣,幾個家族合乘四、五部汽車,最前一台和最後一台負責所有車子不要脫線迷路,直往目的地開過去。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去 Cape Cod的河口海邊捉螃蟹,有一次到Wareham用網捕捉向河道逆游去產卵的鯡魚(Herring),因捉到十幾條的豐收而興奮不已;回程就到我家料理這些收穫,還買了龍蝦,大家一起享受豐盛的美食大餐。

教會初期時代,腳步單純而信仰也單純,在神的保守及愛護之下,一路走過來。離開台灣故鄉,來到美國成為同鄉,能夠和同樣信仰耶穌基督的一群人過著快樂的生活,想起那些令人懷念的事情,心中就湧起一片片的美麗回憶。

現在教會已經成長,會友也增加許多,各方面都確實有進步。我希望現在要敏感地抓住神的旨意,順從主的帶領,尋找目標,繼續走向卓越;我祈禱:願我們的教會有堅固的信仰,對神的福音有所幫助。

葡萄園第18 波士頓台灣基督教會30週年紀念刊 .p.32-33  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