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珍修女(Hilda van Hoolst), 老人小孩善天使!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陳惠惠/專訪 錄自中華民國歷屆醫療奉獻獎/第21屆(2011年) 

比利時修女何華來台灣時,只有26歲,是照顧早產兒的護士。逾半世紀歲月,77歲的她已白髮蒼蒼,臂彎裡的「小嬰兒」,換成一群失智「老孩子」,唯一沒老去的,是她的耐心及愛心。
人生三分之二 都奉獻台灣
1960年,何華珍自比利時護理學校畢業,次年,隨天主教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修女遠渡重洋,先搭船到香港,再換船到台灣,在貧民較多的萬華區落腳,擔任護士。1962年,聖若瑟醫院正式在萬華開張。
這群來自歐洲的「傳奇」修女,包括趙懷仁、葛永勉,都是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何華珍雖不是最早來台,停留時間卻最長,三分之二的人生歲月都奉獻給了台灣。
說不出聽不懂 第一年很苦
來台灣前,何修女沒學過一句華語,「遙遠的窮國家」,是她對台灣的唯一認識,她只曉得,台灣很小,什麼東西都沒有。她的母親不捨,歐洲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何必去那麼遠?
新來乍到,何華珍最難熬的,不是餐桌上不見麵包,得用筷子吃米飯,雖然「每次吃飯都像在打仗」;也不是坑坑洞洞的馬路、沒加蓋的水溝;或是只見三輪車及穿開檔褲的人,連一輛計程車都沒有;而是因為語言不通,她有話說不出,也聽不懂,「第一年真的很痛苦」。
何修女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國語。剛開始,她用比利時話哄小嬰兒喝奶,「趕快喝完,就可以睡覺了。」很慶幸「小嬰兒不會說話」、不會「聽不懂」。
不拒收早產兒 保溫箱爆滿
當年,不少計程車司機都知道,萬華有家不會拒收早產兒的「阿兜仔醫院」,付不出錢的父母會把孩子留在醫院門口,自此失聯。
1963年到1983年,「從基隆到新竹的早產兒,不是送到台大醫院,就是送到這裡。」何華珍還記得,早產兒太多,保溫箱遠遠不夠,一只箱子最多塞進三、四名嬰兒。兩層樓的小診所,曾一口氣收留兩百名嬰兒,連走廊上都有保溫箱,成為全台最大早產兒保溫加護中心。
養孩子都沒錢 請不起醫師
聖若瑟醫院不只護理人力有限,養早產兒的錢都不夠了,哪來錢聘請醫師?長達五、六年,醫院連一位醫師都請不起,修女們只能自己想法子養孩子,「情況不好的孩子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安慰。」
1980年代,因聖若瑟醫院空間不敷使用,修女會決定捐出永和一塊土地,與耕莘醫院合作,籌建耕莘醫院永和分院。1983年醫院落成,聖若瑟醫院正式遷址更名。而何華珍也改至院內兒科病房、檢查室擔任護士,直到2004年退休。
做事一絲不茍 總七點到班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護士周秀菊,剛到醫院綜合檢查室,就與何修女共事,相處時間長達18、9年。醫院早上8時上班,周秀菊說,何修女不到7時就出現,不只做事一絲不苟,而且動作之快,她險些跟不上。在檢查室做胃鏡、腸鏡檢查的病人多半有些緊張,何修女態度親切,加上略帶外國腔的口音,意外緩和病人情緒。有一次何修女請病人把藥「吞下去」,病人竟立刻「蹲下去」;她請病人「脫鞋」躺到病床上,病人卻「脫戒指」,周秀菊笑說,她都強忍不敢笑。
一塊布一張椅 都一用再用
而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任徐春美,1977年就進入聖若瑟醫院擔任行政工作,當時,何修女是引她入門的「師傅」。徐春美印象深刻,何修女很節省,即使是一塊布,都要回收再利用;破了洞的藤椅,找人翻修藤面,繼續使用。徐春美會修聽診器,也是跟何修女學的。
