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蘭嶼之父」的紀守常神父 (Fra. Giger Alfred)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俊義撰 錄自《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2020年1月25日 專欄。 

2019年3月是瑞士天主教白冷會紀守常神父(Fra. Giger Alfred,1919.3.15-1970.3.10)100 歲冥誕,將在3月16日下午在台東舉辦一場紀念大會,因為他被蘭嶼達悟人稱之為「蘭嶼之父」。達悟人也給他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 Si Sasagazo」,意思是「高高舉起的人」。從這名字就可看出達悟人對他的尊崇。
四處「尋找窮人」的神父
紀守常神父是在1919年3月15日在瑞士出生。20歲那年決定加入「白冷會外方傳道會」,心裡有個大願:有一天能前往遠東地區傳福音。他在大學攻讀哲學和神學, 1945年完成學業後,同年3月底在白冷會晉鐸成為神父。隔年,1946年就被差派前往中國北京,除了在語言中心學習中文,也擔任北京「荷玻廠」天主堂助理神父。但卻被發現每當用餐時他是經常不在,這對修會神父和修士來說是很不好的事,因為他們都是通過用餐的機會,彼此分享工作的心得和遇到的問題。也會討論修會需要大家注意的事。因此,北京「白冷會」會長就派人調查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後來才發現紀守常神父是經常四處去「尋找窮人」,更常在修會廚房拿食物去分發給需要食物的窮人。他這樣的作法,後來也同樣用在台東天主教「白冷會」。
1949年,共產黨控制整個中國,並且要求全中國境內所有外國宣教師都必須在1951年年底離開。但他們這群來自瑞士的「白冷會」神父、修士因為堅持留守在中國,也因此他們都遭到共產黨逮捕入獄,後來被強制驅逐出境,送到香港。紀守常神父隨即向差會申請去日本東京學習一年(1953年)的日語,而在1954年1月中旬改派到台灣的台東來報到。
紀守常神父來到台東報到之後,就被當時白冷會台東教區會長錫質平神父派到台東「馬蘭」和「鹿野鄉」負責這兩教區的福音工作。就這樣有6年時間,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在這兩個地區。當紀神父在台東馬蘭和鹿野傳福音時,就經常會聽到一些台東的原住民跟他提到,說台東南邊的外海還有一個島嶼,叫「蘭嶼島」,那裡住著「達悟族」的人,在日本統治的時代,嚴禁任何台灣人進入該島去做任何活動,也因此,達悟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第二次大戰後,國民黨來接收台灣,該島的人民就淪落成為「次等國民」了。
獻身蘭嶼十六年
紀守常神父聽了之後就決定走訪一次蘭嶼。於是他在1954年7月31日從高雄搭船到蘭嶼去。他在蘭嶼的「紅頭部落」上岸,用一個月時間走訪整個蘭嶼六個部落,回來後,他向白冷會台東會所報告,希望能到蘭嶼傳福音給達悟人聽。因此,就這樣他開始在蘭嶼開拓基督教福音的工作,就一直到1970年他因為車禍去世為止,共計有16年時間,他可說是將生命完全獻上給蘭嶼達悟人。
當他到了蘭嶼之後,終於發現他在台東馬蘭和鹿野坊間聽到教會裡原住民傳給他的訊息,說國民黨政府將達悟人當作「次等國民」對待的說法完全正確。因為不論是學校、警察局或是其他公務機關,通通都是由「漢人」當家,尤其是「外省人」,特別是軍人,因此,他認為要改變現況,一定要由達悟人自己做起才有可能改變。而這卻只有從教育紮根,才能改變這種錯誤的現象。因此,紀神父希望能把各領域的達悟優秀人才都能選送到台灣讀書,將來再回到蘭嶼,為族人服務。但達悟人的父母都反對孩子送到台灣,因為日本統治時代徵去當兵後,都沒有回來。因此,他們擔心孩子若被紀神父帶到台灣,將再也見不到孩子。雖然父母舊有的觀念很難改變,但紀守常神父依舊很努力想盡辦法說服父母,不厭其煩地到家裡去,希望讓這些優秀的孩子都能送到台灣讀書。只要是蘭嶼達悟人,紀神父不分宗教信仰,只要肯努力念書、認真打拚,他是盡了全力也要栽培蘭嶼的孩子們。
