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台語聖經新譯本》芻議

周宏毅撰 《台灣教會公報》 3353期 2016年5月30日-6月5日 p.25

目標:
修訂《巴克禮》聖經,為台語教會提供一本反應最新聖經原文學術,適合公眾禮拜、深度研經、個人靈修,使用現代台語普遍腔的台語聖經。
說明:
  1. 台語教會的《巴克禮》聖經在1933年出版,至今已經超過80歲。若是將新舊約分開計算,年紀還要更大:它的新約在1913-14年翻譯、1916年出版;舊約在1927年開始翻譯,1930年完成,是因為戰亂,才拖到1933年出版。
  2. 若將《巴克禮》聖經受到《馬雅各》與《和合本》聖經的影響都列入,它的年紀還要增加。《馬雅各》聖經的新約+詩篇在1873年出版,但是有十幾本新約其實是別人在1852-72年間已經出版的譯文,馬雅各只是納編而已。《巴克禮》聖經受到《馬雅各》聖經不小的影響。
  3. 《巴克禮》聖經也受到《和合本》聖經的影響。宣教師決定翻譯《巴克禮》聖經,是在《馬雅各》的舊約出版同一年(1884)。翻譯工作卻在1893年喊停,因為另一批宣教師已經在1890年開始翻譯《和合本》系列聖經。為了確保聖經重要用語的一致性,《巴克禮》聖經的翻譯被迫中斷來遷就《和合本》。《和合本》的新約在1906年出版,《巴克禮》的新約翻譯才在1913年恢復;《和合本》的舊約在1919年出版,《巴克禮》的舊約翻譯才在1927年恢復。這段歷史說明,《巴克禮》聖經若從決定翻譯算起(1884),距今已經超過130年了。這麼長的時間,台語已有相當的變化,修訂是不可避免的。
  4. 比起台語的變化,另一個變化更嚴重,就是聖經原文的學術進展。目前讀到的台語聖經翻譯史,都沒有提到《巴克禮》聖經的原文根據,只知《馬雅各》聖經不是根據原文,而是從英文轉譯。《巴克禮》聖經是根據原文,但是版本不明。從時間點推斷,《巴克禮》的新約既然在1913年始譯,理論上是可以根據1881年的Westcott-Hort版本(《和合本》的新約根據),或是Nestle版本(1898年以後)。但是考慮到地域偏遠、新原文版本尚未普及等實際因素,《巴克禮》的新約也有可能是根據Textus Receptus。這個版本可以追溯到1516年Erasmus出版的史上第一本希臘文新約,也是Tyndale和King James Version等英文聖經的新約原文。但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Textus Receptus背後的抄本,來自較晚且不太可靠的拜占庭傳統;Westcott-Hort與Nestle背後的抄本,才來自較早且可靠的亞歷山大傳統。不過無論《巴克禮》根據哪一種,離今日的標準都還很遠。今日的標準希臘文新約,是從Nestle演進而來的Nestle-Aland版本,2012年修訂到第廿八版(簡稱NA28=2014年聯合聖經公會希臘文新約第五版,簡稱UBS5 或GNT5)。這個最新修訂版開啟了希臘文新約的新時代,因為它全面翻修大公書信,頭一次採用「新約經文研究學院」的Editio Critica Maior(簡稱ECM)。台灣現有的台、華語新約,仍無人使用NA28/GNT5,��台語聖���������新譯本》可望成為第一個使用者。
  5. 《巴����禮》的舊約希伯來文版本也同樣不明,但是可想而知,與今日的標準也有相當距離。希伯來文聖經的現代史,是以Rudolf Kittel 在1906年出版的Biblia Hebraica(簡稱BH或BH1或BHK)為起點。在這之前,大家都使用一種中世紀拉比所編的版本。BH1在1913年修訂成BH2;1937年修訂成BH3,從此將底本換成列寧格勒���本;1967-77年修訂成BHS(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2004年開始,最新的BHQ(Biblia Hebraica Quinta)單行本陸續出版,預定2020年出齊。1927年《巴克禮》的舊約開始翻譯時,理論上是可以根據1913年的BH2。但是考量種種實際因素,也有可能是根據BH1或更早的拉比版本。無論如何,《巴克禮》的舊約既然來不及使用BH3,與今日的標準就至少有三代的距離。今日的希伯來文聖經,不但有BH第五代的BHQ,部分經文還有希伯來大學根據Aleppo Codex(比列寧格勒抄本更早、更權威,可惜不全)所編的HUB(Hebrew University Bible),以及牛津大學出版社用尖端經文批判學所產生的HBCE(The Hebrew Bible: A Critical Edition)。台灣現有的台、華語舊約,也仍無人使用這些希伯來文版本,《台語聖經新譯本》有機會領先。
