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俟命牧師與夫人林金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錄自 張瑞雄著《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望春風,2004年,p.67-74 「第二代宗教家黃俟命牧師與夫人-林金」
按:《教會史話》談黃俟命牧師(1890-1950)甚多,如 463,  464,  469,  484,  485,  486,  487,  488,  489496等;關於黃俟命裔,如470471等。

黃俟命是189033日出生。那是在清國戰敗於日本,而日本佔領台灣施行殖民地統治的前5年。因為黃能傑與儼寒的長子,在澎湖的海上遭難喪命,又日本在台灣設置戶口是於1900年,黃能傑就在戶籍上報黃俟命為『長男』了。自從他出生後,黃家經歷竹仔腳及鳳山的牧會及傳道的生活。1903年,當黃能傑受封立的時候,他是13歲,還在小學上學。不過按照記錄,他是在楠仔坑(楠梓)幫助父親開設並建設教會的事工。他在16歲(1906年)畢業於楠梓公學校,同時進入台南長中(註一),讀了三年就畢業了。

在黃俟命畢業長中之前,他已經考取了台北的醫學校。但是他的父親能傑牧師全力說服,力勸他進學台南『大學』-神學院。能傑牧師的理由,就是他改宗入信的時候,立誓要奉獻『長子』作上帝的聖工。雖然俟命內心有過戰鬥、爭扎,也經過了迫切的祈禱以後,他終於決心走上這一條坎坷、難行的十字架的人生路。以後,當他遇到被逼辭職中學校牧,又被逼離開所建設的台南東門教會的時候,那在1909 年所選擇的決志浮上念頭。但是他一再告訴兒子彰輝,他沒後悔過捨棄醫業的途徑,而選擇牧師這一條路。1909年,他於是進入台南神學院,在台南神學院讀了4年,於1913年畢業。

長老教會在台灣一向是很重視兒童的教育,所以在宣教師會裡分宣教、教育、醫療、婦女等部,每設教會或佈道所,就在星期天做禮拜,而週日開設附屬的小學、中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栽培及供給小學的教師,而所有的小學也歸中學校長管理。但依照1914年接長的萬榮華,當時只剩下台南與彰化兩所而已。其理由就是,經過了18年的統治以後,日本己經在各主要市鎮設正規的『公學校』,而教會的財政、規模與教學內容,都比不上官設的學校,而失去了吸引力。1913年,『大學』新畢業的青年黃俟命,就受派到彰化教會附屬小學及長中預備科擔任教師,就在他做教師的第二年,於1914年生了黃彰輝。

畢業後的兩年,就是1913年到1915年,他在彰化教會的附設小學教書。黃俟命與林金的長子,就是他在彰化期間,於1914820日出生的。因為是在彰化出生,故取了彰字。又決定所有男兒都加用輝字,而為他起名『彰輝』。1915年到1916年,僅僅一年在鹽水港教會任傳道師,因為長中的萬榮華(Edward Band)校長召請他去擔任舍監兼任聖經教師之職。在此需要記一筆的,就是黃俟命教學所使用的語言是台灣河洛話,所用的文字就是漢文與羅馬字。他持有考取醫學專門學校的經驗。當然,那實力就是包含著使用日語的能力。不過,因為讀神學,準備做台灣人的傳道教師,他就沒有繼續在日語方面加強練習。做為台灣人的悲哀之一,就是日本政府不容許台灣人用自己的言語教授與接受教育。他後來就被逼迫離開所執教的中學職位。

當黃俟命失去了長中教書的工作,又被迫離去東門教會的牧師職位的時候,他還能自付旅費,到東京去與長子彰輝共住一個多月。在他最艱難的時期裡,他一家的生活費、子女教育費、兒子彰輝的學費,都還得維持。在當時的社會裡,維持如此的生活、交通、子女教育的費用,算是很昂貴的。又當時的帝國大學沒有獎學金,教會也沒有能力資助傳教者的子女。台灣長老教會第一的傳道人,基本上是『堂會』,能夠支付他一家的生活費,才得『宣教師會』給他封立為牧師的。不過薪水可以說大致都停留在宣教師會所設定『最低限』。所以子女們上長中、長女、神學院,都由宣教師會支付獎學金註冊就學。筆者並沒有讀到宣教師會的記錄裡,就黃彰輝的高等學校與帝國大學就學事項,指出『支付上高等教育學府的獎學金』。所以很可能,黃彰輝的全部留學、旅費與生活費,都由家產開支的。可能是如此的家庭背景,養成了黃彰輝有著不怕日本人,也不怕洋人,敢主張自己的意志,有如『少爺』的氣派罷。

在黃俟命任職長中教員期間,他也在東門長老教會兼任牧師的工作。1920年,南部基督長老教會中會任命他為教師,他受委任兼任台南東門教會負責人。因為東門教會在地理上,最近於長老教會的中學與女子中學,又他主張星期日的禮拜,應該在禮拜堂敬拜,所以他致力貢獻於募捐,來建設能容納1,000人的禮拜堂。禮拜堂是於1926年落成。經過了多年的經驗與努力,終於在1927512日在該會受封立為牧師。 

