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馬偕墓園現況及未來修護計劃

 

 

第一節 馬偕墓園之現況


馬偕博士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長成後擔任長老教會的牧師,1872 年來臺傳教, 娶妻張聰明,1901 年逝世於淡水,享年57 歲,葬於淡江中學校園中。淡江中學校園景色清 幽,為莘莘學子向學之地,現有警衛管制校門,閒雜人等不易進入,校園內的淡水女學堂及 八角樓兩幢由傳教士設計的建築物,和傳教事業息息相關,富歷史意義及建築藝術價值。

馬偕墓園位於淡江中學校園一隅,穿越一座紅磚圓拱廊道,鄰近體育館及學生上課的教 室,就可看見以七里香綠籬為界,在西北方向開闢一約200cm 寬的白色小木門,由入口處可 見一座高聳直立的方尖碑,即是馬偕墓。目前園內有大大小小的墓共38 座,且園中種植有榕、 樟、楓、重陽木及山櫻花數株大喬木,均枝葉茂密,樹冠開展成一把大傘,成為視覺注目的 焦點,周邊配合種植小灌木,包括七里香、聖誕紅及變葉木等樹種,而草地植被更是綠意盎 然生長良好,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視覺景觀佳,但日後或可就園區植栽樹種做一整體規劃, 選擇適合之原生樹種。

馬偕墓園位於一處地形起伏不定的山丘上,西北方入口處略低,東南方略高於入口處不 及盈尺,地形變化有趣,更因馬偕墓經多年多人仰慕參觀,竟使中央略低陷形成一自然走道, 增添園區內地形視覺變化,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園內墓群均為石構造,但其所使用的材質 則包括青石、大理石及表面粉飾洗石子等不同材質構造,由現場觀看整座墓園,墓的本身整 體保存完好,僅少數幾座有裂縫產生或佈滿青苔,大體來說是保存非常完整的,顯示是有專 人定期打掃的結果。

另於園區後方有一處外國傳教士的墓園為西洋牧師長眠之地,維護狀況良好。而區隔兩 地的圍牆,東半段為唭哩岸石所砌半人高的圍牆,西半段接砌紅磚,上頭並以紅磚收頭,東 側圍牆約人高,砌一紅磚圍牆,其上並有鐵製欄杆。東北側有一座R.C 結構的儲藏室,與整 體景觀不甚搭調。

大致上來說,馬偕墓園保存良好,若日後能配合周邊環境,做整體景觀規劃,使這座園 區更添風采。

馬偕墓位於臺北縣淡水鎮真理街二十六號,臺北縣淡水鎮淡水段砲台埔小段9-1 地號, 即私立淡水高級中學校園內,面積約605 平方公尺。

因座落於校園內且地號完整,所以可以清楚的界定古績保存維護的範圍。並且可將馬偕墓 納入淡水高級中學校園內日後整體校園規劃的發展,使馬偕墓成為淡江中學學校發展的一項 重要資源。可配合周邊幾項歷史人文景點,如紅毛城、理學堂、女學堂、姑娘樓、牧師樓、 八角樓……等等,共同規劃發展人文觀光。

為維護這個珍貴的資源必需對日後定期的維修作一個審慎的評估,馬偕墓現況已有專人 定期維修,這是日後為維護古蹟本身的品質,也須定期請專人照顧維護的。

另一方面,關於馬偕墓園區內,植栽種植的原則如下:可選擇適合淡水氣候條件生長的植 栽種類,如。並且依大喬木、小喬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等多層次的種植,並可依四時季節變 化,種植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增加四季變化的趣味。

並可針對現有兩道圍牆作整體的規劃設計,一是與洋人墓園區間的矮牆,應增加其與馬 偕墓園區的相通,除了視覺的可及性應提高外,在活動路線上應改善其可及性,使參觀者可 以更加便利的瞻仰對臺灣發展史上有相當貢獻的外國人之墓園。故應於兩個墓園間的圍牆, 開闢一門,或根本就不需有圍牆區隔。

與校外街道為鄰的圍牆,日後若有可能與淡江中學校園園區發展作整體規劃,建築圍牆。 其圍牆形式可能為綠籬、磚牆、石牆或約半人高、超一人高或視覺可穿透、實牆等多種作法 可選擇搭配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