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235 大社內社各有進展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201-225

教會史話 251-275

教會史話 276-300


  1. 山崗四社傳道站

  2. 湯姆遜山崗印象記

  3. 廈門葉漢章牧師

  4. 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

  5. 是萬大衛接馬偕上岸

  6. 萬大衛的醫務報告

  7. 馬偕談述本地醫生

  8. 汪培英牧師的藥方

  9. 甘為霖首次訪大社

  10. 大社內社各有進展

  11. 內社首次選出長執

  12. 內社潘文良遇番害

  13. 打雨鬧里接替文良

  14. 許銳在獅潭底遇害

  15. 馬偕在新港的奇遇

  16. 道卡斯族的新港社

  17. 甘為霖首次訪埔社

  18. 訪白水溪番仔田吉貝耍

  19. 達芬號繞航東海岸

  20. 馬偕的淡水素描

  21. 通商口岸淡水港

  22. 寶順行艋舺租屋案

  23. 馬偕在淡水的新生活

  24. 青年阿華就近馬偕

  25. 嚴清華的身世及弟妹


 

  

    甘為霖牧師在「台灣佈教之成功」一書裡,記述了他於187210月首次訪問大社及內社時的感受(Campbell, Missionary Success,1 ,p.252-258)。雖然兩地各有進展,但他注意到在大社社民求進教與社幹部長老為了「利害」之考慮傾向基督教大有關係。

    甘牧師略云:在內社靈性的進步(Spiritual Progress)頗可見。一座堅固的小拜堂已經在去年間完竣,費用人多是會友負擔。他滯留期間,每晚都有一百多名成人來作禮拜並聽道理。有23名申請受洗禮而有13名得接納。

    兒童們努力學習,會唸漢文「新約」者不少也有學習書寫羅馬字的班,且有幾位頭腦明晰,將來或可擔任教員或傳道人。

    在大社,甘牧師就覺得事情不像內社那樣使人滿意。這不是說社民不參加禮拜,或不願意成為會友,而是社民對屬靈本質及教會功能的瞭解所作的努力不夠。

    社裡的幹部及長者似乎經考慮後決定贊成基督教。他們覺得無論如何,聽從洋教士的勸導並不會遭到損失,而耶些洋教士尚具影響力,並且遠比周圍的漢人富有同情心。

    這個看法說明為什麼年輕人輕易地接受基督教,也說明了為什麼很多人對教義毫無認識而卻堅決要求受洗。不過宣教師就不贊成那順潮流或在急促中接受基督教,而要求更自主的行動(More Personal Action),對教義有明確的了解,對罪(Sin)、信(Faith)、望(Hope)、喜樂(Joy)、服從(Obedience)等要有較深刻的體認。雖然如此,每主日會有大約200名聚集來聽傳道人傳的信息,也是值得安慰的事。

    到了翌18734月甘為霖牧師再訪時,他看到的(Ibid, p.300-301)就是:大社的禮拜堂已擴建比原來的大2倍,也增加了一些房舍,包括一間教室、傳道人用房及宣教師來訪時住宿的房,而所有擴建都是由會友們所奉獻及作工的成果,靈性的進步也真正看得出來。這次施洗了成人6名,包括頗有希望的音年及通事娘。通事居於社裡,通事娘對救恩真理領悟力強,品德亦得明顯的改善。閱「大社堂會進教者姓名冊」第26號,這指總通事潘國恩之妻潘來以都蘭。她於1873420日由甘為霖牧師領洗,時43歲。歿於1895821

    又云:稍可惜者現傳道人指王安崎,他於1873110日至187919日間受派駐大社,據大社教會一二零週年史對聖經內容教義、知識所知有限,然因他誠實,所作工作仍明顯地得了上帝的祝福。

 

 

《台灣教會公報》 2161 主後19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