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雄 牧會生涯中最欣慰的事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吳俊雄撰 「牧會生涯中最欣慰的事」《台灣教會公報》 3272期 2014年11月10-16日 p.10。 吳俊雄牧師,1972年畢業於台灣神學院,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會共35年,其中在內湖3年(1972-1975),在宜蘭32年(1975-2007)。在宜蘭在任中建築7樓高的禮拜堂大樓(1989年7月2日破土重建,1992年1月2日舉行落成典禮)。  

不久前在總會開完會,一些年輕牧師邀我與他們用餐,在用餐中有位年輕的牧師問:「吳牧師,您在宜蘭教會從按牧直到退休共32年,若要您說一件最欣慰也值得我們這些晚輩學習的是什麼?是不是蓋那麼漂亮的禮拜堂?」我說:「不是。」
雖然從300多萬就敢破土蓋5000多萬的禮拜堂過程是蠻艱辛的,但比建堂完工、兩年內負債還清更讓我欣慰的是:我們找對了教會復興的門路——注重靈命更新,讓聖靈自由在教會運行以及走進小組化的教會。
什麼叫做敬拜讚美?我們完全不懂,看過唱一唱,跳一跳吧!什麼是小組化的教會?我們也不懂,有很多團契,還好有幾位經常跟牧師吃喝玩樂的慶昌夫婦、哲慈夫婦、榮貴夫婦、春惠、美麗姊,以這些核心同工經常往外觀摩樂團一人學一樣,小組以4個w:welcome(破冰)、worship(敬拜)、word(話語)、work(工作)一人學一樣回來「土法煉鋼」,從社青團契末代會長春惠一分為二,二分為四……若不是這批同工跟牧師敢衝敢撞也就沒有今天將近有20個小組。
在蘭陽地區第一間用敲鑼打鼓禮拜的教會,不是靈糧堂,是我們有100多年很傳統的宜蘭教會,那是那位不怕死的梁昭容長老搬來一套鼓對我說:「我們來用打鼓敬拜。」雖然敲鑼打鼓嚇跑了一些人(怕心臟病),但是增加的(年輕人)比跑掉的(年長者)還多。傳統禮拜3個人就可上場(講道者、司會者、司琴者),更新的禮拜要10多位參與者共同服事,讓更多的人有參與感,分組輪流服事禮拜人數就自然增加。
沒有小組之前,教會每年受洗的人數都是個位數,有了小組之後,每季受洗的人數都是10位以上。這些都是經由小組長或組員辛苦耕耘得來的,從傳統的教會轉型為小組教會不是容易的事(經常是牧師被轉出去),但是我們宜蘭教會做到了,那是聖靈的工作,藉著這些勇敢承擔的核心同工與牧師同負一軛得來的。願一切的榮耀歸與神。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