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廖家 祖孫十位就讀同志社中學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蔡有義撰 「廖文毅家族」《同志社台灣校友流芳錄》2002年12月 自刊本 p.73-75 
民國60年代華視有一齣電視劇「西螺七崁」極為轟動,播演時造成萬人空巷的景況,比現在的「飛龍在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西螺此個地名,是除了小學教科書上所教的「西螺大橋」之外,能深刻烙印在腦海裡的一個電視人生驛站。同志社校友在西螺也有一個菁英家族,前後三代共計十位祖孫就讀於同志社中學,非常值得我們來認識他們。 

西螺廖家的大家長廖承丕精明能幹,人脈關係充沛善於經營理財,繼承父親遺留下來的十五甲水田後,擴大地產家業將近千甲,是西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曾被任命為該區的區長。他的妻子陳明鏡為嘉義長老教會牧師的妹妹,畢業於長老教女學校,百年前的當時可說是非常先進的女性。受到妻子的影響他也信奉基督教,並在西螺興建教會,從此瞭解了西方文明與世界大事,鼓勵弟弟與子女入新學校求新知識,三代共出了七位博士。
他的二弟廖行生(前立委廖光生的父親)先到京都,進入同志社中學就讀(明44,1911年畢)由此緣由開啟了祖孫三代同志社學長學弟的留學生涯,他自京都帝大經濟學部畢業後返台,任職於銀行、米穀組合,自設公司,爾後經營農場。廖承丕的大弟廖煥章自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也留學京都帝大醫學部;他有三位兒子在同志社中學就讀過,分別為長子的廖一雄(大15,1926年)獲有醫學博士的學位,四子的廖勇(昭10,1935年)以及五子的廖仁(昭12,1937年)。
廖溫仁為廖承丕的長子,在長中讀一年後,跟隨叔叔廖煥章到日本京都,最先就讀於教會創辦的同中(大2,1913年畢)再入仙台高等學校,後畢業於東北帝大醫學部。本來有志於史學研究的他,在父命的期待下才選擇了醫學,待完成了階段的使命後,又入京都帝大文學部東洋史學科,專攻中國醫學史,再考入京大醫學研究所與叔叔煥章同年(1928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廖溫仁的夫人蔡琇鸞與他結婚後,也就讀過同女專的英文科。廖溫仁當時可說是京都台灣同鄉的核心人物,且他的夫人蔡琇鸞熱情豪爽,親和力強,大家都喜歡她,夫弟的廖文奎、廖文毅留學同志社中學時,就是寄宿在他們家中。廖家等於就是台灣人的聚會所,如後來曾任西螺鎮長的李應鏜校友,是他們家的常客。
中日戰爭爆發當年(1936年)廖溫仁應台北帝大的敦聘,準備返台任教,不料因病去逝。當時他已可說是帝大的教授了,所以遺體從日本運回台北時,台北車站是排滿了接殯的日本官員。時齡14歲就讀同志社中學(昭和十年至十一年,1935年至1936年)的長子廖史豪,也結束同中的學業隨同全家返台。過了五年蔡琇鸞再度全家移居東京,由於日本對外戰爭吃緊糧食缺乏,許多留日的台灣學生在吃不飽的情況下,經常往廖家跑,若是去到他們家必受到溫暖的招待,廖家再度成為台灣留學生的聚會所。就因為她如此熱情好客,也博得了留日學生尊稱蔡秀鸞為「東京歐巴桑」的雅號。而後來曾任增額立委的眼科名醫吳基福校友,當時與她家是對過的鄰居,兩家時有來往。
蔡琇鸞自幼在東京讀書,多位親戚長輩為台灣民族運動的先驅如堂祖父蔡惠如,舅舅楊肇嘉,因而與政治人物常有來往。反而廖溫仁曾經遊學中國大陸相當長的期間,對於中國的政治有著深刻的了解,認為中國人的政治根本不能介入,可惜英年早逝!沒有起到勸阻的作用。
當日本戰敗後,蔡琇鸞全家返回台灣,長子廖史豪則進入叔叔們創辦的“前鋒雜誌社”工作。叔叔們在台灣各地演講,宣揚《聯省自治論》《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時,廖史豪曾把他們的內容翻譯成英文,發表於上海的英文周刊。二二八發生之前,他與叔叔們在中國訪問,得知台灣的慘案後,廖氏兄弟為要營救受難者,更發表二二八事件處理建言,因此被罹致叛亂要犯,無法歸台的他們自此流亡海外,提倡台獨運動。而廖史豪回到台灣後,成為了他們的代理人。
