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春歷盡磨難 晚年投入慈善工作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魏月霞專訪 「婦人歷盡磨難 晚年投入慈善工作」 《中央日報》1993年3月7日。陳金春於1993年當選 彰化縣模範婦女,接受縣政府表揚。 

【本報記者魏月霞專訪】瘦弱的身軀包裹著一顆慈愛的心,三十公斤的體重支撐著她歴盡年輕時的種種麼難,並將晚年投入慈善工作,無怨無悔。田中鎮傑出婦女陳金春,確實是堅強、��苦、善良的婦女典範。
今年七十一歲的陳金春,一生以「產婆」為業。她說,自廿歲開始至約六十五歲退休,在四十多年的產婆生涯中,最大的安慰是在接生了約二萬多次中,從沒有一名產婦死亡,而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接生八名嬰兒。
陳金春九歲��母,廿歲喪父,父親臨死前將她託付給人,使她有機會在困苦失依的環境中,學習接生技術,���通過檢定考試。
日據時代及光復初期,一般人生活均不富裕,婦女生產也很少到婦產院」,多半叫產婆來家中接生。陳金春說,生產是自然的事情,所以不鼓勵以藥物催生。她總是很有耐心將生產過程說明給產婦知道,讓產婦因了解而能忍耐、等待。當然,那必須是規則的陣痛才行,如果陣痛劇烈而不規則,就必須送醫才行。
對於胎兒橫位或倒位者,陳金春也接生過不少次,她以純熟的技巧,用手導引岀胎兒,從無失誤。產婦對她有信心;而她也有愛心。窮苦的產婦,不收錢或只收一半錢,她從不計較,因為她也是從窮苦中走過來的。
陳金春的三個兒子有兩個博士、一個碩士,女兒一個是護士,一個是老師,均已成家立業。陳金春說孩子在困苦中成長,從小就非常懂事,誠實又節儉。她把錢放在一個抽屜中,孩子要用自己取,自己記帳,寫出用途,從不需父母操心。
幾年前,陳金春身體漸差,實在無法負荷日夜不分的產婆工作,才在子女勸說下,逐漸退休,並應邀到榮星托兒所擔任不支薪的所長,把晚年奉獻給天真的稚子。許多朋友受她感召,也志願到該所擔任司機、會計工作,同樣不支薪。
而陳金春的丈夫,原在田中國小教書的陳儀惠老師,自三年前退休後,也到二林鎮喜樂保育院擔任義工。其實他原本即是該院董事,每年捐款給該院,退休後更把時間全部奉獻給院童。最近還自瑪喜樂女士手中接下院長的棒子,同時也接下了一項神聖而沉重的使命,要使這些無依或殘障的院童,在歡笑中成長、茁壯。 * 故人於1993年當選彰化縣模範婦女,接受縣政府表揚。同年3月7日中央日報以顯著篇幅刊載本篇報導。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