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0 56 少年茂生手寫中堂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001-025

教會史話 026-050

教會史話 076-100


  1. 鄭成功優遇神父李科羅

  2. 李科羅與鄭經

  3. 鄭氏的呂宋政策

  4. 康熙教土測繪台灣地圖

  5. 林錦生與甘字典

  6. 少年茂生手寫中堂

  7. 跟費師母學練風琴

  8. 自編詞譜合璧聖詩

  9. 「聖詩歌」所加的詩

  10. 打馬字的字典

  11. 俗語字在甘字典

  12. 對字典的期許

  13. 干治士「台灣紀略」

  14. 娶駐在地婦女為妻

  15. 五千九百人政信

  16. 台灣佈教之成功

  17. 記教區的拓展及巡迴

  18. 馬偕的教區

  19. 白水溪遭難

  20. 標天才之回憶

  21. 斗六都司吳志高

  22. 盲人信徒溫旺遭殺

  23. 盲人事工的發韌

  24. 設訓瞥堂在洪公祠

  25. 甘為霖悼念林紅


 

  

    林燕臣(18591944)是清季秀才,曾開私塾授徒,其長子茂生(18871947)陪侍在側,習讀四書五經。由於天資優異記力超常,不出數年,作文寫字,幾成一家,號稱「小童生」。林錦生是茂生之從弟,1904年進新樓中學。時伯父林燕臣及許凌雲秀才)當中學漢文教員兼舍監,茂生當助教學生稱他「半仙的」,擔任漢文課程及聖詩練習,是當時唯一能彈風琴之教會青年。

    林茂生寫有一手雋秀的字,其字跡流傳於坊問,但世人多不知是他的筆。林錦生曾在「70年前之回憶」,披露少年茂生手寫中堂的逸事如下

    當時聖教宣揚,尚屬播種萌芽時代,慕道者必須心決信堅,掙脫禮教傳統之控制,更須通權達變,擊退習俗人情之干擾,才有可能追向永生的窄門奔跑。即此每一位棄邪歸正之入信者,在毀棄邪神偶像、除掉神主位牌之後,他的正廳必定掛起十絛誡命的中堂,闡明聖道之對聯,或有關聖蹟聖道之各種圖畫,藉以表白他全家之信仰。

「當時這些十誡、對、圖畫,都是經由冊房今公報社前身偶而、一次由廈門、香港、上海進口,既不常有,數量亦極有限;自然不足以應付南北二路各教會之迫切需要。幸好冊房恰在中學緊鄰,經理孫耀雲先生素知家兄茂生能書,遂就近商請幫忙手寫。事關聖工傳播,更是青年服務教會之大好機會,家兄就一言承諾,接受所託。

   「按十誡中堂,大小約宣紙全張。寫時要桌面濶大、墨汁豐富,更須有人在傍照料。於是不論磨墨洗筆、拉平牽直、整理打婦,概由筆者錦生擔任臨時書僮,一手包辦。大凡墨筆書寫,只不過如此而已。至於金字之十誡中堂,麻煩可就大了。蓋寫金字,昔不如今。在今日只須筆醮金液,一揮便就。當時則要先採集足量松樹乳液以代替墨汁。要輕描淡寫,不容點乳沾染紙面。否則,稿成後滿紙麻面至為難看。既然寫完,要等乳液半乾,而後二字一劃按貼金薄。再過一段時間,等乳液乾燥,金薄粘牢,然後用筆掃淨多餘金屑,就大功告成。

    「如是,不論中堂對聯,或金字或墨寫,一幅一幅次第完成。耀雲先生也依先後次序,供給那正在如大旱望霓之教會,以滿足會員之需要。如是冊房、教會、信徒皆大歡喜。」

    如果舊家存有書寫十誡中堂對聯,無妨請專家來鑒定

 



《台灣教會公報》 1934 主後198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