蔡琇鸞本來對政治就極具興趣,二二八事件後,台獨的思想轉趨強烈。之後她就運用先前累積的豐沛人脈,母子兩人到台灣各地秘密拜訪知識份子與士紳,傳播台獨意識,吸收認同者與同情者。
當廖文毅在京都正式發表台獨主張,被麥克阿瑟抓去東京鴨巢監獄時,國民黨政府也逮捕了蔡琇鸞,逼使廖史豪出面投案才釋放了她。結果廖史豪被叛處有期徒刑7年,此為台灣在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第一件台獨叛亂案。之後,她們母子就屢被抓去關入監牢。
蔡琇鸞終其一身是《聖經》不離身,當身心痛苦,她就閱讀並作祈禱,來求得心靈上的平安。據彭明敏教授的回憶,他被關在青島東路警總軍法看守所,與蔡琇鸞隔壁監房,經常的就聽到蔡琇鸞朗讀《聖經》唱《聖詩》並獨自一個人祈禱作禮拜。
廖溫魁字「文奎」是廖承丕的次男,公學校畢業隨長兄赴日進入同中,在校期間深受教會教育的影響,希望藉由西洋科學的方式瞭解中國的政治思想,於是在同中畢業後(大12,1923年)赴南京進入教會辦的金陵大學,研修中國政治思想,畢業再赴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就讀,1934年(昭9)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與美籍瑞典裔夫人結婚後兩人同往南京,歷任中央政治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金陵大學等學校教授,並著有「人生哲學之研究」為軍官學校的教本。
中日戰爭局勢惡化之際,他從大陸返台探望親屬並開設公司擔任社長。曾經留美又任教過中央等學校,行動上也就受到日本特務的監視,不得已再度赴上海,直到日本戰敗後,才返回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與弟弟文毅兩人並不在台灣,而事件發生後,他們還設法在大陸奔走處理善後,荒唐的是兄弟兩人居然也以「畏罪潛逃」都遭到通緝,此種剷除「異己」的做法,粉粹了救援受難者和追求台灣地方自治的希望,不得已文毅避居香港,他則先到上海後,再轉到香港大學教書至終。
當年他在中國大陸就學及任教時認識不少達官政要,據說「蔣家天下陳家黨」中的CC黨領導人陳果夫的弟弟陳立夫(黨國元老)所著的「維生論」還是廖文奎代筆的呢?
廖溫義字「文毅」排行三男,淡水中學之後,亦是循著兄長的路徑進入同中(昭2,1927年畢)再到中國大陸入南京金陵大學,又赴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續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獲化學工程博士。結婚後返台小住期間,深入研究台灣的糖業,撰有「台灣製糖業」乙書。轉赴浙江大學任教時,又出版了「台灣之糖業研究」的書籍。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軍進攻上海,他被國府聘為兵工署上校技正,至於在上海行醫的叔叔廖煥章,則被日軍延為軍醫大佐,如此叔姪對立的角色,可真令人感到時代洪流中知識份子的悲哀與無奈!當他的二哥返台開設公司時,廖文毅也毅然返台擔任了多家公司的要職,並兼任高爾夫協會總裁、橄欖球協會會長、台灣石炭協會的顧問等職。在台的這段期間,他還因有「通美」的嫌疑,被特務警察逮捕審問過。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重回祖國懷抱,當時兼具有中、美、日三國背景的廖文毅,被延攬出任東南長官公署工礦處簡任技正,兼任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及工礦處接收委員,後辭去兼工務局長,改兼任台北市公共事業管理處處長。戰後接管台灣的最高行政當局,一直無法提出有效的經濟振興方案來施政,致使當初期盼可脫離桎梏的省民同胞,再次掉入生活及精神的無底深淵,治理與被治理者的衝突加劇,光復的第二年,即民國36年 (1947),就爆發了二二八的不幸事件。