黃俟命就職長中的舍監兼校牧時,才26歲,校長萬榮華也只有28歲。從1916年到1934年,一共做了18年。萬校長在他的『長榮中學歷史』裡,提及他的功勞,說:『在他任校牧的18年中,一共有344名學生接受成為基督徒。1934年當他離開時,尚在學校或升學者有133名,職業不詳(做農或經商)者65名,當牧師的有41名,當醫生的有37名,牙醫的14名,企業家23名,公務員或事務員15名,教師7名,死亡9名。』

萬校長回憶道:黃校牧常常為學生的違規傷心,善導他們解決問題。不時地在深夜找學生討論,也為他們的需要奔走。有時施行處罰,但是時常善導學生祈禱。萬校長有一次比喻他們兩人在學校的作用,有如『在一個體內的頭(指校長)與心(指校牧)』。萬校長也真滿意長中通過黃校牧與年經的鄭溪畔、潘道榮合作,舉辦全島主日學校教員的訓練會、教材的編制與使用的指導。他們也起用中學的在學生,到地方教會去從事宗教教育與靈性成長上的指導。

1934年他的離職,是因為日本政府強制要求教育機構的日本化,又皇民化正遽速在抬頭,學校裡不再允許不使用日語的教師。黃俟命牧師長中離職以後,就在台南東門教會當專任牧師。雖然他不能繼續當中學教師,但他不放棄對市政的參與和關心,從1933年到1935年的兩年當中,他甚至被選為台南市『東門町地方委員』(如今日的市鎮民代表)。台灣教會的歷史家楊士養牧師在他的傳記裡,給了他一個評語說:黃俟命牧師『靈命豐富,講道有力感人肺腑』(註二)。

第二代的宗教家黃俟命,雖然在許多束縛之下,仍然能夠發揮教誨、感化年經一代的人,他的一生可謂是不斷地在殖民政策下抗爭,在本地人當中宣揚與教化基督教的信念,自己一生過刻苦、耐勞、勤儉的生活,但他使許多受他教化的人過豐富的人生。他是一個完美的基督教宗教家,當牧師做牧養人群的典範,做教師感化求上進的新一代的世間師表。他是所有台灣人中、由上面領受最大的靈性根源的先知,他的生命也是台灣精神的最大表現。

黃彰輝說,他的第二位的神學教師就是他的父親黃俟命。他扮演的角色就是:父親、教師、牧師,綜合成為極完美的宗教家的榜樣。13歲的少年黃俟命,在楠仔坑就已經發揮領導的天份、卓越的宣教、傳道能力。他就是於1903617日經宋忠堅接納為教會成人會員,日本統治台灣滿10年的時候,正是日本在台灣的總督府承認長榮高中為『高等學校』的1906年,黃俟命入學該校。在當時的台灣,除了神學院當時通稱『大學』的學府以外,並沒有任何更高的人文、哲學、歷史等高等教育的學府。所以他在1909年畢業後,接著入學台南神學院,並於四年後的1913年自『大學』畢業,年輕的時候,已經是實踐的宗教家,如今更是學識滿腹的學者、師表了。

黃俟命受派從彰化到鹽水港牧會,但在那裡只一年,因為萬榮華要他加入中學的教師陣容,當聖經與漢文的教師也兼寄宿生的舍監。萬榮華說,當他接管中學的時候,學生總人數60名,所有的學生都住在學寮裡,黃俟命就離開了牧會的生活,而進入牧養學校與學生的生活。他在長中工作共達18年的光陰。

四百年來,在殖民主義政策下的台灣人,從無機會參與全島性的政治。 因為在外來政權的統治下,政治的要位一貫都是由特權者-日本人來充當。所幸的是,在基督教會團體裡,特別在長老教會體政裡,台灣人有機會學習民主政治。宗教家們就得到機會,在組織了『中會』與『大會』以後,被選做教會的議長而成為全島、全國性的首領。黃俟命是於1939年4月21日當選為南部大會議長,這時恰好世界大戰爆發的前一年半,長男彰輝離台往英國後,經過了一年八個月,日本政府對基督教會施加壓力,致使萬榮華也在那年11月,結束在台灣的英人長老教會宣教師會,返回英國。

林金是黃俟命的夫人,也是黃彰輝的母親。依據兒子的回憶,她是神學注釋的老師,每次對於『阿公』所說的故事,或對事物的描述有疑問,他一定去問她,對於十歲前後的少年,她是百科全書,也是解說家。做舍監夫人的她,實際上是寮母,要注意關心寮內中學生的身體及衣、食、住、行的問題,為了丈夫擔任宗教家、校牧的職務,她『必然』也『應該』是專業且無報酬的『義工』。彰輝與相差一歲的永輝開始有記憶時,就是在學寮旁邊的,幾乎是住在玻璃窗裡面的宿舍、舍監的背景裡生活。彰輝每每回想他自己與台灣人基督徒的認同的根源時,在腦裡的深處都有母親對於世界、島內社會、家族與教會的注釋、解說、或洞察做根底。

右圖是黃俟命牧師親筆所寫的家庭記錄,雖說是戶籍表,其實是各人的洗禮、堅信禮等等的記載。表中吳櫻桃女士是黃俟命牧師的續絃師母。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