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喜樂阿嬤享年九十三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趙令級撰《台灣教會公報》2007年4月30日~5月6日/2879期‧第2版報導如下


彰化縣二林喜樂保育院創辦人瑪喜樂(Joyce Meredith McMillan),美籍加州人,生於1914年9月29日,加州柏克萊大學護理系肄業,因在美遇見謝緯牧師(醫師),受其感召於民國49年及53年兩度來台,先後在台48年。2007年4月26日在台去世,享年93歲。


一生散播愛瑪喜樂阿嬤享年九十三,在台48年讓數千名身心障礙兒的命運從悲苦到喜樂熱愛生命的精神將繼續傳承

【趙令級二林報導】在2002年被長老教會總會封立為「榮譽宣教士」、來台為身心障礙孩子奉獻了48年,扭轉數千名身心障礙孩子的命運;被譽為「比宣教士還宣教士」的彰化二林「喜樂保育院」創辦人瑪喜樂阿嬤,於426日凌晨零時許蒙主恩召,享年93歲。

◆奉獻一生幫助身心障礙兒

瑪喜樂阿嬤病危傳開後,分散在全國各地喜樂保育院畢業的院生紛紛回來見阿嬤最後一面。25日晚間十點過後,阿嬤血壓突然下降,保育院一級主管及員工、畢業院生等二十多人在院長莊孝盛帶領下隨侍 在側吟唱多首阿嬤生前喜愛的聖詩,含淚目送她安詳走上最後一程。隨後將阿嬤遺體移靈「瑪喜樂生命教育紀念館」館內,佈置靈堂供人追思,同時院方決定遵照阿嬤遺願,遺體火化後,骨灰置於院內的瑪喜樂紀念花園。並訂於519日上午假該院為阿嬤舉行「長老教會總會葬」告別追思禮拜。

據了解,瑪喜樂在二林地區被稱為「美國媽祖」,二林國小校長感念她的義行,要求全校師生熟讀南一版五上教科書內的「阿嬤大愛的故事」,並曉諭二林人一定要知道阿嬤對台灣人的恩情。

保育院院長莊孝盛牧師表示,阿嬤雖身為護士,但長年以其生命影響生命,與上帝同工,其作為無異於宣教士。在阿嬤身上,可看到她無私的愛。其一生拯救無數在地上爬台灣的小兒麻痺、身心障礙的孩子,其生命如一粒麥子,破碎自己讓無數的身心障礙者的生命得以重生、一個個站起來。她走後,喜樂保育院以傳承阿嬤的愛心與把愛的故事流傳下去為當務之急。

 ◆設生命園區記念瑪喜樂阿嬤

喜樂保育院已籌設一「生命園區」,現任長老教會婦委會主委��喜樂保育院公關陳金���表示生命園區佔地三百餘坪,分設「瑪喜樂生命教育紀念館」、「瑪喜樂紀念園」、「瑪��樂文物館」等三處園館。文物館即阿嬤最早居住在喜樂的紅瓦平房,裡頭保有阿嬤起居的所有文���;紀念園內則綠草如茵,除了有介紹阿嬤的石碑外,也有一座「喜樂亭」,而阿嬤的骨灰,將長眠在喜樂亭的旁邊。文物館則分六大主題:瑪喜樂的生命哲學、瑪喜樂的生命領航員──謝緯、瑪喜樂的愛與精神、喜樂大事記、彩虹下的太陽、愛的影響。生命��������區的設立旨在展現阿嬤熱愛生命、大愛的精神,讓後代子孫了解她如何來到台灣關愛我們的孩子。同時來到這裡,可以透 過照片、影片、遺物認識她。

 ◆無數受惠者在各地延續阿嬤的愛

現任保育院董事、中華民國喜樂身心靈殘障福利促進會理事長陳忠盛說,阿嬤用全部的生命,照顧與她毫無關係的小兒麻痺院童,「如果當時沒有阿嬤、沒有保育院,我的人生不會是現在的我。阿嬤是我們生命中的大恩人。」他指出,一群被阿嬤照顧肢障者,為延續阿嬤的愛,讓這份愛能繼續發光,照亮在黑暗中的人,於是成立喜樂協會並設立庇護工場。這家名為「愛加倍」的庇護工廠從事印刷業,是全國也是彰化縣立案第一間 印刷庇護工廠,目前有廿餘位員工。「我們相信,在台灣這片土地的朋友,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被放棄的,這個啟示源自基督也來自阿嬤,也是我們成立喜樂協會最大的目標。」

阿嬤屬靈的女兒、現為伊甸派駐馬來西亞宣教師沈秋香,專程回國奔喪表示,她是雲林人,早在三歲那一年,她不幸患了台灣當時流行的小兒麻痺症,從此就在地上爬、用手走路,甚至被醫生判斷活不過卅歲。十歲時被送到屏基,後來轉介至保育院,在阿嬤的照顧下,就學、就醫。阿嬤的愛使她不只活過來、且能站起來、走在陽光下。十多年前,她受阿嬤的恩情感召,隨夫學習阿嬤愛的精神,在馬來西亞檳城等地開拓喜樂伊甸基金會,現已在東南亞地區拓展第五個據點。

回顧阿嬤的恩情,副院長林玉嫦道出,母親在她三歲時去世,爸爸將罹患小兒麻痺症的她丟到台中育幼院,六歲那年,阿嬤來到育幼院,將她帶到二林喜樂保育院照顧,並就近讓她上學。由於她小時候經常提及想尋找家人,阿嬤及保育院另一位副院長洪萬富暗地到屏東縣三地門鄉找到她的家人。二十年後和家人再見面時,她的姊姊告訴她,她的兄弟姊妹連小學都沒有畢業,林玉嫦不禁悲從中來啜泣說:當初她被棄養,看似悲涼,然上帝有其美意,阿嬤不只是她生命中的貴人,更是她永遠的母親,早年每逢農曆過年,院裡的孩子都走了,都是阿嬤陪她過的。因此她高中畢業後,阿嬤要她回到保育院服務時,她二話不說的投入並學習阿嬤的精神照顧院生,傳承阿嬤的愛。

18歲開始即在阿嬤身邊學英語、在保育院服務36年的副院長洪萬富說:阿嬤的精神也就是喜樂的精神,她的愛心照亮了身心障礙者。「每當我想起阿嬤在下雨天 自己一手撐著傘,一手揹著小兒麻痺的院童上下車上課或就醫的景況,真使我們感動,」阿嬤一直默默的奉獻她的愛心;無論政府或是社團給她的獎賞,她都認為是上帝所做的,而不是她自己的能力能達成的。「我能義無反顧地投入喜樂的工作,乃是受阿嬤精神的感召。」洪副院長又說,在阿嬤的字典裡沒有「無法度」這詞,每次他在院裡遇到困難向阿嬤報告說「無法度」時,阿嬤隨即嚴厲回答說:不可說「無法度」,並會和他們一起禱告求上帝開路。今如,阿嬤走了,但她愛的精神永遠會烙在在每一個喜樂人的心坎裡,「我會接續阿媽的腳步,把愛一直傳承下去。」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