當時對政局懷著熱切希望的廖文毅,參與政治選舉時,遭受不合理的待遇,而畢業自日本陸軍大學,理應「知日」而「知台」的台灣行政長官陳儀的種種失政,使得台灣經濟蕭條民生困苦,廖乃於民國35年(1946)創辦雜誌來督勵政事。社論多由他親自執筆,為文論述來評論當時行政措施的不當,接收官員特權作風橫行,極力建言早日施行地方自治,多起用台灣人才等社論主張。
拂逆龍鱗的舉措,當然不被土皇帝所接受,因此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灣人六個團體正在為此個事件的善後處理奔走時,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卻向高等法院控訴30名內亂罪犯,並於報上刊載檢察處通緝廖文毅兄弟等30人(名單中還包括了同中畢業的林梁材,他的弟弟林龍標也是同大的學生,後來轉入台北帝國大學文政科就讀,校友會上經常見到他出席的身影,生前以逛書店及收藏萬冊書籍為樂。)的消息。為救援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和追求台灣自治的希望,因而破滅,廖文毅與兄長文奎於是望斷歸鄉路,結合志同道合的人士籌設組織,開始推動台灣託管運動。
不過這種寄望美國政府參與的治理路線,對內的立論欠缺周全的思考,對外的訴求又缺乏有力的視野,根本就沒有說服力,因此很難得到國際間的奧援,特別是美國方面的回應,結果,僅僅是他一廂情願的癡望而已。幻想破滅後的廖文毅,在幹部的分析說服下,於是轉向追求台灣獨立運動。
廖文毅在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大統領期間,曾經受邀與各國元首一同參加馬來亞聯邦獨立的慶典。之後他還引發了,美國總統甘迺迪派特使至日本邀請他赴白宮訪問,結果國府以放棄杯葛否決蒙古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為條件,交換美方不得讓廖文毅赴白宮訪問的事件。
廖文毅在日本推動台灣獨立運動期間,國府單位屢屢派員赴日勸說廖回國,都不為他所動。最後計出查封台灣上億的祖產,和扣押親族的政治案件---他的大嫂雖未直接參加台獨組織,不過,他在幕後出錢出力,為廖文毅建立聯絡管道,被以另案叛亂罪判刑15年,姪兒被判死刑。正準備執行時廖收到一卷錄音帶,即當局勸服他的姪兒廖史豪錄音寄給他的叔叔:「…我的母親患心臟病快死了,我和您的部下黃紀男也被判死刑,即將被槍決,國民黨已保證,只要您回來台灣,他們不但不會追究罪行,我們也會馬上得到釋放……叔叔快回來救救我們吧!」
迫於無奈的廖文毅在離台18年後,終於在民國54年(1965)5月返台,國府確定廖文毅返台的意願後,才讓他的大嫂以保外就醫放監。不過身染心臟與糖尿重病的蔡琇鸞,還一直惦記著其他的台獨案政治犯,是否因廖文毅的返台而全獲釋放了呢?廖文毅回到台灣第一個見面的就是在幕後為他擔待,受盡苦難的大嫂蔡琇鸞。隔了一個多月,留學生稱呼的「東京歐巴桑」又稱「台獨女大俠」的蔡琇鸞因狹心症和尿毒症併發不治去世,安息主懷享年62歲。剛回國時,廖文毅頓然成為全島民眾注意的焦點,這位曾經在台灣政治天地掀起滔天巨浪的學長,最後則像漣漪漸漸歸於平靜,政府僅安排一些閒差事給他,雙眼失明後於民國75年(1986)時病逝台北陽明山,享年75歲。
他的兩位弟弟,即行四的廖溫正(昭6,1931年)與行五的廖溫進(昭8,1933年)也都是同中的校友。一位叔叔八位堂兄弟和一位姪兒的同志社家族,在台灣校友裡面是相當難得罕見的。
---------------------------------------------------------------------------------------------------------------------
「愛玉香采子的家」網頁 補述下文:
他們家的墓園位於西螺交流道附近,一號省道旁的小茄苳公墓內,這裡葬有廖行生、廖溫仁、蔡琇鸞、廖文毅、廖溫正、廖溫進等六位同志社的校友。廖家雖然富甲一方一門多傑,墓上設有十字架,墓碑紀錄方式與傳統略有不同外;但是墓園方正簡單樸實,朝向位置整齊一致,與雜亂的亂葬崗方式不同,在提升墓園美化與殯葬文化有其一定的美意。西螺鎮公所近來預備將此整地規劃為「醬油博物館與特產中心」國史館得知此消息後,已著手現場勘查,認為有必要再做評估,希望能讓廖文毅家族墓園就地保留,作為台灣歷史與文化的紀念遺址。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