而紀守常神父所培養出來的這些孩子,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因為這些孩子當中有人是蘭嶼第一個大學畢業生、第一個郵差、第一個回鄉服務的公務人員、有第一個護士第一個助產士、第一個老師、第一個主任、第一個校長等等,後來這些孩子都是蘭嶼第一批的知識分子。
而為了要使蘭嶼在各方面都能更好,他鼓勵蘭嶼達悟人知道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一定要積極參與地方自治選舉,好在各地有機會為族人發聲。也為了要鼓勵達悟人有個學習榜樣,紀守常神父會率領達悟人的長老、頭目跟隨他去跟政府、軍方,和警方爭取蘭嶼達悟人應該有的各項權益。
懂日語與達悟族人拉近距離
由於紀守常神父會講日語,因此,當他到蘭嶼時,很快就和島上達悟人透過日語就拉近了距離。他們很喜歡問這樣的問題:「你一個人來?你是誰?你相信十字架?」也因為這「你相信十字架」的問話,就這樣,他開始介紹十字架上的耶穌給他們認識,而基督教福音就是這樣一步步開始撒下了種子。很有趣的是,紀守常神父也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國家「瑞士」,是只有山,沒有海,這讓達悟人開始簡直無法相信、也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海的國家,那裡的人民要怎樣過生活。
因為跟達悟人有了很熱絡的互動,每逢禮拜日或是教會有節期活動,紀守常神父就會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他要舉辦的「聖祭」,其實這就是禮拜,但因為有儀式,讓結果達悟人以為紀神父會「施法術」,這樣以後「惡魔」一定會遠離他們,不會再來害他們了。因此參加「聖祭」的達悟人非常多,紀神父說:「蘭嶼達悟人就是這樣可愛、是如此單純的心靈。」
在1950年那個年代,蘭嶼不管是島內或對外交通都很不方便,島上原住民達悟人生活窮困,部落之間往來靠的是赤腳在海邊礁岩、山間小徑行走。紀守常神父經常是從「紅頭」上岸,越過山路到「野銀、東清」,再經「漁人、榔油到朗島」,再輪流到各部落傳教。為幫助窮困的族人,紀神父總是想盡辦法將救濟品包括有:麵粉、沙拉油、牛奶、米和衣物等生活用品運送到蘭嶼去幫助他們。
全心照顧培育達悟族人
當時負責台東白冷修會總務工作的是「歐修士」,他就曾這樣告訴過我,說:「紀神父總是隔幾天就會把放在修院倉庫裡的東西搬走,只要是蘭嶼的人可以用、有需要的,他跟本不在乎修會到底需不需要?還有沒有?只要他看到有需要,想到了就搬。」因為這樣,有好幾次歐修士確實是生氣了,就跟紀神父起衝突。而紀神父知道自己理虧,聳聳肩說:「我們不夠的,天主一定會再給我們的。」歐修士雖然是生氣,但他非常清楚紀神父是為了要幫助蘭嶼貧困的人民。白冷會的神父、修士們都知道紀神父只有一個心願:希望達悟人在各方面都能夠更好。協助貧困者就業、幫助生病者就醫,而他最照顧的就是老弱婦孺了。他誠懇地去接近每一個達悟人,不管是貧窮的、生病的,和任何人都沒有距離。
改變蘭嶼達悟人不再被欺負最好的途徑,就是培育達悟人,這點就成為紀神父在蘭嶼傳福音工作最重要的使命。他想盡辦法遊說國小優秀畢業生的家長,讓他們的孩子到台東升學,並答應負擔所有的費用和負責生活照顧。在萬般困難的情況下,紀神父帶著一批批孩子到台東;為了孩子能考上初中,也出錢讓他們去補習。起初,有些家長還以為神父騙走了他們的孩子,而安置好了的孩子們也常常發生又哭鬧和想家,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紀神父總是苦口婆心地安撫孩子們和擔心的家長。他只有一個目標:只要有蘭嶼達悟人的孩子從師範、農校、高中、護校等專技畢業,鼓勵他們返鄉回到蘭嶼工作,就會改變達悟人脫離貧困和被欺負的惡夢。而如今這些都達成了,這可都是當年紀神父辛勤耕耘的結果。
