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若呣是按呢 Nā m̄-sī aìn-ni

翁修恭撰 《聖經季刊》 9 卷3 期(總 30期) 2009年11 月 舊詞新譯 ? 現代台語譯本用詞介紹(六)

若呣是按呢 Nā m̄-sī án-ni 馬太福音13章10-17節
馬太福音13章 10 - 17 節這段經文不容易瞭解,14-15節是耶穌引用舊約先知以賽亞的話,說明祂使用比喻講話的理由。我們仔細比較後發現有兩種意思不同的翻譯。
《現代中文譯本》:「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他說:這人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見。因為他們心智閉塞,塞住了耳朵,閉上了眼睛。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耳朵也會聽見,心裏領悟,回心轉意,我就治好他們。」此譯詞意思很清楚。
《和合本》譯為:「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油蒙了心」是什麼意思?有一英文譯本譯為:make the heart of this people fat,意思是:使這百姓的心肥胖。心肥胖了,反應就遲鈍。台語的「大箍呆」 - tōa-kho͘-tai 的「大箍」是中文的肥胖,「呆」是戆 - gōng,是中文的笨。肥胖與笨有互相關聯,是古今中外的共同想法,很有趣。「油蒙了心」大概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和合本修訂版》改為:「這百姓的心麻木。」意思就清楚了。
台語《巴克禮譯本》譯為:「因為此個百姓心鈍,耳孔重,他們的目睭瞌,驚了他們用目睭看見,用耳孔聽見,用心曉悟,來越輪轉,我就醫好他們。」 - “In-ūi chit ê peh-sìⁿ sim tūn, hī-khang tāng, in ê ba̍k-chiu pàng khoeh; kiaⁿ liáu in ēng ba̍k-chiu khòaⁿ-kìⁿ, ēng hī-khang thiaⁿ-kìⁿ, ēng sim hiáu-ngō͘, lâi oa̍t-lìn-tńg, góa chiū i-hó in.”
《現代台語譯本》譯為:「以賽亞的預言抵佇他們身上應驗: 聽都聽,卻檜明白;看都看,卻看檜清楚。因為這個百姓的心鈍,耳孔重,目睭瞌起來。若無,他們的目睭會看見,耳孔會聽見,心會曉悟,會回心轉意,我就給他們醫好。」─ “ ĺ-sài-a ê ū-giân tú tī in sin-chiūⁿ èng-giām: Lín thiaⁿ to teh thiaⁿ, khiok bōe bêng-pe̍k; Lín khòaⁿ to teh khòaⁿ, khiok khòaⁿ bōe chheng-chhó͘. In-ūi chit ê peh-siⁿ ê sim tūn, hī-khang tāng, ba̍k-chiu khoeh khí-lâi. Nā bô, in ê ba̍k-chiu ōe khòaⁿ-kìⁿ, hī-khang ōe thiaⁿ-kìⁿ, sim ōe hiáu-ngō͘, ōe hôe-sim tńg-ì, góa chiū kā in i-hó.”
翻譯小組譯完此段經文並印成試讀本寄出之後,曾發覺有譯錯的地方。14節引用以賽亞的話的第一句:「聽都啲聽,卻檜明白;看都啲看,卻看檜清楚。」裡的「聽都啲聽,看都啲看」應該改為:「聽閣聽,看閣看」 ─ “Lín thiaⁿ kho thiaⁿ, Lín khòaⁿ kho khòaⁿ”,因為原文的英譯是:listen and listen, look and look. 「若是」也改為「若呣是按呢」─ nā m̄-sī án-ni。「若呣是按呢」比「若是」意思更清楚。
在此需要特別提出來討論的一個用詞是,15節的「不然」《現代中文譯本》,此詞《和合本》翻譯為「恐怕」,但《和合本修訂版》改為「免得」。《台語巴克禮譯本》是用「驚了」─ kiaⁿ liáu,此譯詞與《和合本》「恐怕」的意思相同。《現代台語譯本》譯為「若無」,後來改為「若呣是按呢」─ nā m̄-sī án-ni,此譯詞與《現代中文譯本》「不然」的意思相同。
「若呣是按呢」或「不然」的意思是:若不是這樣,表示可惜,含有勸戒之意。耶穌用比喻講道的目的是要民眾洗耳而聽,能聽懂,並深刻思考,願意接受,且回心轉意,這樣就能得到醫治。耶穌對民眾有很大的期待,但他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看不見,原因是:他們心智閉塞,塞住了耳朵,閉上了眼睛。他們的反應與耶穌的期待完全相反,使耶穌興嘆。但耶穌不放棄對民眾的期待,我們從祂引用先知的話中感觸到祂期盼他們回心轉意的熱切心情。
另外一句是:14節,《台語巴克禮譯本》:「聽是欲聽,若是決斷無曉悟;看是欲看,若是決斷無看見。」─ “Lín thiaⁿ sī beh thiaⁿ, nā-sī koat-toàn bô hiáu-ngō͘; Lín khòaⁿ sī beh khòaⁿ, n̄a-sī koat-toàn bô khòaⁿ-kìⁿ.” 「若是」的台語意思與現在的「但是」差不多,可用「卻」代替。「決斷」─ koat-toàn的用法完全改變了,因為受到中文的影響,依照字義,決斷是決定或判斷。「決斷」台語原來的意思是:一定,《現代台語譯本》改譯為「攏檜」─ lóng bōe“,意思是:「一定檜」。
此段全文改為:「聽閣聽,嘛攏檜明白;看閣看,嘛攏看檜見。因為這個百姓的心鈍,耳孔重,眼睛瞌起來。若呣是按呢,他們的目睭會看見,耳孔會聽見,心會曉悟,會回心轉意,我就給他們醫好。」─ “Lín thiaⁿ koh thiaⁿ, mā lóng bōe bēng-pe̍k; Lín khòaⁿ koh khòaⁿ, mā lóng khòaⁿ bōe kìⁿ. In-ūi chit ê peh-sìⁿ ê sim tūn, hī-khang tāng, ba̍k-chiu khoeh khí-lâi. Nā m̄-sī án-ni, in ê bák-chiu ōe khòaⁿ-kìⁿ, hī-khang ōe thiaⁿ-ki̍ⁿ, sim ōe hiáu-ngō͘, ōe hôe-sim tńg-ì, góa chiū kā in i-hó.”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聯絡我們 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