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鳳龍「大醫師」,是蘭陽人的福氣!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李淑娟 專訪 轉自中華民國歷屆醫療奉獻獎網站 (立法院厚生省厚生基金會)。  

范鳳龍醫師(Janez Janež),1913年1月14日-1990年10月11日),1952年6月來台,參與羅東聖母醫院創建,而在聖母醫院服務長達38年。 當地人常尊稱他為Oki、「大醫師」。沒後8年 (1998 年) 得第8屆醫療服務獎。  

●范鳳龍小檔案

范鳳龍,1913年1月14日生於斯洛法尼亞的首都露碧安那市(Lubiana)。斯洛法尼亞在南斯拉夫未統一前,屬於奧地利帝國;父親早逝,家境漬貧,有兄、弟、妹各一人;母親是虔誠天主教徒,寄望他成為神職人員,但他立志習醫,於1937年醫學院畢業,在該國Ljubljana醫院任外科醫師。

戰後,南斯拉夫成為共產國家,范鳳龍幾經波折,逃離故鄉,1948年抵大陸雲南昭通縣惠東醫院當院長,展開其醫療傳教行腳。4年後,再遭中國共產黨逐,1952年隨天主教靈醫教會到羅東,在聖母醫院服務長達38年。

他每日24小時待命,為病患診療。他雖非神職人員,卻從不支薪、從不休假,總計在羅東完成八萬多件完美的手術紀術,培養無數優秀護理人員。1970年 范大夫完成「牛小骨人體脛骨移植手術」,是他畢生偉大成就之一;臨終前,以78高齡為一名小孩動手術,創下醫界紀錄。 范大夫在1990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78歲,身後依其遺願,葬在羅東天主教公墓。

蘭陽人暱稱他為Oki、大醫師。抵羅東服務的38年中,他從未離開醫院,為的是怕病人隨時需要他;為了醫療需要,38年來,他就住在開刀房樓下。他凡事以 病人為念,生前留下八萬多件手術的完美紀錄,從未失誤;因此,蘭陽人說,「看到Oki,病就好了一半!」他們說,Oki不是人,他是聖人… ….。

在羅東、在整個蘭陽、甚至遠至花蓮,中年以上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Oki;大家都相信,是天主把這樣一個曠世難得一見的「大醫師」帶來羅東;羅東人都說, 看到Oki,病就好了一半,Oki是他們的福氣。因為,Oki、范鳳龍醫師,「他不是人,他是聖人!」他留在蘭陽的一頁傳奇,是恆久動人的詩篇。

可惜,這樣的傳奇醫師,在醫療奉獻獎創立的當年就過世了。8年後,他才在羅東聖母醫院舉薦下,成為得獎者。聖母醫院後來才推薦他的理由是:在Oki斯洛法 尼亞的故鄉,大家正致力於向梵蒂崗推薦,希望將他列為天主教的「聖人」;而做為Oki奉獻38年所在的羅東人,又怎能沉默?

如果在生前這個獎他鐵定不領

不過,聖母醫院院長呂道南也承認,就因為范醫師不在了,他才可能得這個獎;如果他還在世,說什麼他也不會領獎。過去,曾有美國一位主教要推薦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獎人,他吭都不吭一聲,美國「Time」雜誌專程來訪問他,他見也不見;這就是Oki,「大」醫師。

長得高帥的Oki,來自遙遠的南斯拉夫。二次大戰期間,曾差點被希特勒軍隊送去活埋,幸虧他趁夜黑機智逃出,藏身在玉米田裡,才躲過一劫。其後,他藏匿在 一家聖堂,為恐敗露,在聖堂已當神父的同學安排下,遠赴中國大陸雲南的昭通縣行醫。許是如此九死一生的逃亡經驗,范大夫自覺由天主手中拯救出來的生命,不該虛度,因此開始他奉獻的行腳。

初抵遍是沼澤的雲南,傳染病猖獗,范大夫憑著精湛的醫術和對病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得到當地人最大的信賴。1952年,大陸赤化,他遭共黨驅逐,隨天主教靈 醫教會來台。他選擇了當時滿是「大脖子」甲狀腺腫、烏腳病人,他眼中最落後的宜蘭縣羅東落腳;從此及至身後,38年間,Oki從未離開過羅東,甚至他最摯愛的母親過世,他也無暇奔喪,南斯拉夫的親人來探視他,他也不克前往接機;因為他怕病人需要他時,他不在。

凡事以病人為念 事必躬親

在范大夫眼中,他凡事以病人為優先,為了隨時可能有病人上門,Oki 38年來,都住在開刀房樓下,遇有緊急刀要開,他披起白袍就上樓。50年代醫療人才 嚴重不足,范大夫幾乎事必躬親,舉凡手術鋪單、消毒、照X光、洗片子、換藥等,無不親自動手。他每天除了看門診,還要排檢查、查病查、訓練醫護人員,往往 在下午四點進開刀房,直到深夜才收工。但是不管工作得多晚,第二天他一定準時出現在病房,從不遲到。

