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 (書評)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俊義撰 《當代醫學》月刊414期 2008年3月p.283~285


按:蔡巧,19101018日出生於鹿港,是蔡絜與李招治之女;1927年,她得鹿港教會林照牧師的推薦,來彰化找蘭大衛醫師,蘭醫生接將她送往馬偕醫院的護校就讀。20歲受洗。1930年護校畢業後又接受一年助產士的訓練並取得檢定考試及格的執照。後回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1934年她和赴日學醫返台的陳法丁結婚,婚後陸續生了兩個女兒,不料,其夫卻婚後數年就過世,她須扛起照顧夫家的責任,遷到位於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的坪林定居。他在鄉公所任事務員,而自1940年起當了35年的免費產婆。


張文亮撰 《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Grandma Tsai and a pair of scissors

校園出版社 20059 100 校園叢

一談到醫療典範,通常都會說到醫師,甚少有人會想到許多感人故事也發生在護理工作者身上。我們經常聽到英國南丁格爾的故事,卻甚少有人說台灣也有像南丁格 爾這樣的護理人員,就像我們一再聽到史懷哲、德蕾莎修女的事蹟,卻甚少說到咱台灣也有一位施乾也做了同樣的事,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可惜,也是令人感慨的事。

這本《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之書,可幫助我們看到,並且認識台灣早期的護士和助產士們,培育的經過,以及她們奉獻的精神,是很 值得所有從事醫療工作者仔細讀的一本好書。同時,在這本書中,也可看到台灣早期社會女性堅忍的生命力。就像書中主角蔡巧女士所說的:「以前台灣窮苦人家的 女人是強壯的,生產的時候,到溪邊,用一塊碗碎片,自己割斷臍帶,在溪水裡給嬰孩和自己清洗。」她這樣的話,對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聽起來就像在聽天方夜譚 一樣遙遠的故事。但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阿嬤那代女性的身上。我就親自聽見現在尚且健在、已經高齡92歲的胡文池牧師娘(葉寶玉女士,也是助產士)告訴過我 的故事;她說有一次接到一個正在田裡「搜草」的農夫來叫她趕緊去他田裡幫忙,說她太太在田裡生產了。當她的夫婿胡文池牧師騎著一台50 cc機車載著她趕往田裡去時,那位產婦雙手捧著剛出生的嬰兒坐在田埂邊。胡牧師娘就在田埂邊趕緊替她處理,那位產婦隨即用田邊水溝的水,替孩子先清洗一 下,然後才在先生和胡牧師娘共同扶持下,走回田邊的農舍裡,進一步處理產後的事宜。

但更值得人們感念的醫療工作者,就像蘭大衛醫生夫婦所奉獻的一樣,蔡巧女士這樣描述她在台北縣坪林鄉工作的心得,她說:「所有接生的,我都不收錢。別 人就送雞、送鴨、送蛋給我,當作我的走路工。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幫助人,不是酬勞。」就這樣,有長達35年時間,蔡巧女士都是免費替人家接生,協助護理 的工作。「全坪林地區的嬰孩,幾乎都是她的雙手接生下來的」,作者在書中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已經可以讓讀者看出在這段漫長歲月中,蔡巧女士翻山越嶺、涉過溪水、日夜不停地透過免費接生助產的工作,已經為她在坪林鄉民心中,留下了他們生命裡永不能磨滅的印記。蔡巧女士,雖然不是醫師,但卻是整個坪林鄉在 19401980年代之間,鄉民生命來臨的接生者。

最近引起咱台灣社會甚多議論的重大議題之一,就是要不要承認中國的學歷?若是要,那麼,台灣醫界必定首當其衝。因為已經有多個財團在中國政府的協助 下,蓋好,或是正準備蓋超大型的醫學院、醫院和護理專校,大量培養醫護藥等人員。大約只要再10年後,這些在台灣有設置醫療機構的大財團,就可以用目前台 灣三之一的工資,甚至更低,從中國一批批地引進台灣醫療職場工作。這些大財團的醫院會首先聘用這些在中國訓練出來的醫護藥人員。屆時,台灣最頂尖的醫療菁 英群,將會逐漸被中國所取代。為甚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台灣這些大財團的老闆或董事們,他們日夜所思的,並不是生命價值和尊嚴問題,而是賺錢的利潤。他 們對生命價值的看法,往往是用錢的數字在估計,而不是生命的意義,和社會責任。

怎樣看生命的問題?在台灣醫療史上,有許多奉獻於醫療工作可歌可泣的生命故事,而其中一直讓人歌頌迄今的一件事,就是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醫師 David Landsborough, 1870-1957)和他的夫人連瑪玉(Campbell N. Moody, 1865-1984)「切膚之愛」的感人故事。從發生這件震撼人心靈的1928年,一直到今天,彰化街上還流傳著一句俗語:「北有媽祖宮,南有蘭醫生。」 (請用台語讀:「Pak u Ma cho keng, lam u Lan i-seng.」)來歌頌蘭大衛醫生在彰化,及中部地區(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對整個台灣),在醫療工作上的奉獻。蘭醫生父子在台灣人民的心中所奠立的生命 價值,恐怕這些大財團們就算傾盡所有財富,也難換取得到。類似這種一百多年前,以宣教師名義到台灣來,奉獻全部生命精神開拓醫療傳道,並且奠下醫療培育工 作的這些外國醫師們,才是最值得我們當作學習生命教育的典範。而目前在台灣,已經有醫學院開始用「典範教育」在介紹這些在醫療工作上有貢獻的人,這真是令 人欣慰的事。

讀台大張文亮教授所寫的這本介紹蔡巧女士的書,確實是一種享受,他細膩又暢順的筆調,讓人一讀,就想一口氣將之讀完。薄薄的這本書只有100頁,是可 以一面喝咖啡、泡茶,一面翻閱品嚐,確實是一種享受。而書裡還有許多珍貴的照片,值得珍惜。也透過張教授所寫蔡巧女士的故事,不但幫助我們看到90年前台 灣醫療簡單的面貌,也可看到一位受過嚴謹醫護人員訓練的女性-蔡巧,怎樣將她所學的,在最窮困的環境下,奉獻出她生命最精華的智慧,點亮了偏遠地區許多人 生命的盼望。

我喜歡張文亮教授寫的書,也曾邀請過他來我的教會演講,雖然他講話有一點點口吃,但卻深獲大家的好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關心台灣的方式很多種,他就是用寫書的方式,把台灣的土地、水,和人物連結在一起寫,這種寫法非常特別,讓讀他書的人,很容易就認識這塊土地的人文事物。張教授出生在彰化,也在彰化受教育長大。在台北讀大學,之後,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完成學業。目前是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是一位非常敬虔的基督徒。因此,他的作品很特 別,讀起來,有基督教信仰的內涵,卻沒有傳教,也沒有說教的韻味,這種情形在他所寫的每一本書中可以看出來。他的著作甚多,已經接近20本。其中《電學之 父-法拉第的故事》這本書,曾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頒贈金鼎獎、文建會頒贈「好書大家讀」的年度好書,我認為不但是身為醫護人員該看此書,特別是護理人員應該 讀他寫的《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這本書,真是好書一本。有很多時候,我真想建議醫學院應該要求護理系將這本書當作教科書讀。而這本介紹「蔡巧」女士的書, 應該推薦給護理人員和醫學生讀,好使他們知道:「不是在大都會、大醫院才能做甚麼偉大的事,反而是到窮鄉僻壤之地,更能使工作和生命都豐富起來。」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