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念梅佳蓮 有個性的梅先生 |
|
首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T / V / W |
|
張盟宜撰 《台灣教會公報》 3263期 2014年9月8-14日 p.22英國宣教師梅佳蓮(Dr. Kathleen E. M. Moody)奉獻台灣聖樂事工,在台達37年(1948~1985年),曾任台南神學院音樂系主任,參與《聖詩》編定,也指揮長榮中學、長榮女中聯合聖歌隊,並常在教會主日崇拜時獻詩。她於2014年8月4日凌晨在英國病逝,享壽94歲。1994年,首次獨自一人出國,到遙遠的英國求學。台南神學院的吳信安老師好意提供一些早年曾在台灣服事的英國宣教師名單,要我有機會可去拜訪。由於學校位於英國南部, 因此我先拜訪距離最近、住奇切斯特(Chichester)又與南神有淵源的梅佳蓮老師(Kathleen E. Moody),以及住伯明罕的彌迪理牧師(Rev. Harry Daniel Beeby)。我先去信自我介紹, 兩位長者都回信表示歡迎我前往認識他們,也聊聊台灣的近況。我不喜歡人家稱我『梅姑娘』!在陌生小鎮奇切斯特的月台上,一位滿臉慈祥笑容的英國老太太用標準台語歡迎我:「妳就是Bêng-gî吧! 歡迎妳來英國……妳稱呼我『梅老師』,很好、很好!」望著一頭霧水的我,她補充說:「稱我『梅先生』或『梅老師』都可以,我不喜歡人家稱我『梅姑娘』。我可是有查過字典的, 姑娘是古代對那些在家不做事的千金大小姐的稱呼。妳說,我像是不做事的千金小姐嗎?」我私下吐舌頭,心想:「哇!這位老師可真是有個性呀!」後來發現她果然是位有意思的長者,加上她也喜歡我這去念兩性平權「不是傳統乖乖牌」的晚輩,一段長達20年的忘年之交就此展開了。在英國念書時,因地利之便,常常做一些簡單的台灣料理去拜訪梅佳蓮老師,關心她的生活。她告訴我,本來1985年退休時,也想過留在台灣定居,但哥哥勸她,說她從年輕時候就在台灣生活,應該回英國跟家人團聚了,因此她才回到英國。沒想到回英國幾年後,哥哥的兒子意外過世,為怕觸景傷情,哥哥、嫂嫂被嫁到加拿大的女兒接去奉養了。梅老師覺得自己沒有一起搬到加拿大的理由,因此選擇獨自留在英國。雖然遠在英國,梅佳蓮老師有機會還是幫台灣做外交。有次她請我一起參加某一企業的職���訓練,原來該��司要來台灣設辦公室,需要人介紹台灣的文化民情,好幫助工作者及其家庭早些認識台灣,在台灣近40年的梅老師自然是他們最好的講師人選, 而我則成為她的小助教啦!我也��知道,她雖然退休,還是在做不同方式的台灣事工哩!我哪有年��大到不能事奉?我回台灣工作後,仍然盡可能一年一次「回歐洲」休假充電,當然也會到英國去探望老人家。當時在南神及教會機構服務的我才知道,在許多年長牧師的眼中�����「梅先生」可是一位認真又嚴格的老師,跟我認識的慈祥長者形象似乎大大不同。���個時間,原本在大教堂聚會的梅佳蓮老師,後來改去住家附近較小的教會聚會。對外她說���因身體因素,就近聚會就好,然而她私下向我透露,因為大教堂「體恤」她年事已高(當時她80多歲),因此不安排她參與事奉。她有點憤憤不平又帶點得意地說: 「我哪有年紀大到不能事奉?現在的教會還安排我指揮詩班和讀經禱告咧!」然後還碎碎唸了一下同樣已高齡的��迪理牧師,說他比自己小一歲,怎可一直說自己是老人,沒辦法做什麼工了……看著兩位對台灣很有貢獻的老人家拌嘴,讓當晚輩的我覺得很有趣,顯然梅佳蓮老師是支持「要做工到最後��刻��的人啊!2013年彌迪理牧師過世,我也擔心梅老師的狀況,因此暑假又再次去拜訪梅佳蓮老��。她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她仍然堅持不麻煩他人,事事儘量自己處理。告別時我們離情依依,似乎她早已知這可能是最後一面。為了鼓勵老人家要好好照顧自己,我承諾她一年之後的暑假一定再來拜訪,為她做台灣歲的95歲生日。老人家開心地笑了, 要我「一定要再來」。See you soon!今年7月下旬時,我打電話告訴她要去英國的時間,也約好見面,她很高興我依約成行,還跟我說:「我身體還好,走路比較不方便,但還是可以一起出門吃飯啦!」電話中聊了一下台灣教界她的學生及友人的狀況, 也準備帶給她愛吃的台灣食物,並轉告許多人託我向她請安。她語帶哽咽地說她好想念台灣,最後切切地叮嚀我:「See you soon!」豈料,這竟成為我們最後的通話……。就在抵達英國前幾天,人已在法國的我得知梅佳蓮老師被上帝接回天家。但我仍照原來計畫前往,只是原本歡喜的拜訪成了最後的送別。與安禮文牧師一起到奇切斯特,除了告別敬愛的梅佳蓮老師,也應安禮文牧師的請託,協助整理一些她的遺物。因為她有太多中文的遺物,家屬和安禮文牧師在不知內容為何的情況下,無法貿然處理。
明知她已安息主懷,看到熟悉的公寓沒有熟悉的身影,還是有些哀傷。在處理遺物時,不少都是南神、長榮女中、長榮中學校方及學生贈送的證書、獎牌、禮物。討論告別式過程時, 大家又分享她生前的生活點滴,彷彿她仍在我們當中。我不禁感謝上帝,賜給台灣這樣一位盡心盡力奉獻的長者,也讓我有機會為她整理遺物,讓我們再次追尋、緬懷她美好的腳蹤。住在倫敦的台灣友人得知梅佳蓮老師安息一事,雖不認識她,但聽過她的事蹟,託我代問是否方便在告別式送花致意。問過家屬後,不意外得知梅佳蓮老師有交待:告別式簡單就好,如果大家有心,可奉獻給幫助帕金森氏症的民間機構,支持他們的事工。她自己晚年深受此病之苦,因此希望可幫助更多人得到協助。雖然沒接受梅佳蓮老師課堂上的教導,但因留學之故,讓我得以認識這位對台灣教會音樂教育有重大貢獻又一生盡忠事奉的長者,這是上帝特別的安排與恩典。回國後最初在南神任教,也常勉勵自己學習前輩的精神, 在每件事上做好上帝管家的職分。謝謝上帝息了梅佳蓮老師世上的事工與病痛,雖然不捨,我仍然堅定相信:「梅老師,我們會在天家相見! See you soon!」她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11章4、16節) 。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