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教會文字事工在艱辛困頓中成長

首頁Home | 諸家論述總檔 |翁佳音曾宗盛 | 徐謙信 | 夏文學 | 江玉玲 | 郭東榮 | 郭正昭 | 李加恩 | 林昌華 | 林俊育 | 林暢有 | 盧俊義 | 阮宗興 | 王昭文 | 王成 | 蘇慶輝 | 謝大立 陳俊宏 |鄭仰恩| 張德麟 | 張德謙 |張妙娟

 

     盧俊義 
1988717 文字傳道事工紀念主日專稿


初代來台灣的宣教師,留給台灣人最寶貴的兩項禮物,其一,就是透過台灣教會推廣「羅馬字」(白話字),使許許多多的人雖然不識漢文,也能讀聖經認識上帝。其二,是創辦報紙,使分散在台灣各地的教會,能因報紙而結連在一起。這份報紙就是今天的《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第一份印刷物

《台灣教會公報》是英籍宣教師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lay)所創辦。他也是台南神學院的創辦者。主後1881年元月,英國長老教會贈送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和排字架、鉛字等給台南教士會。正好,巴克禮牧師回英國休假,他利用時間去印刷廠學印刷、撿字、排版等方法。於1884年元月回來台南後,在524日裝置好機器,開始印刷工作,這是台灣最早的印刷業,也是「新樓書房」的誕生。

早期教會多以推廣學習「羅馬字」為主,印刷品也是以「羅馬字」為出版物品。18857月,在巴克禮牧師主持下,在台南新樓發刊台灣最早的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第1號,也就是今天《台灣教會公報》的創刊號。創刊號出版4頁,第2號起為8頁。

這份報紙印出,充分表明報紙的特性,其內容主要在:

  1. 傳揚福音:說明宣教師來台灣的目的,是為了要傳揚上帝拯救的信息,並勸勉人研讀聖經。

  2. 鼓勵會友研讀聖經。

  3. 喚起會友關心創辦中學的重要性,並鼓舞會友將子弟送入中學。

  4. 傳達各地教會動態,使教會與教會之間能互相關懷。
    這份報紙最大的功能,除了讓會友了解各地教會動態外,也藉著教會報充實信仰內涵。

國外教會兩度捐款建造公報社

1894年,英國長老教會為積極推動文字傳道事工,捐獻一大筆錢給台灣教會蓋印刷廠。這棟古老的印刷廠就座落在現今台南神學院圖書館右前方(現已改為台南神學院之夫婦宿舍)。而在1983年,德國的教會希望台灣長老教會能在文字傳道事工發揮更大的力量,又奉獻一大筆經費蓋了現今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大樓於台南神學院在青年路頌音堂之左邊。這棟嶄新的報社大樓,除了設置書房外,並設置有暗房、製版、印刷、折紙等設備。但卻也說明了台灣教會在文字傳道事工上的疏忽和軟弱,因為兩次的建築都是由國外教會所捐獻;在1894年的時代,尚可以說得過去,而在1983年代的台灣教會,不僅事業機構如馬偕、彰基等有龐大的財力在運用,就是地方教會年終決算所餘也有數千萬元之多,卻沒有為自己過去所承受的福音恩典自立起來,實在是有虧上帝的賜福!

經數度易名,今名《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教會公報》之名是經過多次更名演變而來。起初是在1905年,將原來的《台灣府城教會報》改名為《台南教會報》。19281月,與北部中會所發行 之刊物《芥菜子報》合刊,並更名為《台灣教會報》。最後定名為《台灣教會公報》,乃是在193211日,集合《台灣教會報》、《教會新報》(高雄中會辦)、《福音報》(台中中會辦)等而成的。在同年51日,這些合併在一起而成的《台灣教會公報》出刊,並接續原有的期數為「566期」。

類似這種合併的建議,近年來曾由嘉中提案於總會,希望總會能將《使者》(原青年事工雜誌,今為青年與大專二事工委員會合辦)、《女宣》(婦女事工)、《常春藤》(原本總會事務所之刊物,介紹所有事工單位之動態,後來青年事工獨立接續介紹青年活動)等刊物整合起來,以免因人力、財力之分散,而效果不彰。但此案並無更具體的實際結果。

