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103 水仙宮一帶是鬧市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126 -150

教會史話 151-175

教會史話 176-200


  1. 「臺灣今昔」

  2. 府城廟宇和聯境

  3. 水仙宮一帶是鬧市

  4. 看西街設教受挫

  5. 馬雅各回述挫折

  6. 在旗後建立教堂

  7. 天利行和必麒麟

  8. 馬雅各初訪平埔社

  9. 最早的領洗者

  10. 旗後醫務的進展

  11. 醫館管家黃嘉智

  12. 進鳳山縣治埤頭

  13. 首任駐台牧師李庥

  14. 馬雅各的家屬

  15. 三塊厝.莊清風

  16. 多難的一八六八年

  17. 民惡天主教

  18. 高長的受苦

  19. 用藥迷毒人

  20. 埤頭教會大劫難

  21. 莊清風殉教

  22. 馬雅各上書阿禮國

  23. 贖我罪過

  24. 馬雅各之處境

  25. 樟腦糾紛的解決


 

 

 

        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初抵台灣府城台南,就在大西門外看西街設教及施療。如果你有溝季府城地圖。可知沿看西街向北過了偷食橋,就到水仙宮。當時金仙宮一帶是府城最繁榮、熱鬧的地區。

        天上聖母媽祖、水仙、風神、龍王是台民所祀航海保護的神。水仙王者,據郁永河撰「海上紀略」,是「洋中之神。莫詳姓氏。或曰:帝禹、伍佰子胥、三閭大夫屈原,又逸其二……」。逸者,王勃李自康熙54(1715泉漳諸商建水仙宮於台灣府西定坊海口。爾來貿易業務大振,以營業性質逐漸成立集團,稱「郊」的組織。所謂三郊者,就是「北郊」華北、華中貿易、「南郊」華南貿易「糖郊」經營糖進出口。三郊於乾隆6(1741在水仙宮邊室,設置「三益堂」公所,來處理一切郊務及地方公事。三郊以盈餘捐款助鋪路、造橋、修廟:建造域柵、設練義勇等,在地方的建設、治安、救濟等盡了不少的力。水仙宮一帶成為商業中心,其繁榮自不待言。開埠後,洋商紛紛來台。設館或貨棧,不在安平,也就在水仙宮一帶了。進出口眾多、貨物運輸頻仍,消費文化跟著來。菜攤、茶館、煙芙蓉、鴉片、妓寮……林立。陳肇興「赤嵌竹枝詞」云:「水仙宮外是儂家,來往艘船慣吃茶,笑指郎口是錢樹、好風吹到便開花」,便是好寫照。

英語Down townUp town之語,而府城人也有下底街、頂街之稱。城內上帝廟向東一帶臨高,稱頂街。向西滑走下去是下底街到城外水仙宮一帶,而這一帶在清期是府城的精華所在

水仙宮創建於水船所泊的海口面向台江,但歷年之間沙土堆積陸地隆起,乾隆29(1746三郊重修時,舊港久汙塞,市塵雜沓,交相逼處,知府諭居民撤除之,自祠前達小港,計表共12丈,廣共3丈,「氣局軒敞,廟貌莊嚴」云,可知陸地化在進行。至今不單水仙宮外:整個台江也淤為陸地。

三郊所用帆船:敵不過洋商之輪船,光緒期公款日絀「貿易日少,至光緒31(1895一改隸日本,泉漳諸商紛紛撤去,而三益堂公所亦廢。日政府亦將樟腦改為公賣,管制鴉片……致使洋商無利可圖。隨台灣與日本貿易之進展,高雄港之興起等因素,水仙宮一帶要恢復昔日之光彩就不可能了。

在文末,請大家想一想,宣教師在府城最繁榮熱鬧的水仙宮一帶要建立「橋頭堡」是智的決定與否。

 

 

《台灣教會公報》 1996 主後19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