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巴克禮牧師逝世五十週年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盧俊義講述 《嘉義西門教會週報》1985年10月6日


1935年10月5日,也就是距離現今50年前的昨天,來自英國蘇格蘭的宣教師巴克禮牧師(Rev.Thomas Barclay D.D.)逝世,享年87歲。10月8日舉行葬禮,安葬於台南市郊三分子的基督教公���。巴牧師前後在台灣宣教共計60年之久。 巴牧師於1849年11月21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父親是位成功的商人,且是教會長老,由祖父開始,全家即深受十�����世紀德國敬虔主義的薰陶。由於聰穎好學,未滿15歲,就獲准入格拉斯哥大學就���。他對數學、物理之研究頗有心得。

1865年11月21日,正當他大學二年級,年16歲��,他決志獻身於上帝,專務宣揚福音的事工。他將獻身之事很慎重的寫在紙上,���上自���的名字,每逢生日,他就把誓約文拿出來讀,然後再簽名,年年生日他都如此������提醒自己奉獻之心永不減退。直到1934年,巴牧師簽下最後一次的奉獻約文止 [《史話》019]

1869年,他畢業後入自由教會神學院攻讀神學,1873年畢業再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在187565日來台灣宣教,到935 年逝世止。終其六十年在台灣宣教,有幾件事是值得我們再次回顧和懷念感恩的:

推動白話字運動:(羅馬字拼音)

白話字的推動,對台灣教會的發展、影響相當深遠,19世紀中葉,當時台灣社會幾乎是文盲遍佈,能懂漢文的實在太少。為使宣教效果落根在信徒身上,推動讀聖經勢在必行,但是要在很短時間內,使信徒能讀漢文聖經絕非可期,因此,在他極力推動下,1880年,教會決定要在各 級學校教白話字,要求所有傳教師、教師、長執都應學習,並推廣到每一信徒家庭。誠如林語堂先生在描述那不懂漢文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可藉羅馬拼音法,把全部聖經讀通。此外,也曾藉此自習漢字聖經,而且他用完全清楚的羅馬拼音字寫信給我。」就像林牧師娘(林語堂父親是廈門基督教會牧師)一樣,台灣教會在推動白話字運動之同時,也提升了信徒信仰的層次。即使在近代,在推動山地宣教事工上,羅馬字拼音法仍然是最好的原住民同胞母語的教材。
1882
12月,在台南召開的第四次長執、傳教師協議會上提出四個研討主題,其中第三題就是:「如何才能使教會內,成人與兒童自己閱讀並了解聖經?」結論就是:督促各教會開辦主日學,教導閱讀羅馬字拼音,推廣認識聖經常識。

創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1880年,馬雅各醫生由英國捐回來台灣第一部印刷機,包括排字架和鉛字等共11箱給台灣教會。18841月,巴牧師由英國回來,發現印刷機尚未使用,就借用新樓醫院東北角的一間房子做機房,把印刷機裝配起來。1884524日開始印刷工作,這是台灣最早的印刷術之開始,取名「聚珍堂」,一般信徒稱之為「新樓書房」。這年也是中法戰爭之年,宣教師暫時避難於廈門,印刷工作被迫暫停。1885712日,印出遠東地區第一份教會報紙,全名為《台灣府城教會報》,這就是今天《台灣教會公報》的前身,也由此,引出我們台灣教會各地教會出「週報」的因緣。教會公報所表明的宣教意義,就是文字傳道;它不僅配合白話字推動的工作,也透過印刷術的啟用,傳出了更廣闊的信仰見證,滋潤了信徒在信仰上的品質。

創辦台南神學院

1876627日,當宣教師們把原本1875年在高雄的「傳道師養成班」遷移到台南,與台南的養成班合併起來,並任命巴牧師為首任「台南神學校」校長時,這就是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所具有現代西洋文明思潮和大學教育本質的學府。
由創校至今,已有110年的校史,培養出每個時代的傳教者,對整個台灣社會的現代化、穩定、進步等等,實在是難以用文字予以評估。它曾數度暫停辦學;第一次在1882年,因只有一位學生潘明珠,老師也只剩下一位劉茂清。第二次是在18849月,因中法戰爭人心不安。第三次是18953月中日戰爭,台灣被割讓與日本之時。第四次是19404月,因日本政府之壓迫而併學生入台灣神學院。1970年代,差點因付不起地價稅而關閉。而1977年,幾因蘇南成應學生會邀請演講而淚怒當局。一百多年來,它依然是台灣教會神學再思與反省的搖籃,是台灣宣教方針趨向的舵板。

重譯白話字新舊約聖經

1919625日,巴牧師因重譯白話字新約聖經,而獲母校格拉斯哥大學頒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301230日,他再度完成舊約白話字聖經之翻譯。
神學的最高造詣,就是翻譯聖經。他把整本聖經由舊約希伯來文到新約希臘文,譯成白話字,而這三種語言都不是他的母語 (英語)。他創辦台南神學院,主持院務時,就一再強調「神學教育是以聖經為主題」,並且確信「神學教育的中心,就是翻譯聖經,不但直譯,也是意譯。」因為教會是要用各時代、各地方會變遷的語言來宣揚,記載在聖經裡面永不改變的上帝話語。

50年一晃而過,巴牧師為我們台灣教會留下最寶貴、最重要的資產,我們應該再次重拾這些資產,給予更新地整理,尤其是教會公報、文字事工、神學教育和經典書籍譯著的努力,緬懷先賢信仰的腳跡,更是叫我這後輩晚生更加汗顏、慚愧萬分,也願藉巴牧師逝世50週年之紀念日, 勉勵自己更加奮鬥,以求鞠躬盡瘁於福音的祭壇上!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