  6. 《巴克禮》聖經出版以來,並非沒有別的台語聖經產生,只是翻譯的原則不同。《巴克禮》聖經是根據「形式對等」(Formal Equivalence)的原則來翻譯,講究字句忠實原文。後來的台語聖經,包括1972年的《紅皮聖經》(只有新約),2007年的《現代台語譯本》(目前只有新約),2015年的《全民台語聖經》, 以及非台語系統的《現代中文譯本》,《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現代客語譯本》等,則是根據Eugene A. Nida所提倡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原則來翻譯,強調用對等的現代語句彈性表達原文大意。這兩種翻譯原則各有所長,都有存在價值。只是日前的情形是,從《紅皮聖經》到各種《現代XX譯本》到《全民台語聖經》,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教合譯的,聖經公會譯的,長老會譯的,或是民間團體譯的,不但一面倒都根據「功能對等」的原則,甚至可說都是同一個譯本的複製品(clones)。這個共同譯本,就是Nida的得意弟子Robert G. Bratcher所主導的《現代英語譯本》(Today’s English Version,或稱TEV)。台灣這些《現代XX譯本》的用詞、風格與《現代英文譯本》太過雷同,讓人好奇這些譯本到底有沒有回到原文,還是只有從《現代英語譯本》轉譯而已。
  7. 「功能對等」不是不行,但是它有兩大限制。第一,這種聖經困難用來深度研經。因為譯文並不講求與原文字句對應,讀者不知哪些字聖經原文有,哪些沒有;當他必須對某字詞做深入研究,或是比較該字詞在聖經別處的用法時,不能確定原文有無會讓研究無法進行。這也是無人替「功能對等」的譯本製作「經文彙編」的主要原因。第二,因為「功能對等」要求譯者替讀者「消化」之後譯出,當原文有雙重或多重意涵時,這種譯法通常只能取其一,等於限縮了原文的豐富性。最糟的是,當譯者誤解原文時(不要驚訝,常常發生),讀者不但不自知(因為讀來還是很順),還無法找回正確的意思,因為原文句型都已經被消化而無法復原了。「形式對等」至少沒有以上這兩大問題。總之,「功能對等」的聖經無法取代「形式對等」的聖經,只能輔助。歐美神學院的聖經課程,只能使用「形式對等」的聖經。歐美一般教會的公用聖經,也通常都是「形式對等」的聖經(如KJV、NIV、ESV、NAB、NABRE、RSV、NRSV等)。
  8. 很遺憾,《巴克禮》聖經仍是目前唯一的「形式對等」台語聖經!台灣教會已經為「功能對等」的《現代英文譯本》複製很多子孫了,難道不應該回頭為「形式對等」的台語聖經做一點事嗎?說句公道話,《巴克禮》聖經雖然已經七老八十,但是在字句的精準度上,仍然贏過一牛車的《現代XX譯本》。
  9. 更加遺憾,台語教會在「形式對等」的聖經翻譯上,已經嚴重落後華語教會了。聯合聖經公會早在1983年就決定修訂《和合本》。修訂工作1985年在台灣開始;2000年轉由香港聖經公會主導;2006年新約出版;2010年,歷經27年,由三十多位台灣、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聖經學者合作的《和合本修訂版》新舊約全書出版。請注意,《和合本》與《和合本修訂版》都是「形式對等」的聖經,若再加上天主教的《思高本》聖經以及廣受學者推崇的《呂振中譯本》,華語教會就已經有四本「形式對等」的聖經了!台語教會還是只靠八十幾歲的《巴克禮》撐場面,這說得過去嗎?
  10. 在忠實原文的聖經方面,《巴克禮》的翻譯時程一度領先《和合本》,無奈後來政策性「被超前」。現在《和合本》都已經完成修訂了,《巴克禮》的修訂不但還沒開始,也不見台語教會出來鼓吹、呼籲。請問這是疏忽,還是怠惰,還是自認台語教會沒人才,還是認為深度研經用的台語聖經沒必要,反正有中文聖經可讀?
提議:
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屬下各神學院,鼓勵師生參與《台語聖經新譯本》的計畫。此計畫的具體作業與時程,將依照參與的人員與資源來擬訂,但是國外有心人士已有初步構想,也收集了所需的工具與資料。將《巴克禮》聖經修訂到最新的學術標準,是台語教會不能推卸的責任。請參與、代禱、奉獻,讓這本傳奇性的聖經,一舉跨越80年的鴻溝,再度在台灣發光!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7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