在惡政統治下克盡言責

在極權統治下的社會,人民是沒有言論自由的。1895年,台灣被日本統治直到1945年足足五十年的時間裡,台灣人是不能隨便講話的,自己父母的語言也會被統治者所歧視,並要求台灣人學日本話,讀日本人的歷史和地理。由於是被日本殖民,台灣人很難有所作為,雖然在一九三年代到四年代間,台灣文人曾有過不少努力,包括文化協會之組織,但是換來牢獄之災的為數不少。
1941
4月,由於太平洋戰事升高,日本政府因台灣教會與英美宣教師關係密切,而下令驅逐宣教師外,同時勒令停刊《台灣教會公報》,並關閉報社。一直到1945815日,日本戰敗投降,才由高金聲牧師以私人身分設法負責,恢復公報於當年12月。而後高金聲牧師將公報與報社交還南部大會。

但是,日本人離開後,台灣人並沒有得到更好的言論廣場,相反的,言論的尺度仍然受到接續統治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政府之壓制。這種壓制,比起日本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一是禁止台灣教會使用長達一百多年的「羅馬字」,不僅於19693月禁止公報以「羅馬字」印行,同時派出憲警人員往聖經公會沒收「羅馬字」聖經,並於一九七年代將山地原住民教會所用的原住民父母話的聖經、聖詩沒收。時至今日,此項禁令仍然沒有開放,除非加上中國字於父母話旁邊。而在1987222日的公報,卻因刊「二二八事件」之相關史料文章,而遭到查禁沒收。在此之前,也就是一九七年代到八七年之間,公報時常遭到郵局查扣,甚至委託捷運公司載送,也莫名其妙地全數遺失。這些情形至今依然發生,許多國內外訂戶讀者常收不到公報,就連住在台南市東榮街(公報社附近)也會遲至禮拜三才收到公報,雖然公報付郵寄出之日已有六天之久。

19778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舉世矚目的「人權宣言」聲明時,所有報章雜誌均被國民黨政府勒令不得刊登報導該宣言內容,而該月公報同時被扣押於郵局。19791210日,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事件」,台灣輿論界幾乎全部在統治者的操縱下,扭曲事實。然而,教會公報即在這種惡劣之政治氣候下,凸顯出一絲光芒,對台灣社會之各種現象時常提出批判,引起教界的矚目。

文字事工亟待支持

1885年創刊迄今,《台灣教會公報》於19731224日由月刊而改週刊,並再次認定它乃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機關報」之角色。但是,由於前有荷蘭、日本及現今中國人之統治,台灣人一直在語文之事工上猶疑不前,並且有一種無以名狀的自卑感,這是造成今天教會公報事工不彰之因。雖然大家喜歡看,但總是缺少更多的人參與投稿和推廣介紹訂閱。目前,教會公報的訂戶只有六千八百份,這個數字使它至今雖有103年歷史,仍然無法完全自給自足。報社今年訂下目標,希望在年底能推廣到一萬份,因為這是最起碼的自立數字,但卻需仰賴全體教會兄姊的關心和投入,才能達到。報社編輯部門的同工也在努力,希望能增加「青少年兒童篇幅」,以使這份教會公報能成為每一個家庭喜歡的刊物,並透過兒童版的出現以彌補今天教會主日學教育事工上的困境。

教會公報每兩個月出版「英文教會公報」,它是摘錄自中文公報編譯而成,每期出750份,寄發給全世界的教會組織、機構,重要圖書館及曾經在台灣工作的宣教師。也因這份英文公報的出刊,使得全世界的教會組織、機構能更清楚台灣教會的動態與台灣社會的各種事務,對台灣在國際事務上來說,它扮演著相當有影響力的 角色。

值此每年七月第三個禮拜文字傳道事工紀念主日,深切盼望全體能更重視文字傳道的功能,多推廣教會公報之訂閱戶,也給予寶貴的意見,以期使它在大家的珍惜愛護下,成長得更茁壯、更健康,發揮出文字傳道的功能,帶領更多的人來認識上帝憐憫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