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與沉思 一個醫生眼中的蘭院長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黃明雄撰 《太平洋時報》 2010年11月3日 懷念蘭醫師專輯


在新春時節裏乍聞蘭大弼院長往生的消息,深埋在腦海底下過去的記憶不自覺地映畫在眼前。很多的彰基人、或彰化人都能朗朗地數說蘭院長的種種。我可是幸運的少數能榮幸地在他手下工作三 ~ 四年,親身看到、及體會到他的一切。藉著小小的篇幅,錄下數點 與大家分享,來懷念他。

1967 年到彰基內科當鉛桶時,不怕總醫師及內科主任查房;最怕蘭院長來迴診。主任及總醫師查房時,出了紕漏,大不了被刮一、兩下。那時年輕,鬍仔沒幾根,沒有什 麼好刮的。可是院長迴診,護士、護生、主任、及總醫師隨行十幾人,這時病人及家屬偏偏又滔滔不絕將病情說出來。我 之前問病歷時,他們守口如瓶一滴不漏,現在他家三代祖傳的家當都搬出來了。剛才診查時,他身穿十、八件包得一點不露,現在袒胸露臂,還手指這裏那裏不舒 服;我的診斷自然相差十萬八千里。院長不會對你說什麼,祗是偏著頭,斜著眼,似笑非笑看著你,瞬間”鉛桶”就變成 “飯桶”了。

當兵後回彰基當住院醫師,觀察到當蘭院長問診時,或多或少跟病人、家屬閒話家常,減少了他們心理上的緊張,自自然然地,他們會將自己的病情說出來。 院長也常利用病人的住處、工作、種種來衡量病人的運動量。他也注意檢查室的燈光、溫度、他自己的手溫,及聽診器的冷暖。常常看到蘭院長先搓搓手,口吹聽診 器,讓們它們暖和,才看病人。他看病人,從頭到腳,面上七孔、十二條神經、胸腹、手腳、走路的步伐,有系統的檢查,十有七次他已經有了診斷,必要時,才開 X光、腦波、電腦斷層掃描,來佐證或幫助他的診斷。慢慢地我也摸到邊了,這些無價的臨床知識,真讓我終生受用不盡的。

七十年代中華路五樓院舍剛蓋好,電梯只有二個,蘭院長常說,電梯是給病人及家屬用的,年輕的醫生要爬樓梯。跟他迴診時,總是三、五樓間(內、外科) 來回看病人。他人高馬大,上下樓梯一步二階的,我們人小個子矮,總是要慢跑才能跟上,有時手裏還得抱幾本病歷跟在他屁股後頭團團轉。當時的樣子很是狼狽, 現在想來是相當滑稽的。

台灣的醫院有些不良的習俗,其中包括送禮及紅包。病人好了之後,送醫生一點小禮物表示感謝,是個好意;但是看病前送的就有另外的意義。要是藥商請醫 生、送禮物,更是一種賄賂的行為,這是蘭院長最痛恨的。要是有醫生被查到收藥商的禮物,就地解聘。他也反對接受藥商的招待和宴會。在彰基工作的同仁都是中 規中矩的上下班,但是這樣卻顯得有點死氣沈沈。為了增加醫院時間外活動,提高生活品質,他提倡科際間的運動比賽,以後更擴充到院際間的活動,有網球、桌 球、排球、自行車,由院牧部主辦,當然有些藥商支持這些活動的開銷及獎品,這樣蘭院長才勉強接受,讓彰基人在緊張的工作外有適當的運動消遣。由於這是全院 同工的活動,在這些比賽、自行車旅行、登山活動,更促成不少對的美滿姻緣。

彰基本是一個地方性的醫院,主要在孕育地方上的醫師。彰化市的名醫或多或少都與彰基有關係。蘭院長盡量要提高醫院的水準,在彰化工作幾年,一定會回 英國進修一年。我們時常看他短袖短褲長襪,在病歷上、在黑板前,一邊畫圖,一邊解說腦神經的構造及病情,同時在拮据的經費下,每週六下午請台大名教授來醫 院演講及看一、二例特別的病人,更鼓勵我們寫病例個案報告,及臨床研究,同時更派傑出的醫生到英國及美國,去進修精神科、皮膚科、及肺科,將一些 新智識帶回醫院來。經過蘭院長辛苦的耕耘,奠下今日彰基成為醫療中心的基石。

蘭院長本人愛運動,上、下班都騎自行車,休假更是騎車登山,踏破台灣各地。他更鼓勵醫院同工休假時到各處去爬山。因此台灣有名的大山:玉山、阿里 山、合歡山、大雪山,有名的險道:中橫、北橫、南橫、八通關、父子斷崖 … ,都有彰基人的足跡及彰基旗。記得有次天高氣爽的秋天,當我們在五樓查房時,院長叫我們到東南走廊底的窗,往東南看,問我們看到什麼?院長說那好遠好遠的 地方,有個玉山的主峰。那時我們還是半信半疑的。直到二年後,當我從西北面上玉山主峰前,抬頭看的那瞬間,才領悟這是兩年前蘭院長提過的,現在祗不過是放 大了幾千倍而已。

蘭院長父子二代在彰化創立及撫養彰基,許多中部人尤其彰化人都知道彰化出名的,在南門有媽祖婆,在西門有紅毛爺。大家都慕名來看蘭院長,可是院長一 天 看診 名額有限,大部份人都排不到。很多人知道蘭院長舊曆年大年初值班的事,這點也是院長體貼員工的,他知道我們有回家過年的風俗。許多人更打破大年新春不到醫院的習俗,來掛急診看他,急診室甚至因而爆滿。

最令人敬佩的是,關於院方的規則 ,院長不但要同工遵守,他自己也遵守。醫院要員工 65歲退休。當蘭院長及高醫生達到 65歲時,正是他們事業的尖峰,他們都很健康,彰基又是剛由初春發芽茁壯的時期,彰基很需要他們。他們毅然洗手封刀,離開他們所愛的彰基。這並不是他們不愛彰基。從他們退休以後的種種作為,更證明他們最愛的還是彰基。

綜觀在蘭院長手下工作數年的經驗,不分貧賤富貴,他一律接待,他仔細的看病,詳細清楚的教學,事事以身作則,及信奉基督耶穌的精神,是我一生的準則 及學習的目標。他常常說新約中最讓他感動的是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景象。這種為人(尤其為屬下)服務的精神,是彰基的院徽。

老、少蘭院長夫婦四人,陸陸續續為彰基服務七、八十年,他們所做的事工,所留的精神,譬如切膚救人、防空洞貧民、山地醫療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套句林肯總統說過的話,他們為彰基所奉獻出的,是超過我們語言能增加或減少的。那 我們身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彰基人,又能做些什麼?我們的責任是讓這間 “為病人、顧病人、和愛病人的醫院”繼續發揚光大。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