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晃佑博士在台南神學院演講

 

首頁Home / 日文文章 / 日人列傳總檔  / 本土信徒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總檔/Google Search 網內搜尋

小山晃佑博士Dr. Kosuke Koyama)主講「黃彰輝牧師紀念講座」《南神通訊》12期 1997年7月


每年一度的學術盛會「黃彰輝牧師紀念講座」,六月十六日再度在頌音堂舉行,今年本院邀請了聞名國際,日本籍的小山�����博士親臨主講。
以《水牛神學》(Waterbuffalo Theology) 一書聞名全世界的小山晃佑博士,���一位以探討「基督與文化」出名的學者。1960-68小山晃佑博士在泰國宣教時,曾經在神學��裡���「系統神學」,那時他發現泰國學生很難瞭解他所教的西方神學。當時他就想:我為什麼在泰國教 Barth 的神學呢?為什麼我不能在泰國教「泰國的神學」呢?從那時候起,他就一腳踏進「境況化��學」和「簡單化神學」的領域,努力地學習像耶穌那樣,擷取信徒身邊垂手可得的材料,以最簡單、最容易明瞭的方式來傳講福音。就這樣子,他在泰國開創了「水牛�����」。
小山晃佑博士除了曾經在泰國的清邁神學院擔任教授 (1960-68) 外,先後曾經擔任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的院長,以及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的總幹事 (1968-74),隨後在紐西蘭奧達科大學,擔任宗教學教授 (1974-80),然後到美國紐約的協和神學院,擔任「普世學及世界基督教」教授,一直到退休為止。
小山晃佑博士承認,他的神學受黃彰輝牧師的「境況化神學」的影��很大。所以在這次的「黃彰輝牧師紀念講座」中,他特地以「永活的上帝是浩偉的上帝」(Eternal God is a Spacial God) 為題,來詮釋黃彰輝牧師的「境況化神學」。
小山晃佑博士說,上帝不但是超越時間、空間和文化的上帝,同時也是獨一無二、絕對的上帝。所以,祂既不 受任何時間、空間和文化的限制,也沒有任何「神明」可以和祂相提並論,更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在祂面前自稱為「神」。全世界有七千多種語言,上帝認識 所有的語言,不像日本的神明,只認識一種日文。所以我們不能跟隨那種只認識一種語言,看來好像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神明,我們應該敬拜全能、掌管所有文化和 語言的上帝。
而「境況化」的神學,就是這位超越空間和時間,也掌管一切文化和語言,獨一無二、絕對的上帝臨到了我 們,而且是臨到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讓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文化中看到上帝,可以用自己的父母話敬拜祂,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祂交往。而所謂 「歷史」,就是這麼偉大的上帝臨到我們,並且和人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小山晃佑博士引用以賽亞第六章說,「境況化」就是嘴唇清潔的上帝,住在嘴唇不清潔 的人當中,所產生的結果。
「境況化」的結果,也就是「嘴唇清潔的上帝,住在嘴唇不清潔的人當中」的結果,就是教會的「普世化」。 教會的「普世化」,是要所有的教會和人,都懂得用頭腦去認識上帝的「境況化」,去瞭解沒有任何人是絕對的,沒有人可以看不起別人,像袋鼠那樣,雖然速度很 快,卻因為腦袋太小,不會思考,所以只會到處亂鑽。教會的「普世化」是要大家互相尊重,尊重別人的文化,尊重別人也是「嘴唇清潔的上帝,住在嘴唇不清潔的 人當中」的族群。
演講結束後,本院的「鄉音樂團」上台演奏印尼巴里島的音樂,以回應小山晃佑博士的「境況化」神學。
「小山晃佑神學講座」教牧進修班  
本院邀請小山晃佑博士來台,本來只是為了在「黃彰輝牧師紀念講座」中演講。後來因為小山晃佑博士非常看 重這個講座,就取消了他要去韓國的行程,提早在六月初就來台灣。因為這麼出名的學者,在本院停留的時間長達兩個多星期,只請他講一個「黃彰輝牧師紀念講 座」很可惜,所以本院就臨時又安排了兩個系列的演講。其中一個是六月十日至十二日的「神學進修班」,這個班主要是為牧範學博士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碩士班 的同學開的,主題是「福音是為部份的人或全部的人?」共有八講。另外一個是為所有教會牧者開辦的「教牧進修班」,時間是六月五、六日,主題是「『上帝』一 詞是意味什麼?」共四講。
在教牧進修班中,小山晃佑博士說,「上帝」就是當人需要幫助時,所要尋找的那一位。這個世界有兩類「上帝」,一類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上帝」,另一類是創造人的上帝。毫無疑問的,我們所敬拜的是創造我們的上帝,祂創造萬物,也超越萬物,所以祂是高高在上的上 帝,我們稱祂為在「天上」的上帝。而基督教的福音,就是我們可以稱呼這位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天上」告訴我們,上帝是一位超越的、偉大的、神聖的 上帝;但是在另一方面,這位神聖的上帝,卻也是我們的「父」,意思是和我們非常親近,親近得像我們的父親一樣。所以,基督教福音的精髓,就是至高的上帝降 臨在我們中間,照顧每一位卑微的人。那位最偉大的上帝,如何臨到卑微的我,這也正是「三位一體」的教義所要表達最重要的信息。
小山晃佑博士又說,「上帝」不是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哲學上的思考;上帝是一位「行動」的上帝,祂從至高的「天上」,移動到「地上」,和卑微的人生活在一起,祂也親自出手拯救人,特別是「邊緣人」。所以基督徒也應該是一位「行動」的基督徒,要像彌迦六8所說的那樣:「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這節經文一共用了三個動詞:「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可見這節經文所強調的,不是認知,而是「行動」。「行動」的結果是「復和」,人和人交往的結果,可能會產生衝突,但是衝突只是一個過程而已,「和好」才是最終的目的。
最後,小山晃佑博士引用何西阿六6的前半節的經文, 「我要求你們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牛羊牲祭」,然後說,如果拯救來自「天」和「地」,那麼我們就必須祭拜「天」和「地」,才能得到拯救;但是我們所敬拜 的,是創造天和地的主宰,所以獻祭不是得到拯救的必要條件,反而是上帝所要求的「堅定的愛」,才是我們所應努力追求的。然後,小山晃佑博士把「獻祭」和 「犧牲」連在一起,譴責很多人為了己身的利益,以至於「犧牲」了別人的生存空間。譬如說,為了北美的舒適生活,我們「犧牲」了南美,使南美像一個「墳場」 一樣。小山晃佑博士的結論是說,因為上帝要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獻祭」,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任何人,反而應該用「堅定的愛」來對待 所有的人。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