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32 馬偕談述本地醫生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01-225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山崗四社傳道站

  2. 湯姆遜山崗印象記

  3. 廈門葉漢章牧師

  4. 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

  5. 是萬大衛接馬偕上岸

  6. 萬大衛的醫務報告

  7. 馬偕談述本地醫生

  8. 汪培英牧師的藥方

  9. 甘為霖首次訪大社

  10. 大社內社各有進展

  11. 內社首次選出長執

  12. 內社潘文良遇番害

  13. 打雨鬧里接替文良

  14. 許銳在獅潭底遇害

  15. 馬偕在新港的奇遇

  16. 道卡斯族的新港社

  17. 甘為霖首次訪埔社

  18. 訪白水溪番仔田吉貝耍

  19. 達芬號繞航東海岸

  20. 馬偕的淡水素描

  21. 通商口岸淡水港

  22. 寶順行艋舺租屋案

  23. 馬偕在淡水的新生活

  24. 青年阿華就近馬偕

  25. 嚴清華的身世及弟妹


 

  

    習慣於西方醫療的洋人,對台灣本地醫生有何認識?我想引用開拓北部傳道的偕叡理牧師(Rev. George L. Mackay(之言為例。在1895年刊行的「傳道記」裡,他說: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醫生,此地有許多醫生,縱使其醫術並非科學的,但確實有趣,且具研究價值。此地並無公設之醫學校,沒有考試,也沒有學位。習慣就是法,成效就是唯一的文憑按:能醫治病患就是醫生。一個平常人對自己或他人作些實驗而獲得某些藥材的醫藥價值,或從老醫生學習,或讀醫藥書、抄錄重要的部分、學習理論到相當程度,都可自設診所行醫。甚至患過病的人,試用過很多藥料,領悟到治病的一些知識,也就為別人開藥方。藥旁的店員,時常看醫生所來的藥方配藥,也許自己也給別人開藥方。在其他行業失敗的人,或只買了一堆藥方就開業做醫生。但他必須具有知識及機靈,否則就會失去病家之信用與惠顧。

    中醫的診費,不如西醫之高,診病一次約需100文,即約10仙。設館開業的醫生較受人尊重,其酬金也較豐厚;而以手藝把戲、賣膏藥的江湖藥販,則未獲得民眾的信任與敬重。

    本地醫生把疾病分成內外科,而鮮有一人兼治兩科者。而一般認為內科醫生治神祕的內臟器官,所以較專醫體外打傷的外科醫生略勝一籌受尊重。

    診斷的方法是按脈。醫生坐在病人對面,讓病人的手放在桌上的一塊布墊上;若病人是男性,醫生用右手先摸他左手的脈搏;若病人是女性,醫生就用左手先摸她右手的脈搏。他把拇指放在病人的腕骨的突出部分,把另3個指頭放在病人的脈上,中國醫生把脈的狀況用5字來分即:急高而漲、緩低而緩、沈深而低、虛、無無氣無脈

    中醫認為心與肝使脈搏有變化;以為心有七竅開口,若有風或邪氣衝入,即使脈膊不正常。疾病亦因季節而異,春季的病是肝所引起的,夏季是心之病,秋季是肺之病,而冬季是腎之病。

    醫生執筆開藥方,病家拿藥方到藥房去購藥。藥房店員將各種藥材仔細秤量後,包在一張紙裡,藥方單同時包進去,紙包外面寫明藥的名。一般人對這些藥材很外行,因為這些料即是很普通的東西也被加上了特殊名稱,往往有礦物、岩石及貝殼被研成粉末或烘炒之,有時植物、花、樹皮及種子等須浸漬使用:

    對於外科病症,本地人也相信西醫較高明,但認為內科則請中醫為宜……。以上譯自From Far Formosa, p.308-310)

 

 

《台灣教會公報》 2158 主後199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