為救蘭嶼青年 奮不顧身衝向刑場
而最值得記錄的一件事,就是在1960年代,國民黨政府開始實施徵兵制。由於過去日本統治時代,有許多蘭嶼青年子弟也被日本政府強制徵兵到至南洋擔任「高砂義勇隊」,結果都是去了就沒有再回來過。因為過去這種慘痛的經歷,加上當時蘭嶼大多數的男孩多數都沒有上過學校去讀書,因此能夠聽得懂華語的青年實在是少之又少。其實,已經有發生過幾位被徵召入伍的蘭嶼青年,因為聽不懂華語,當蘭嶼青年一但被徵召入伍,從新兵訓練中心開始,直到下部隊的期間,經常有人受到平地人欺負,霸凌,脫褲子,只為了要看他們是否穿「丁字褲」,有幾位蘭嶼青年因為受不了如此嚴重羞辱,就曾有拿刺刀殺害那些羞辱他們的士兵。
為了此事,紀守常神父培訓出來的蘭嶼第一位天主教傳教士「林新羽先生」,他也同時是蘭嶼鄉的鄉民代表,就向警備總部當局請願,要求國防當局能夠延緩蘭嶼青年徵兵,希望再等過幾年時間,讓更多青年都有受過至少國民小學教育學成過後,聽懂華語沒有問題時才實行徵兵,但他卻因此而遭情治單位逮捕,認為他在推動蘭嶼達悟人叛亂,對他嚴刑拷打,並隨後移送到台北。紀神父在聞訊之後趕至台北,並且進入審訊現場向有關人員懇求釋放林新羽先生,但都沒有獲得允許見面。
當他正在向有關官員解釋蘭嶼青年遇到的困境時,突然聽到有子彈上堂的「卡」聲,他第一個反應,就是軍方要槍斃「林新羽先生」,就在這時紀神父突然站起來,且大聲喝阻地衝破門衝向刑場,一面大聲喊說:「這是我的孩子,你們不要殺他,要多少錢,我都可以給你們!」紀守常神父的這項舉動,令現場所有官兵都被他驚嚇到不知所措。也就在那時,負責執行單位突然接到緊急命令「停止執刑」,並將林新羽先生交給紀守常神父。這件事大大改變了蘭嶼人民對紀神父的看法,和他在蘭嶼達悟人眼中被傳頌、尊崇,而這件故事也持續流傳到現今都沒有消失。
因車禍辭世享年51歲 受敬稱為「蘭嶼之父」
1970年的3月10 日,紀守常神父送兩位原住民女孩自台東搭夜車到西部要就業,他們抵達高雄後,從高雄坐上一部自嘉義送客來高雄準備回嘉義的回程計程車。可能是清晨,一夜未睡的司機在台南新營附近衝撞了路邊的大樹,紀神父被緊急送到鄰近的一家小診所後,不久就結束了年僅51歲的生命歲月。診所醫護人員自神父身上找到一串鏈珠,推斷這位身上沒有任何身分證件的老外,應該是一位神父,於是輾轉連絡上台東的白冷會。噩耗很快傳回東部,尤其是蘭嶼的教友,大家都悲慟不已,全鄉在「紅頭」天主堂為神父祈禱,當地的政府機關更是極不尋常以「降半旗」致哀。而全體蘭嶼的達悟人為這位深受他們喜愛、敬仰的神父冠上了「蘭嶼之父」的尊稱。
 
白冷會會長葛德神父這樣描述他的同伴紀守常神父說:
「紀神父是個前鋒,是能在瞬間內做決定的人。坐下來衡量輕重緩急或做個很長遠的計畫,並不是他的長處,他認為明天的要發生的事,明天才去想或想辦法去克服,這方面他的態度、作法,和原住民的本性很相似。越是困難的事,越是難不倒他,好像這些困難能助長他多長翅膀去克服這一切,也沒有辦法去打敗他樂觀進取的精神。他所有的一切很容易與他人分享,為自己所需求的很少,甚至幾乎沒有。」
曾在高雄小港天主堂服務的白冷會于惠霖神父說了這個有趣的故事描寫紀守常神父;他說:
「當蘭嶼紅頭村開始蓋禮拜堂時,需要將很多石頭從海邊搬到位於紅頭最高的工地。當他第三次去搬石頭時,已經有不少男女和小孩從四周的房子出來幫忙。半個小時後已經有三十個達悟人來搬石頭,他們是一面搬,一面愉快地聊天,工地的石頭越堆越高。紅頭村的警察看見了,就去問紀神父是怎麼一回事?紀神父說因為村民說要幫助我蓋一間禮拜堂。我們一起來搬石頭。」這警察聽了就回紀神父說:「奇怪,如果我們需要人幫忙,他們不要來,或是非常不樂意來,你要他們,他們馬上就高興地來,這點我很不瞭解。」紀神父聽了之後,就告訴這位警察說:「這很簡單,你們出面命令,推人做,自己不作;如果你們在他們面前自己先做,他們會跟著你們,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