兒子被她照顧 運將不收錢
當年的聖若瑟醫院改建為失智老人養護中心,2001年正式啟用。退休8年,何修女每周有兩個下午會到這裡當志工。幾年前,她搭計程車回到失智老人基金會,司機見她身著修女服,地點又是聖若瑟醫院舊址,忍不住問她認不認得當年一群照顧早產兒的修女。「我兒子以前就是在這裡保溫、被救活的!」計程車司機得知何華珍曾是照顧早產兒的修女之一,一毛錢車資都不收。這樣的計程車司機,何修女就碰過好幾位。
陪伴失智老人 沒愛沒法做
相較於照顧早產兒,陪伴失智症老人「真的很不簡單!」何修女不諱言,「沒有愛的話,沒法子工作,不可能照顧他們。」她笑說,小嬰兒肚子餓、尿布濕了只會哭,兩、三個嬰兒同擠一個保溫箱,也不會吵架;老人家變成孩子就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脾氣,還有無法預期的情況。
何修女坐在幾位爺爺奶奶身邊,一塊兒玩遊戲,她年紀甚至比一些爺爺奶奶都大。唯一不同的是,失智症老人會錯置現在與過去,記得的事也愈來愈少,甚至一轉身,前一分鐘的事就忘得一乾二淨;何修女還是條理分明。
餵食連哄帶騙 還被潑綠豆
當老人退化成小孩,有人脾氣拗得很,就是不肯吃東西,何修女只連哄帶騙,說是「兒子送來的」;餵癱坐輪椅上的老人家喝一杯水,往往要花上一小時。為延緩失智老人家惡化速度,何修女陪他們看書、聊天,還要想法子讓他們起身走路,「他們都不喜歡動」。
失智症老人有可愛的一面,卻也可能情緒不穩定,甚至對何修女惡言相向,甚至被潑過綠豆湯。至今,何華珍仍不曉得那碗綠豆湯為何會潑在她臉上,「我跟他說,我現在不是一個人,是綠豆。」擦掉汙漬,何修女繼續餵食,「他們不是故意的,生氣也沒用,他們也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
不在意被遺忘 盼長者快樂
照顧失智老人的辛苦,讓不少護士在第一個月就打了退堂鼓,何修女說,能留下來,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愛。何華珍把這群患者當大孩子般照顧,但她對他們的好,很可能下一分鐘就被遺忘,不過,她毫不在意,她的任務就是帶給長者這一刻快樂。
何修女照顧小嬰兒時,兩、三小時要餵奶、換尿布一次,就算夜半起床照顧孩子,也不覺得累;但現在,儘管身體仍硬朗,但「我很容易就覺得累了,這也是應該的,老人總是很快就累了。」
要做到不能做 心已在台灣
何修女以前不能理解,那些遠離歐洲家園,到亞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地服務的修女,為何心繫、想回到服務的地方。去年,她回到比利時修院探望趙懷仁修女,就深怕自己會被留在修院,不能再回台灣。
「台灣已經是我的故鄉!」何修女早已習慣台北夜裡的喧囂,覺得比利時的夜晚靜得好奇怪。每隔數年,何華珍會回比利時一趟,但父母相繼過世,相隔的時間愈拉愈長,「我的心已在這裡」。
難道不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她緩緩地說,「當有一天沒辦法照顧別人、照顧自己時,才會回到比利時。」
…………………
何華珍小檔案
• 年齡:1934年生
• 出生:比利時
• 學歷:比利時魯汶聖伊麗莎白護士學校護理科畢業
• 事蹟:
1961年:在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安排下,乘船抵達台灣萬華。
1962年:天主教聖若瑟醫院成立,擔任嬰兒室、早產兒中心護士。
1983年:耕莘醫院永和院區啟用,為內兒科病房、檢查室護士。
2004年:自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退休後,擔任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志工。
• 獲獎:台北縣護理師護士公會優良護士獎、優秀資深護理人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