當時外科設備十分克難,資源、器材嚴重缺乏,開刀房不僅沒有通風設備、無影燈,連最基本的止血鉗,也廖廖無幾。1952年,范大夫抵台第二個月,就在這種 條件下,他完成了全宜蘭首例開胃手術,曾引起蘭陽地區大轟動;范大夫因此聲名遠播;從此病患遠從各地慕名而來,包括東南亞、菲律賓、甚至遠至美國回來找他 開刀的,也大有人在;連政要、社會名流也特地到宜蘭,指名要Oki手術。總計他在38年歲月中,留下了八萬多件完美的外科手術紀錄,領域涵蓋了一般外 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科等,除了頭和心藏外,沒有Oki不能處理的難題,連牙齒他都拔,卻從無患者因處置不當,死Oki的手術檯上。這樣的記錄,國內至 今無人能及。而他在去世前一個月,猶以78高齡,強忍病痛為病童手術,也可能創下國內醫療史另一項紀錄。1970年,范大夫成就地完成了「牛小骨人體 脛骨移植手術」,這是Oki在醫學上另一偉大的成就,學生和同僚建議他發表於醫學文獻上,但不求聞達的范大夫,淡然處之。

曾在開刀房跟過Oki 30年的聖母醫院護士杜素瓊說,「大醫師」是個很特別的人,充滿神祕色彩;他不愛錢、不求利,生活簡單,不挑食;最大的快樂是聽到術 後的病人排氣了,最大的享受則是自己的工作,一生最高的原則是病人第一。在為病人換藥時,因傷口粘連,一撕下膠布,病人難免痛得唉唉叫;這時Oki會大聲 責斥護士:「換藥時,妳要想成:這就是妳的腿!」他是病人的血庫和銀行。

范大夫對病人的好是出了名的。血庫沒血了,執刀的他經常一捐就是三百、五百、一千西西;病人沒錢,從未支過薪的他,把僅有的零用金也給了病人。查房時,細 心的他看到病家桌上沒有牛奶,他便差人去買,但絕不讓人說出是他買的。他囑咐要開刀的病人屆時沒出現,便怒氣沖沖地跑到會計室去責問:是不是他們向病人收 保證金,害病人不敢上門來開刀?聖母醫院秘書室藍小姐說,久了,大家都知道:只要是Oki的病人,先救要緊,不能先收錢。和Oki工作28年的聖母退休 護士何枝梅說,Oki脾氣雖大,但是大家知道他是為病人好,即使常被他毫不留情地罵哭了,也沒有人怨他。不過,提起范大夫對工作的要求,大家至今心有餘 悸。在30年前,Oki就要護士建立完全無菌的觀念,護士帽要完全將頭髮包起來,不能留指甲、擦指甲油,護士服要燙得畢挺,誰鞋子髒了,第二天他就送她一 瓶鞋油。有時,大夜班護士難免打瞌睡,被他發現了,他便照相存證;發現護理紀錄與病人所述不符,即使夜班護士已回家了,他也要她們立刻回院,直罵到她們淚 流不止才罷休。

何枝梅家裡有好幾個Oki的病人,光是父親,就給他開了六次刀;她的母親為了感念范大夫恩同再造,要她們幾個姐妹都學護理,效法Oki的精神,因此,已移 民美國的她回來探親,聽說聖母醫院缺護理人手,立刻再穿起護士服上陣。她說,大醫師離開這麼多年了,但是,他罵人時虎虎生風的表情,工作時充滿生命力的表 現,歷歷在目,好像從不曾離開一樣。

寧當他的病人 不願當他的同僚

一次,一醫師誤診,將子宮外孕病人收進了內科病房,還好Oki適時發現、處理了,事後,他把大夫叫到跟前,怒斥他:「你知不知道這樣會害死病人?」後來, 只要腹痛病人急診,說什麼范大夫都要自己看過一遍才放心。他對所有病人的事都是如此嚴謹,難怪醫護人員都說,「寧當范大夫的病人,不要當他的同事。」

其實,范大夫的火爆脾氣,也說明他率直的一面。他有赤子之真,最愛小螞蟻,但只要一隻小老鼠,就能讓平日威風的「大醫師」魂飛魄散;他常在同事背後扮鬼 臉,喜歡樸實的玉蘭花和浪漫的玫瑰,由於Oki終生未娶,一般人還以為他是神父;其實,並非神職人員的他,不談感情的理由是:「我的時間要留給病人,成家後,不是沒有能力照顧家人,就是家人會分去我太多時間。」他生活中唯一講究的只有音樂;愛音樂的他,即使上刀,他也喜歡讓音符流洩滿室。

一生淡泊的范大夫,晚年為肺疾所苦,但他自己照X光,拒絕向別人透露病情,仍照常工作。及至日益嚴重,他仍不改風趣地告訴前來探望的朋友:「我要離開你們 了,住到更好、更美的地方;你們別為立像,要不然,每天風吹雨打,誰來幫我洗澡?」1990年10月7日,范大夫領完聖餐宣布:「我已經拿到天堂的門票了!」 4天後,他真的走了。身後,他遺言葬在他奉獻大半生的羅東,依舊離鄉千百里。出殯那一天,一千五百多位受惠者,自全省各地趕來,送他們最敬愛的Oki最後 一程。聖母醫院用他生前最愛的新鮮玫瑰佈置靈車,花香伴著Oki的形影,至今鮮活地存在每一蘭陽人的心中。